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每课一练及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1792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每课一练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每课一练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每课一练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每课一练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每课一练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每课一练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每课一练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4.15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共1课时 每课一练(语文版必修3)(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圮:毁坏,坍塌。B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挹:汲取。C幽阒辽敻,不可具状 状:形状。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葺:修理。解析状:描绘。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4分)例句: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因其无备,卒然击之C相如因持璧却立D因人之力而敝之解析例句和C项都是“于是”的意思。A项介词,经由,通过。B项介词,趁着。D项介词,凭借。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

2、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4分)例句:用代陶瓦,比屋皆然A与天地兮比寿B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C比比皆是D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并列的意思。A项动词,表比较。C项到处。D项等到。答案B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4分)A竹工破之,刳去其节 B竹之为瓦C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D庶斯楼之不朽也解析A项代词,BCD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答案A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

3、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

4、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公退之暇,披鹤氅暇:空闲。B亦谪居之胜概也 谪:贬官。C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幸亏。D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嗣:承接。解析幸:希望。答案C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5分)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朝过夕改,君子与之A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两个“与”的用法和意义不同。B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两个“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C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两

5、个“与”的用法和意义不同。D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两个“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解析前一个“而”表并列;后一个“而”表顺承。前一个“与”是介词,和;后一个“与”是动词,赞扬。答案C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5分)例句: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A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B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C大司马刘公在河北,能能相施,第持我书往D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副词,只是;A项指科举考试的等级;B项指住宅;D项指次序。答案C二、课外拓展(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游三游洞记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

6、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

7、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注】 微之:白乐天

8、(白居易)好友元稹的字。知退:白乐天弟弟白行简的字。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广可十二丈可:达到。B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刚好。C山川之胜 胜:美景。D美好不外见 见:显现。解析可:大约。答案A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5分)A穷山之巅 B留连不忍别去C相继而履其地 D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解析A项穷山:古义,两个词,穷,穷尽,山,山峰;今义,形容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极差的地方。B项留连:舍不得离开。C项相继:一个接一个。D项流离:流落。答案A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5分)A乳而下垂吾尝终日而思矣B洞以此三人

9、得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C而地得因人以显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D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解析而:表修饰。B项介词,因为;介词,凭身份。C项介词,凭借;介词,趁着。D项连词,那么;副词,原来是。答案A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这篇游记,手法与一般的写景游记不同,它既生动记述了游历的经过,又在此基础上用相当篇幅抒发了因游历而引起的感慨。B文中写景,先写三游洞的地点,次写外貌,续写地势,最后写内景,把岩洞的景观写得特色鲜明,为后面的抒情议论作铺垫。C文章以对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说明,作为第一部分记游和第二部分议论的过渡,颇具匠心。它是记游必不可少的内

10、容,对阐发本文主旨有着重要作用。D文章最后一句关于“不幸”的感慨,不仅仅是叹惜“美好不外见”的山川,也包含着作者对自己和一切怀才不遇者的深深叹惋。解析次写地势,续写外貌。答案B12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3分)译文:_(2)乃伛俯径石腹以出。(3分)译文:_(3)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3分)译文:_答案(1)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从两崖之间发出的哗哗水声。(2)(我们)便弯着腰俯身径直从石头中间的空隙过去。(3)即使我登临幽奇险峻的地方,和虫儿鸟儿偶然去偶然来又有什么不同呢?【参考译文】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

11、西北方向走陆路二十里,在江的东面,就是所说的下牢关了。路很窄,走不了,便下了车,上了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从两崖之间发出的哗哗水声。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上去直至山顶,又从上面下去。下面的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当路挡住,便弯着腰俯身径直从石头中间的空隙过去。一出去便见非常开阔平坦的一个大石洞,高六十多尺,有约十二丈宽。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门分为了三部分,就像三开门的房子一样。中间的室像客厅,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洞中间有一岩石像钟乳一样地下垂着,敲击它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形状规则的小石突兀而立,敲击它就发出像磬声一般的声音。这地方还有些石头夹杂着

12、土,撞它就发出“逢逢”的鼓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二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尺的长满了碧草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背着柴,一边走一边歌唱,那歌声缕缕不绝。以前白乐天从江州司马迁官为忠州刺史,而他的好友元微之也恰好从通州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会,喝酒十分高兴,都不忍离别,所以一起来此洞游玩,三游洞因此得名。后来,宋朝时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两个人都先后被贬到夷陵,相继来此洞游览,有的还写了诗文来记这件事。此时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是谁赶走我斥责我的吗?谁把我贬到这里的呢?和我一起来游玩的,有本地学使陈公之子叫伯思、仲思。我不是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些原因,而陈公因为公务这次没有一起来,但是就算他来了,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呢?乐天、微之这样的人,就是社会上所说的伟人,名重一时,所以凡是他们到过的地方,都传到后世,这个地方也就因为他们有了名。即使我走遍登临幽奇险峻的地方,和虫儿鸟儿偶然去偶然来又有什么不同呢?即使这样,但山川之美,如果是在大的城市交通方便,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而放在荒凉偏僻的地方,那么美好的风景并没有显现,人们也不能亲自前来领略它的美好,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