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1888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含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本课话题知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一直是人们心中引以为知音的最高境界。峨冠博带的俞伯牙和短褐草履的钟子

2、期相会在崇山峻岭和飞瀑流泉之间。于是,“巍峨兮,高山;浩荡兮,流水”的意象在伯牙的琴声里流淌宣泄,在子期的眼神中发出光辉,在唇间轻轻吟出。那一刻,伯牙的心灵找到了支撑,子期的理想实现了憧憬。罕见的相逢和相知传递了世间坚实的温馨。两个心魂所向披靡地穿越了所有的时空,将对方纳入了自我生命之中。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士为知己者死。司马迁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3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托尔斯泰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5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李贺6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文天祥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猿猱() 巉岩() 石栈()飞湍() 喧豗() 砯

3、崖()峥嵘() 崔嵬() 吮血()咨嗟()() 霜鬓() 悯默()迁谪() 浔阳() 荻花()嘈嘈切切() 东船西舫() 裂帛()红绡() 钿头云篦()() 呕哑嘲哳()()()() 惘然()【答案】nochnzhntunhupngrnwishnzjibnmnzhxndcofnbxiodinbuyzhozhwn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危(2)去(3)绝(4)哀(5)言(6)信(7)当(8)然【答案】(1)形容词,高/形容词,正,端正/形容词,危险名词,危险的情况(2)动词,距离/动词,离开/动词,除掉,去掉/形容词,过去的(3)动词,经过,通过/动词,横渡/动词,断绝/动词,停止(4)

4、形容词,声音凄清/动词,哀悼,怜悯/形容词,悲痛,伤心(5)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6)副词,随便,随意/动词,讲信用/名词,信用/动词,信任(7)动词,阻挡,把守/介词,表处所,在/动词,抵御,抵挡/介词,表处所,对着,面对/副词,应当/副词,将(8)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连词,虽然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3)猿猱欲度愁攀援()_(4)问君西游何时还()_(5)雄飞雌从绕林间()_(6)侧身西望长咨嗟 ()_(7)无边落木萧萧下()_(8)闻舟中夜弹琵琶者()_(9)遂命酒()_(10)歌以赠之()_(11)钿

5、头云篦击节碎()_(12)商人重利轻别离()_(13)江州司马青衫湿()_(14)砯崖转石万壑雷()_(15)使人听此凋朱颜()_【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上面(2)名词作状语在下面(3)形容词意动用法以愁苦(4)名词作状语向西(5)形容词作名词雄鸟;雌鸟(6)名词作状语向西(7)名词作动词落下(8)名词作状语在夜里(9)名词作动词摆酒席(10)名词作动词作歌(11)形容词作动词敲碎(12)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13)形容词作动词被浸湿(14)名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撞击,翻滚、翻转(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伤憔损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可以横绝峨眉巅古义:今义:表示可能

6、或能够。(2)开国何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3)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4)因为长句古义:今义: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5)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鼓出来;超出一般显露出来。(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对团伙或首领的称呼。(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9)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今义:模拟小鸟和虫的鸣叫声。(10)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

7、两个词。(11)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今义:空间距离遥远。(12)潦倒新停浊酒杯古义:今义:一般指生活贫困。(13)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今义:一百年,形容时间长。(14)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今义:表示提醒。【答案】(1)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2)渺茫遥远的样子。(3)第二年。(4)于是创作。(5)突然冲出。(6)容貌。(7)上了年纪。(8)整理。(9)叹息声。(10)刚才。(11)诗人离家万里,四处漂泊。(12)蹉跎失意。(13)年暮垂老。(14)在中心。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但见悲鸟号古木。 ()译文:(2)又闻子规啼夜月。 ()译文:(3)雄飞雌从绕林间。 ()译

8、文:(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译文:(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译文:(6)送客湓浦口。 ()译文:(7)感斯人言。 ()译文:(8)使快弹数曲。 ()译文:(9)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译文:(10)转徙于江湖间。 ()译文:(11)血色罗裙翻酒污。 ()译文:【答案】(1)省略句只见悲伤的鸟(在)古树上哀号。(2)省略句又听到杜鹃(在)月夜里啼叫。(3)省略句雌鸟雄鸟相随(在)林间绕着飞翔。(4)状语后置句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5)宾语前置句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6)省略句我(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7)被动句(我)被这个人的一席话触动。(8)省略句

9、(我)让她畅快地弹了几支曲子。(9)状语后置句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师学习弹奏琵琶。(10)状语后置句在江湖间辗转奔波。(11)被动句鲜红色的罗裙因泼翻了酒而被玷污了。“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李白少年即显露才华。20岁到成都,写过一些描绘锦城的诗,25岁时决定离蜀东游,创一番事业。天宝初年(742)供奉翰林。天宝三年(744)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志愿为永王李璘幕僚,因兵败受牵累,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其诗语言清新自然,成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10、。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现存其诗900多首,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南下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两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代表作有月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

11、三吏”“三别”等。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和了解。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盩厔(Zhu zh,现改周至)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主要作品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有白氏长庆集传世。晚唐“无题”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12、。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生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年轻时即因文才出众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著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有无题安定城楼贾牛等。蜀道难此诗大约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着衰政、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

13、出蜀道的奇和险,反映了蜀地的易守难攻,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四川的夔州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琵琶行并序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廷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

14、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只好将所有的愁闷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动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锦瑟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标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前两个字。有人认为这是咏物诗,也有人认为此诗与瑟事无关。著名学者周汝昌认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的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与事分明是与瑟有关的

15、。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乐府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李白的蜀道难就属于后者。歌、行、引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谣的三种形式,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

16、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蜀道难本诗以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力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藩镇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登高本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长江秋景图,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言辞慷慨激越,感情动人心弦。诗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后四句抒情。琵琶行并序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和她悲凉的身世,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赞颂和对被压迫、被玩弄女子的尊重与同情;

17、同时联想到自己被贬谪的悲凉境遇,感到异常悲伤,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深感叹。锦瑟全诗借“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明珠”“良玉生烟”四个典故,写出了诗人一生的失意潦倒和惆怅,表达了哀怨凄凉的思想感情。【答案】剑阁险要多病登台辛酸遭遇令人怜庄生晓梦_望帝春心一、阅读蜀道难,回答下面的问题。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横绝峨眉巅”意思是能够阻断峨眉山的顶峰。横绝,横着阻断。B“连峰去天不盈尺”描绘出一幅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近景画面。C“砯崖转石万壑雷”是动景的描绘,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D“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两句直抒胸臆,渲染了旅愁和蜀道

18、上寂寞苍凉的环境气氛。【解析】A项,“横绝”意思是“横渡”。B项,是远景画面。D项,是借景抒情。【答案】C2通读蜀道难一诗,谈谈作者写到了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作者写到了“悲鸟”“古木”“子规”“夜月”,把我们带进一个古木参天、冷寂荒凉、鸟声悲凄的境地。杜鹃声声空谷传音,静寂荒冷里布满哀愁,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情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关切之情。也借以表现自己功名未就功业难成的感慨。二、阅读登高,回答下面的问题。3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

19、涵是什么?全诗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答案】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而且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独”一是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二是独自承担此苦难的情怀。全诗用浑融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飞、落木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感伤情怀,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昂。气象磅礴,情景交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三、阅读琵琶行并序,回答下面的问题。4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

20、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B琵琶女是诗歌中重点描写的形象,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乐伎们的悲惨命运。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琵琶女高水平的琵琶演奏,二人堪称高山流水。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解析】C项,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答案】C5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

21、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解析】B项,“另一个能读懂”错,文中没有说琵琶女能读懂白居易的诗。【答案】B四、阅读锦瑟,完成下面的问题。6锦瑟一诗用典历来为人所传颂,本诗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答案】典故一:庄生晓梦迷蝴蝶。诗人借此写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如此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典故二: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春,这与锦瑟有何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悲戚。难言的怨愤,如闻杜鹃的哀啼,送春归去。诗人似乎表

22、明了对“华年”的一往情深,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自生自灭,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唱出自己的悲哀。典故三:沧海月明珠有泪。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种朦胧的妙境,表达出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意境的爱赏,又有对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典故四: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升腾,远察犹在,近观却无。诗人借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象,抒发了一种对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话题:南宋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认为琵琶行并序的人物和故事全都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学生甲:不认同。歌以写实为基础,更多地

23、表现为生活的真实,读起来具有真实感。在这首诗中,作者生动地刻画出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辞,合奏了一曲千古绝唱。把诗中的人物、情节看成是虚构的,未免过于极端。我的观点:【答案】同意。诗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作者是借琵琶女的悲惨命运来抒发自己的压抑和苦闷。白居易的此次被贬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打击,他写这样一个故事,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蜀道难琵琶行并序 1写作特色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诗人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

24、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侧面烘托不仅是诗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其他体裁的文学创作中也被经常使用,这种手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很值得我们在语言运用或写作表达中揣摩运用。2写法指导运用侧面烘托需注意侧面烘托,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的一种写作手法。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侧面烘托是通过描写别的事物来烘托当前事物,这样可以更容易达到描述的目的,甚至比直接正面描写更能感

25、人或者吸引人,还可以省略很多文字,使文章更简练紧凑。运用侧面烘托时要注意: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烘托作用的事物,切忌使用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3迁移应用请写一段文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不少于100字)【参考答案】夏日,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雨雾模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只见他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脚下生锈的踏板,发出刺耳的嘎吱声。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车上的女乘客紧紧缩在一旁,肥胖的身体竟让那车微微向右倾斜,车夫用尽全力保持车身的平衡,奋力前行

26、。1课内素材心忧天下之杜甫杜甫是一个悲苦的诗人,是唐代由兴到衰的见证者。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是“安史之乱”。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严重,有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担当意识和人生理想。他身上体现了自古以来优秀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献身社会、关心民疾的核心价值。读杜甫的诗会时时刻刻被他那种博大的悲悯情怀和牺牲精神所感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等等,都体现了杜甫所具有的宽广的人文情怀。【应用角度】“爱国”“责任”“胸怀”“信仰”等。2精彩应用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

27、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他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江南烟雨琵琶行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

28、人被一支琵琶曲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在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琵琶声。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

29、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漉漉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

30、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江州任职时期,

31、白居易自编诗集十五卷,有诗约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为脍炙人口。1学标题本文实为一篇读后感,但标题却如诗似画,有了“江南烟雨”的修饰,让琵琶行如烟似雾,诗意盎然。2学结构文章如诗一般纯美,特别是第段都是琵琶行中的经典诗句,巧妙地穿插到文中,让人仿佛看到了白居易,看到了白居易当时作诗的情景。3学语言本文语言精简,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人读之百遍犹不厌烦。缠绵忧伤中不失幽默,如第段,“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隽永中不失简洁,如第段。4学修辞本文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文采斐然。设问:第段画线的句子,4个设问,写出了诗人与秋风的回答。拟人:第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石狮子是个见证者。排比:“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久远。”(第段画线的句子)5学结尾文章最后两段收束全文。开合有度,最后点明中心,紧扣文题,前文的有花,有草,有湖,有诗,有人都为琵琶行的出现做铺垫。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