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六单元.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2042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六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六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六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六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六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六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六单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单元测试第六单元(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题号一来源:Z+xx+k.Com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积累运用(3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远遁(dn)鸿儒(hn) 清涟(lin) 咳嗽(su)B益狎(xi) 亵玩(xi) 呓语(y) 曳屋(y)C苔痕(hn) 淤泥(y) 齁声(hn) 提携(xi)D案牍(d) 洗濯(zhu) 呵叱(ch) 东篱(l)2下面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稍出近之(接近) 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B蔽林间窥之(观察) 惟吾德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C驴不胜怒(禁得住) 往来视之(走过来,走过去)D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

2、不蔓不枝(生蔓)3下面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无丝竹之乱耳B虎大骇 庞然大物也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宁可以急相弃耶D出淤泥而不染 学而不思则罔4根据提示填空。(5分)(1)采菊东篱下,_。(2)_,江春入旧年。(3)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 _。(4)雁门太守行中借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纳士的典故,抒发以身报国豪情的诗 句是:_,_。(5)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5文学常识积累。(3分)(1)黔之驴的作者是_代著名的文学家_,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 韩愈共同提倡“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2)_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3、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 种文体。(3)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_,“秋思”是_。6根据语境仿写语句。(2分) 如果说才能是金子,那么比金子更宝贵的是忠诚:_, _;要用勤去刻画忠诚,做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要用情去渲染忠诚,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7下面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再往上走,便是杜鹃花的领地,一棵棵杜鹃,_,_,_,_,_,如牛奶洗过一般,鲜艳极了。盘枝错节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大的如玉盘,小的如茶杯枝头擎着花朵紧紧咬住悬崖峭壁来源:学*科*网Z*X*X*KABC D8“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为主题

4、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 的任务。(8分)(1)同学们组成调查小组,对本校同学的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 仔细阅读,从中提炼出三条信息。(6分) 材料一:从学生个人意愿来看,过半数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但仍有 不少学生会把时间更多地投入到电视节目和音乐中。 材料二:从内容上看,多数学生喜欢科幻、鬼怪、侦探类的书籍。名著方面,学 生对西游记水浒传最为熟悉,也常看读者等杂志。少数学生倾向娱乐杂 志或汽车杂志。 材料三:由于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部分学生基本上不看课外 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偶尔看的也是一些时下流 行的书籍,对

5、一些需要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 _ _ _(2)一位同学从网上搜到下面的这幅漫画,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这幅漫画的含义。(2分)_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甲】口技林嗣环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乙】口技蒲松龄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

6、,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9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不能名其一处()(3)携一药囊()(4)俄闻帘钩复动()10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_(2)有问

7、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_11【甲】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是:_;【乙】文 中同样使用了侧面描写的语句是:_。(2分)12【甲】文中总括不及一一描摹的声响的语句是:_;【乙】文中的青年女 子表演口技的目的是:_。(2分)1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口技表演者_。(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8、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1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16【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2分)_17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2分)_(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乔山人善琴(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

9、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注释】鹘(g):一种凶猛的鸟。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媪(o):老妇人。阕:止息,终了。款扉:敲门。款,敲;扉,门。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尝得异人传授尝:_(2)以弹絮为业业:_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_20本文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_21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 你的理由。(2

10、分)_22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_来源:学,科,网Z,X,X,K(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来源:Z。xx。k.Com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分)_2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蕴涵着怎样的自然理趣?(2分)_三、写作(50分)25京中口技人技惊四座,听众无不为之迷醉。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一样让别人吃惊的拿手 活呢?把它秀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请以“我的拿手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

11、体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600字以上。【参考答案】1C(解析:C项中的苔痕“hn”应为“hn”;齁声“hn”应为“hu”。)2. B(解析:B项中“馨”应为“品德高尚”。)3. D(解析:A.宾语前置的标志/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非常/与小相对;C.用/因为。)4. (1)悠然见南山(2)潮平两岸阔(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携玉龙为君死(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 (1)唐柳宗元(2)铭(3)曲牌名题目6. 要用清去守护忠诚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 D8. (1)不少学生有待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学生阅读的图书种类较丰富,但名著阅读

12、 量偏少。沉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时间。 (2)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聪明,更加智慧。9. (1)夹杂(2)说出(3)携带(4)不久,一会儿10. (1)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双手,每只手有上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 音)。(2)有来请她治病的人,这个女子不能自己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教。11.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 窃窃语,莫敢咳12.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13. 高超的技艺【乙文参考译文】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她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给人看病。有来看病的人,

13、那女子自己不开药方,说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仙请教。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面。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没有人敢咳嗽,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到了夜里左右,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女子在里边问:“是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又问:“腊梅跟从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似乎女仆的说:“来了。”然后,这三个女人说话的声音夹杂在一起,叽叽咂咂说个不停。过了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声:“六姑来了。”她旁边的人说:“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一个女子说:“

14、犟脾气的孩子!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来。他的身体像有千斤重,抱着他真累死人!”14 (1)这(2)调弄,这里指弹奏(3)少(4)多15.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6. 安贫乐道。17. 【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与“白丁”形成对比;【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的“寡”与“牡丹之爱”的“众”形成对比。18. (1)曾经(2)职业19. 他常常在荒山野岭,一遍又一遍地弹奏,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感到凄寒,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20. 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

15、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21. 不是,因为在邻媪听来,乔山人弹奏的琴声像弹棉絮一样,她根本就不知道琴声要表现的主旨。22. 示例:唉,没想到自己如此高明的琴艺,在老太婆的耳中,不过跟弹棉花的声音没什 么区别。世上知音难觅,能够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知音何处能觅得?【参考译文】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一遍又一遍地弹奏,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感到凄寒,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来源:学科网23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24. 暗含时光流逝,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而出的自然理趣。25. 作文略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