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1883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语文必修4(人教版)单元过关检测卷(二)(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堑/暂时摇头晃脑/一晃而过翘望/翘楚B荧光/坟茔 千载难逢/载歌载舞 羌管/无恙C巷陌/巷道 鲈鱼堪脍/人文荟萃 关卡/卡片D数轴/压轴 买椟还珠/舐犊情深 烽火/峰峦 解析:A项,qin/zn,hung/hung,qio;B项,yng,zi/zi,qing/yng;C项,xing/hng,kui/hu,qi/k;D项,zhu/zhu,d,fng。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

2、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同学们看见自己的泪水。(2)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_一百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就谈不上_作品。A委曲诞辰品位B委屈诞辰品位C委屈诞生品味 D委曲诞生品味解析:“委曲”是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指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根据的语境,应选“委屈”。“诞辰”指生日;“诞生”指出生。此处应选“诞生”。“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有“品鉴、玩味”之意(也可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或指格调和趣味)。

3、此处应选“品味”,使“作品”有所附着。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多次捕风捉影,宣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纵容日本铤而走险。B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博学的老师,它的教诲如春风化雨,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C获得“孝敬标兵”称号的李波同学,从校长手上接过奖状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对台下付之一笑,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D从二十世纪开始,人类的“善”好像就从作家笔下悄悄地退场了,“恶”反而成了作家们关注的基本的日常现实,这决非我的夸大其词。 解析:A项,捕风捉影:指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

4、,不合语境。B项,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C项,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D项,语法错误,“夸大其词”不能带定语,去掉“的”或把“夸大其词”改为“夸大之辞”。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B通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文化之中,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认知和理解。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D“我自横刀向

5、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解析:A项,成分残缺,“保留”缺少宾语中心语;C项,句式杂糅,“发挥作用”和“起到作用”句式杂糅,在“起到”后加“的”;D项,主客颠倒,应为“使无数网友倾倒”。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苏东坡真正的生活由四十岁才开始。进入他的徐州时期,苏东坡显露了真实的自我,_。_,_。_。_,_。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是地方贫穷而偏远,也无法一展其行政才能这才是我们所知道、百姓所爱戴的苏东坡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人物因为这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做事,兴建工程,忙于

6、公众活动,从今以后他的生活都是具有这些特色的后来,他被迫暂时退隐,在政坛上韬光养晦现在,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过去在杭州,他始终充任辅佐官员,始终不能从事具有建设性的重要工作A BC D解析:句“因为”紧承前文“显露真实的自我”,句回顾“徐州时期”前的任职情况,句回到“现在”。答案:C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4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2分)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

7、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8、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注:醨(l):味淡的酒。秫(sh):高粱。瀹(yu):煮。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蔽:栖身

9、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比:连续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 烈:功业D予弟子由适在济南 适:闲适解析:D项,适:恰好。答案: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是谓求祸而辞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D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解析:A项,介词,“在”/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但;C项,介词,因为/介词,把;D项,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答案:D 8.对下面的语段

10、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B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C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D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答案:B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4分)译文:_(2)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

11、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6分)译文:_ 答案:(1)人想要的东西是无穷的,但是可以用来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所字结构、定语后置句、判断句各1分,整体句意1分)(2)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旧了,稍微修理,使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因、稍、葺、新、肆志各1分,整体句意1分)10.苏轼的“超然”之“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3分)答:_答案:(1)乐于民风淳朴(“余既乐其风俗之淳”)(2)乐于简朴(“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3)乐于超乎物外(盖游于物之外也)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

12、,那么都有可使人快乐的,不一定得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那些追求福禄而躲避祸患的人,把福禄看成让人高兴的事情,把祸患看成让人悲哀的事情。人想要的东西是无穷的,然而可以用来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分辨在内心斗争,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乐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从它的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那

13、些倚仗高大的形象耸立在我们面前的,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变化无常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怎么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美好和丑恶交相产生,忧愁和快乐一并出现,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我从钱塘调到胶西一带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离开了带有彩绘墙壁的住宅,而栖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这里连年歉收,到处都有盗贼,案件也多得不得了;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喜欢这里淳朴的风俗,而且,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拙朴。于是,在这里修整果园

14、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使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地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是秦人卢敖隐遁的地方。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座城台高大结实,幽深敞亮,夏凉冬暖。无论是雨落雪飞的早晨,还是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

15、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来吃。(大家)赞叹道:“多么快活的游玩啊!”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高台取名“超然”。来说明我到哪里都不会不快乐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注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陈与义,两宋重臣,历靖康之难。这首词是在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

16、多年前(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_(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4分)答:_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 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1分)(2)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

17、旷达之情。(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采桑子朱敦儒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注:朱敦儒:北宋末年人,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朱流寓两广,居南雄州。本词即作于客居南雄州时。长安:这里指代北宋首都汴梁。玉人:此处指歌妓。(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答:_(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答案:(1)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2)伤时感乱之痛(或“昔盛衰之感”或“亡国之悲”)、天涯羁旅之悲、对往昔繁华的追怀眷念。(答

18、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全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1)莫听穿林打叶声_。_,谁怕?(苏轼定风波)(2)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3)_,献愁供恨,_。(辛弃疾水龙吟)(4)薄雾浓云愁永昼,_。佳节又重阳,_,_。(李清照醉花阴)(5)斜阳草树,_,_。想当年,金戈铁马,_。(辛弃疾永遇乐) 答案:(1)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3)遥岑远目玉簪螺髻(4)瑞脑销金兽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5)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三、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小题。李清照传(节选)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

19、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

20、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

21、之后团聚的甜蜜了。相见直要待来生。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

22、延至七日之后乃亡。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阤”(zh)即溃塌之意。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14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5分)答:_

23、答案:背景:李清照随夫来到项羽兵刎的乌江,抚昔思今,感慨万千。(1分)目的: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生,要堂堂正正,出类拔萃;死,要轰轰烈烈,慷慨悲壮。(2分,意思切近,语言简练即可)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毫无气节的昏庸无能。(2分)15“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_答案:从文章结构角度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分)从文章内容上讲,这句话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这是她一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2分)16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时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24、”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6分)答:_答案:气节是一个人活着的尊严,安身立命的前提(2分)。拥有气节的人,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英名将永垂不朽、万古流芳,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与景仰。李清照本人不南渡,不投降,充分显示个人的气节;其丈夫赵明诚抱病赴任,死于途中,为国之长城,显示其为国而死的气节。失去气节的人,是民族的耻辱,国家的蛀虫,他们将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4分,正反面的分析各2分)四、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7阅读以下图表,从“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2014年2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结

25、果详见下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玄幻武侠35.1%图书馆22.5%时尚娱乐32.5%网络57.2%文学经典15.0%家庭9.81%时政要闻17.4%其他10.49% 答:_答案:(示例)从阅读内容看,玄幻武侠与时尚娱乐等作品占大部分,文学经典与时政要闻仅占小部分;从阅读方式看,网络阅读超过了一半,图书馆阅读约占两成。(“内容”与“形式”各3分。)18将下面的一个长句变成三个短句。客家文化是指由亚洲地区的由畲族、南越族、闽越族和汉族互相融合,最终汉化为汉族的客家人所创造的文化。答:_ 答案:(示例)客家文化是客家人所创造的文化;客家人由亚洲地区的畲族、南越族、闽越族和汉族互相融合而成;客家人最终汉化成了汉族。(每一短句2分,写出3个得满分,超过3个不给分)五、本大题1小题,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