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8、9、10单元测试及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1895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8、9、10单元测试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8、9、10单元测试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8、9、10单元测试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8、9、10单元测试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8、9、10单元测试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8、9、10单元测试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8、9、10单元测试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第八、九、十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驰驱少暇驰驱:奔走,效力。B而惩黛玉之孤僻 惩:恐惧,害怕。C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 虞:忧虑。D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要:总之。解析D项,“要”的意思是“应当,必须”。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马牛而襟裾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均为名词作动词。答案A3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此宋学

2、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B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C而不为古人所束缚D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他均为被动句。答案D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辍耕之陇上 B于由动之静时得之C吾欲之南海 D故吾国之文学中解析D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均为动词,到。答案D5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B大家之作C无虑百数十家 D却与小姑别解析A项,“树立”这里指“完成”;B项,“大家”这里指“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C项,“无虑”这里指“大约”。答案D6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采

3、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B“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是“有我之境”。C“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对春色阑珊的惋惜,是“无我之境”。D“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煦春风吹拂,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解析C项,“花弄影”三字蕴涵有作者

4、的情感,从整句诗表现的意境看,应该属于“有我之境”。答案C7翻译下列句子。(10分)(1)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皆莫能从。(麻叶洞天)(5分)译文:_(2)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日知录著书之难)(5分)译文:_答案(1)放牧的童子,背着东西的路人,接连不断地到来,但都不敢跟随我们进洞。(2)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二、阅读理解(46分)(一)课内阅读(23分)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

5、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人,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慄,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

6、悲剧也。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慝,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交施之而交受之 交:

7、交替。B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咎:过错。C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 坠:降临。D而惩黛玉之孤僻 惩:恐惧。解析A项,“交”的意思是“互相”。答案A9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A项,连词,用来;介词,用。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C项,介词,表比较;介词,表对象。D项,都是代词,它们。答案D10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能证明红楼梦是“第三种之悲剧”的一项是()(3分)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而金玉以

8、之合,木石以之离A B C D解析是观点,不是证明的依据。是说明这种悲剧的效果,是说明红楼梦安排的故事情节。排除这三项即可。答案B11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按照叔本华的学说,悲剧分三种: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第三种是由于普通的人物和境遇逼迫而成的。B红楼梦不同于其他悲剧,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属于第三种悲剧,显示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例外的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远比其他悲剧更感人。C在王国维看来,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静,而害怕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而想着要压下宝玉的病;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这都极其自然。D节

9、选部分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说明红楼梦中的悲剧不但主人公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是天下最惨烈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剧。解析B项,表述错误,原文是“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没有拿红楼梦与其他悲剧相比。答案B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5分)译文:_(2)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5分)译文:_解析第(1)句翻译的关键点是文言实词“交”“施”“任”“咎”的含义。第(2)句翻译的关键点是反问语气。答案(1)他们明明知道悲剧的害处,却互相实施并且互相承受它,各自加以力量而各自不承担它的过

10、错。(2)又哪里有蛇蝎一类的人物、不同寻常的变故,在其中作怪呢?(二)课外阅读(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凌虚台记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

11、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A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岂特:岂止。B台犹不足恃以长久 恃:依靠。C退而为之记 退:后退。D方其未筑也 方:当,在。解析C项,退:回来。答案C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B.C.D.解析C项,前“以”是介词“把”,后“以”是动词“认为”。A项,都是介词“比”,B项,都是助词“的”,D项,都是并列连词。答案C15下列各句直接说明凌虚台命名原因的一项是 ()(3分)A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B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C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D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

13、,皆不可知也。解析由后文“公曰:是宜名凌虚。”可知C项是凌虚台命名的直接原因。答案C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苏轼在本文中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自有其安身立命的凭借,并不在修建什么工程上面。B太守把自己建造凌虚台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从事,从事又把这事告诉了苏轼,并请苏轼来为凌虚台作记。C苏轼对太守陈公想通过建凌虚台来居功扬名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表现了他正直敢言的性格。D本文通过写祈年宫、橐泉宫、五柞宫、仁寿宫等数世后,即使破瓦颓垣也无复存者,指出凌虚台将来也定会化为破瓦颓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解析B项,从文中可知“从事”即苏轼。答案B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14、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5分)译文:_(2)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5分)译文:_答案(1)(陈太守)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那人的发髻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2)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依靠坚固而长久存在,何况人世之间的得失,来去匆匆又如何呢?【参考译文】在终南山脚下建城,饮食起居等应该都与山接触多一些。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以距离最近的地方,寻求山的最高处,这种机会一定

15、有的。但太守住在这,(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不与做事的好坏有关,但是按事物的道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拄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那人的发髻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到了台上的人,都恍恍惚惚不知道台子高,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并请他写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

16、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场所。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和您一起登台而望,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当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一座高台呢?然而几世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更何况这座高台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依靠坚固而长久存在,何

17、况人世之间的得失,来去匆匆又如何呢?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是有足以依靠的东西的,但并不在于台的存在或消失。”我将这些话对陈公说了后,回来便为他写了这篇记文。三、语言运用(15分)1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治学的一种境界,请仔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5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答:_解析

1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苦苦思索、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投入”这些方面写都可以。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答案此句描写的该是求学过程中苦苦思索,久而不得其解,却又持之以恒的境界。19阅读下面相关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读书的看法。(不超过20字)(5分)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个字也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9、,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答:_解析本题属于语段压缩的变体,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压缩语段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压缩语段,有两个步骤:一是筛选,三则

20、材料均谈读书,需找出其中的要点,分别是“读”、“思”、“实践”;二是概括,把每则材料的重点进行连缀,完成题目要求。答案只有把读、思、实践结合起来,读书才有效果。20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只填序号)(5分)要说把游历和文学结合得最直接的就是明朝的徐霞客了。信步文苑之中,俯仰拈来皆是山水名句。崇尚意境和物我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学中似乎处处能听到流水潺潺,看到峰峦叠翠。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的,徐霞客一生都在行走,一生都在学习,于是他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名垂千古的书籍。他游遍大江南北,常独行于山野,迎风踏月,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吟诗唱和,写出了许多名句,受到世人的赞叹与仰慕。答:_解析结合逻辑顺

21、序思考。先谈崇尚意境和物我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学,指出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说明创作成果及影响。答案四、作文(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天使在守护,如果我们是花朵,那么天使就是辛勤耕耘的园丁;如果我们是迷路的孩子,那么天使就是指明方向的明灯;如果我们是新出土的幼苗,那么天使就是温暖的春风人,作为社会的人,首先并经常会受到亲人朋友的关爱,他们如同天使一样守护在我们的身旁,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多彩,更加美好和谐。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的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请以“背后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铺叙故事,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见解,畅谈体验、有感情地表达主旨。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1)从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感受亲情、友情的美好,表现出他们在生活中、工作中或是情感上给予我们的帮助鼓励。可以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2)从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写,以第三者的眼光来看待人世间的真情,可以再现故事情节,把感人的一幕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要抓住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3)要抓住“背后”“天使”的含义,那就是默默地为他人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