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示范教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1990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示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示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示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示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示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示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示范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是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中节选的。节选内容是小说红楼梦众多人物的第一次亮相,其间不仅有重要人物的首次亮相,就连故事展开的主要场所贾府也是首次亮相。如何让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物有次序地、适时地出场,如何展现贾府各处的建筑、装饰,曹雪芹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和布局。本课的突破点是对红楼梦各种情况的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林黛玉将要置身的生活环境。教读本文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赏析法及探究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示课文的艺术魅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涵。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三、教学重难点 1分析小说中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四、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

3、到一种感性认识。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4、。五、教具准备CAI课件、红楼梦电视剧VCD光盘。六、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背景音乐中导入新课展示主要情节)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5、 1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大家按学习小组组成交流单位,提出自己对课文层次划分的意见,集体讨论给出划分结果和理由。教师:下面请我们的代表说说自己划分层次及理由。多媒体课件显示:(1)初进荣府开端(2)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3)初见凤姐(重点)高潮(4)拜见两位舅父(未见)继续发展(5)陪贾母晚餐继续发展(6)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7)安排起居结局2按照小说的写作内容,节选部分的情节高潮在哪里呢?【提示】宝玉、黛玉相见。3对于宝玉来说,这一节正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这也是二人第一次见面,类似的第一次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数数文中有哪些“第一次”。【提示】林黛玉进贾府是(

6、师生齐说)第一次,也就是说小说在这里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还有林黛玉见到的贾府人物,也是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相通的微妙关系。4当我们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提示】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仆役。教师: 这里黛玉的发现表明了【提示】(学生可抢答)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与显赫;黛玉还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

7、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教师:这又表明了【提示】(学生抢答)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教师 :从黛玉角度你还能感受到【提示】(学生抢答)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教师:能不能把刚才讨论的文字综述一下?学生总结:这里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

8、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设计意图:通过步步引导,问题跟进式提问的方式,诱导学生全面分析探究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需要在讨论发现之后能够借助与这样的语言训练来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5读到这里,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过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现古代白话小说中有些词的词义现代汉语已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试着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多媒体课件显示:词目课文句中的词义现代汉语常用义偏僻 形容人的思想行为偏激、不端正。形容某一地区远离闹市,偏安一隅,荒远冷落,交通不便。

9、便宜方便。 物价低廉;占到不应得到的好处、小利。态度 人的神态风度。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由此产生的行动,人的举止神情。可怜怜惜。 同情怜悯,形容极少或极坏,不值一提,如“少得可怜”。媳妇 妻子;已婚的女仆。儿子或其他晚辈的妻子;自己的妻子(北方)。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性状进行描摹。 老婆老婆子;老年女仆。 妻子。夸张 夸耀,自我炫耀。 夸大。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同时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

10、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和人世百态。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思考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意旨。3阅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章节,熟悉红楼梦内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红楼梦的精彩在于它把一个封建的社会浓缩在一个贾府,整个一部书,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今天我们以小说开端处的“林黛玉进贾府”来认识一下出场的人物,带着这个认识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随着黛玉的眼睛去认识这个不同世界中的人物。1贾母(多媒体显示贾母出场的片断)为什么贾母要第一个出场?又为什么要显示她的气派和礼仪?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

11、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位“老祖宗”(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荣、宁二府上下几百人都环绕在她的周围,地位不同一般。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两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做好了铺垫。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还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就受到贾母的疼爱,也为下文王熙凤的出场表现作了铺垫。2

12、三春、王夫人和邢夫人(学生自由阅读描写等文字)这里没有具体说到三春分别长什么样,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提示:当这么多人出场,一个个写过去那就都是浮光掠影了,不如先写主要的,其他人先一笔带过,以后慢慢在提到的时候来个具体出场描写。3王熙凤(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王熙凤出场的描写)(多媒体显示王熙凤出场的片断)学生讨论最后总结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提示: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闻其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头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

13、和俗气。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忽悲忽喜,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母欢心,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非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4宝玉(指定学生朗读有关贾宝玉的内容)(多媒体显示贾宝玉出场片断)教师:黛玉见到“宝哥哥”之前,了解了有关宝玉的哪些情况?【提示】听母亲以前提过、王夫人介绍宝玉是“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衔玉而诞,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欢在内帏厮混,在姊妹情中极好。姊妹们不理他,他倒安静些;姊妹们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王夫人叮嘱黛玉“别睬他”。教师:那她

14、对他有怎样的猜度?提示:不知宝玉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教师:宝玉出场后,黛玉眼中的宝玉又是怎样一个人物?【提示】第一次出场,黛玉见到的宝玉是“一位年轻的公子”,穿戴华贵,外貌俊美,与她的猜度完全不同,竟然有眼熟之感。第二次出场后,黛玉又看到一个“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外貌极好的宝玉。教师:那为什么有着别人对宝玉不同于黛玉的评价呢?【提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教师:为什么把贾宝玉的出场安排在最后?为什么要他两次出场亮相?(学生同桌或前后位交流讨论)提示:把宝黛相会放在最后,可以集中

15、笔墨,专门描写。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第一次亮相,可以说是黛玉观察宝玉。黛玉见到了穿戴华贵、外貌俊美的“一位年轻的公子”,和她猜测的完全不同,惊怪此人非常面熟。这次亮相为黛玉的心理活动安排了时间。第二次亮相其实是宝玉看黛玉,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不仅写出了他的“疯疯傻傻”,还与黛玉的内心感受不谋而合,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5黛玉教师:我们还没有谈到而小说中却作了细致的描绘林妹妹。下面我们就借助于贾府人的观察去认识这里的主角林黛玉。教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多媒体课件显示:(1)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

16、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2)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3)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师:大家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归纳黛玉的外貌特征。学生自由地在黑板上写出概括黛玉的词:身体孤弱、多病(众人);容貌标致,气派不凡(王熙凤);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宝玉)教师:黛玉进贾

17、府的表现是怎样的?【提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贾母初见黛玉“一把搂入怀中”,黛玉一时没来得及行礼,过后她还是补上了。当贾母介绍王熙凤时说:“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结果黛玉还是以“嫂”呼之。在王夫人处,老嬷嬷们让她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黛玉在家时,饭后原不吃茶,而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跟着漱口,跟着吃茶。贾母问她念书情况时,她回答“

18、只刚念了四书”;宝玉问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是因为贾母曾说姊妹们“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所以她才改口。教师: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黛玉的性格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这种心理和行为,是她孤单的身世和寄人篱下的处境造成的。三、知识拓展本文的肖像描写较多,试结合具体内容来谈谈肖像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提示】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派。如写黛玉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写熙凤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两人都很美,但又有不同,前者娇弱、玲珑、文静、内向,后者华贵、俏丽、外向、泼

19、辣,善于逢迎;一个含苞先放,一个艳丽袭人。通过形象看人物的社会地位。本文着重写了王熙凤和宝玉的服饰,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富有。写王熙凤又突出“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具体描写很绚丽夺目,说明她好张扬,又说明在贾府地位显要。宝玉则显示出受宠的地位。2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眼光,而不同的眼光也反映了观察者的性格、爱好和文化层次。如林黛玉的肖像是通过宝玉的眼光来看的,完全没有衣饰,而突出其面容体态娇弱柔嫩、含情脉脉。这就反映出宝玉是不看穿着之类的物质享受,而追求精神风貌的。3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肖像描写对于人物刻画不是孤立的,如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就恰好是她登场的照应。黛

20、玉的谨慎内向也可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行动上得到佐证。4适时适量,有详有略,变化多姿。本文对人物亮相的顺序和登场的方式都很有讲究。重点人物多介绍,有的甚至两次描写其肖像,如黛玉、宝玉,次要人物简略一些,如贾母。还有的只点名字或虚写,如舅母、舅舅。四、课堂小结本节研读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人物是小说的要素之一,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且各具特色。我们只有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小说的主题。五、布置作业1背诵西江月二词。2品读课文众人见面和宝黛相会部分段落。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情况。二、合作探究教师:这节课我们重点赏读课文,探讨几个问

21、题。多媒体课件显示:1宝玉为何“摔玉”?2关于人物的“哭”和“笑”。3赏析课文的对比手法。(学生分组分工协作整理、记录、发言等,教师分别参与三个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个人意见)【提示】红楼梦第一回说,女娲用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补天,剩下一块未用。这“无才补天”的顽石后来化为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被一个和尚携入下世,即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那块玉。衔玉而诞本很“奇异”,加上贾府继承人的身份,宝玉自然被父亲寄予厚望。这“通灵宝玉”就承载了贾政要求儿子走“经济仕途”之路,补封建社会之天的希望。但是宝玉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与父亲的希望背道而驰。摔玉表现了他对封建政治观念、正统观念的叛逆。宝玉摔玉的直

22、接起因是“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一动作充分体现出宝玉的妇女观。亘古以来,男子一直把妇女视作花鸟、玩物和工具。宝玉骂“(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说明了他对妹妹的尊重,认为自己这个“泥做”的男人根本不能和“水做”的女儿相提并论。宝玉摔玉,实际上摔的是男权主义、大男子主义,表现出他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思想。多媒体课件显示:1文中共多少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2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提示】节选部分共有25处直接写笑。这些人物是:林黛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探春、丫鬟。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

23、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赔笑。教师:(小结)由此看来,不同人物的笑是不

24、一样的。笑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那再来解读文中的“哭”。提示: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而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是想投贾母所好。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马上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王熙凤的善于逢迎,善于随机应

25、变的性格。宝、黛初会,一见倾心,但当他知道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时,便满脸泪痕,体现了他向往平等,这是感情真实的流露。教师:小说通过人物的哭、笑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笑还可使我们产生贾府既是个礼仪之家,又是个虚伪之家的印象,我们要在对比中清楚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所反映的人间世态,正是所谓“大家庭,小社会”。【投影】探究阅读:赏析课文的对比手法。教师:我们在对比中发现这个封建大家庭中藏着人世间最真实的生活情态,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文本,去捕捉其中对比的文字,通过比较,进一步来认识曹雪芹带给我们的名作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可以从写作手法入手,去读人物描写、肖像描写以及语言描写中的对比

26、文字。【学生讨论】提示:人物描写上有主要人物出场的对比,显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肖像描写上有贾氏三姐妹“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比较;有三姐妹与王熙凤的比较,“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有宝玉、黛玉肖像的对比,黛玉眼中的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

27、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人物服饰上有三姐妹、王熙凤、贾宝玉之间的对比。人物语言上有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体现各自身份的对比等等。教师: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什么呢?提示: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如黛玉的小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三、课堂小结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人物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

28、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四、布置作业1有选择性阅读小说红楼梦。2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赏析文章。【知识拓展】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践报告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

29、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呼唤,而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领悟出其中所蕴涵的美感是语文课基本特征的体现。中国古代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学生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第三回,是一篇传统课文。由于是经典名篇,所以很难讲出新意。结合

30、本专题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教学要求,从品味鉴赏语言入手,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将课本上并没有要求学习的读书方法“点评式读书法”引进课堂并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欣赏形象,获得审美享受。1改进读书方法,让学生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文学的艺术形象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欣赏者在读懂语言后,借助于想像才能把语言所描写的转化成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为阅读者欣赏艺术发挥想像力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天地。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

31、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通常情况下,学生从以上的描写中大多能感受到林黛玉的“美”来。但这种感觉多数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朦胧肤浅的。而对她的“弱”、“多情”则更是忽略。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

32、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2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像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如:很多同学在点评王熙凤的外貌神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时,只点评出她的“漂亮”或“美丽”而完全没有看出她的凶狠来。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名家点评欣赏时,重点引导学生被他们忽略的“三角眼”、“吊梢眉”以及“春

33、”和“威”几个词,并在这些词上加了着重号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导学生从这些词中,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在这个基础上,再展示出名家对其外貌部分的点评:脂批:“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 脂批:“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至此,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已从外表深入到了灵魂,对大师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独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叹服。3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学还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后半部分,引入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竞赛等形式。从课堂情况

34、来看,“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学生积极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对形象加以补充丰富进行再创造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各种思维的火花互

35、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1丫环数量的对比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黛玉的六倍。王熙凤出场时,是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再从全书看,当时荣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总人口约

36、有四百人,主子与仆人之比达到了125。而从她们的家世看,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侈之气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 2人物描写的对比 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而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画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

37、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 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凤呢,“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见贾政时,“

38、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39、。”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贾宝玉和

40、封建学士之比。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西江月似贬实褒,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 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

41、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 3抓住一点拓展对比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写黛玉初至贾府门前,有这样一段描写: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依据“蹲着”和几个“大”字,学生能够理会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贾府宏伟富丽、庄严肃穆的豪门世家的贵族气派,而且也暗示了贾府“诗礼簪缨”、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但是,环境的描写与展现,是融合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之中的,这段描写对于刻画林黛

42、玉的性格到底有什么作用,学生就难以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我便把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初至贾府门前的一段描写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阅读: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同是贾府门前的景物人物,在黛玉眼中突出的是“大”,对守门的奴仆也仅注意到着装别致而已。而这些到了刘姥姥眼中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石狮子”不“大”了,匾上的字也未进入她的眼中,那些守门奴仆在刘姥姥眼中也变成“挺胸叠肚指手画脚”威风凛凛的人了。经过对照思考,学生终于明白:这是由于人物的性格、身份、教养的不同使然。于是,我又引导学生结合小说

43、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林黛玉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由于母亲去世,才离父到京,来贾府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在来贾府之前,就曾知道贾府“与别家不同”,今天亲临贾府,她特别叮嘱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她不准自己出现丝毫的差错,以致有损自己小姐的身份和自尊。可以设想,黛玉在贾府门前,行动是多么的谨慎,心情是何等的紧张。这种谨小慎微、忐忑不安的心理必然会通过她眼中的景物人物而体现出来,她在贾府门前的“大”的感受正是她这种心情的折射,也就是说,这位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姑娘初临贾府,就感到那扑面而来的压力了。然而,黛玉毕竟是一个承袭过列侯门庭的盐课老爷

44、家的贵族小姐,对那些守门奴仆只觉得他们穿着考究,但不会对他们产生一种胆怯畏惧心理,因为在他们面前,自己仍然是主子。而刘姥姥则不同。她本是一个村妪,只因自己姑爷与贾府“略有瓜葛”,为了讨些银钱才来到贾府。由于她在农村见多识广,诸如“大石狮子”、大匾上的大字等是不会引起她的注意的。能引起她注意的自然是那些能显示官宦世家富贵阔绰的“簇簇轿马”。而那些守门奴仆在她眼中则一个个显得飞扬跋扈、颐指气使,令她不寒而栗。这是因为这些人都是豪门大户的爪牙,他们常常是直接凌辱百姓的鹰犬,因而,他们在刘姥姥眼中就成这样一副神态了。这段描写同刘姥姥的性格、身份极相吻合。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学生不仅把握了黛玉进贾府的性格心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容易把握了。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