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20611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A卷学业水平达标)单元质量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20分,第1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乘彼垝垣(gu)咥其笑矣(x)其黄而陨(yn) 采芙蓉(f)B犹可说也(yu) 于嗟女兮(x)靡室劳矣(m) 淇水汤汤(shng)C我戍未定(s) 驰椒丘(jio)白鹄舫(h) 何时可掇(du)D氓之蚩蚩(mng) 将子无怒(qing)自我徂尔(c) 无与士耽(dn)解析:选DA项,“芙”应读f;B项,“说”应读tu;C项,“戍”应读sh。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

2、攘诟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D契阔谈,心念旧恩解析:选BA项,莫暮;C项,帘奁;D项,宴。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解析:选CC项,“遗”都作“赠送”讲。A项,第一个“信”当“确实”讲;后一个“信”是名词,信使,指媒人。B项,第一个“谢”当“辞别”讲;第二个“谢”意思是“告诉”。D项,第一个“相”是副词,互相;第二个“相”偏指一方,你,指焦仲卿。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遑启居 启:开启,打开B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适:适合,依照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解析:选AA项,“启”

3、,意为“跪”。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自名秦罗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岂不日戒,狁孔棘D交广市鲑珍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6名句默写。(5分)(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氓)(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离骚)(3)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孔雀东南飞)(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短歌行)(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二、阅读鉴赏(42分)(一)课内阅读(16分)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

4、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D本诗揭露和控

5、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解析:选DD项,“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的说法与诗歌主题不符。(2)全诗共分六章,其中前三章都由“采薇采薇”引起,这是诗经中的什么手法?请概括前三章的内容。(5分)答:_参考答案:这是“兴”的手法。前三章主要写戍卒的生活和怀乡思家的心情。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6、,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 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

7、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1)第1、2自然段极力渲染刘兰芝出嫁时带来的物品和离别时的装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答:_(2)写刘兰芝与小姑的告别有什么作用?(3分)答:_(3)“府吏”与“新妇”告别时的誓言对故事的发展有何作用?(2分)答:_参考答案:(1)刘兰芝陪嫁物品的繁盛和离别的装束衬托出她的娇美和高贵,同时打扮得“事事四五通”,表现了她对焦仲卿的爱以及欲去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2)“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

8、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与焦母的不融洽形成对照。(3)为下文夫妻双双殉情这一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课外阅读(26分)9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长 歌 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葵:有锦葵、蜀葵等,这里代指花草树木。 晞(x):因日晒而干。阳春:春天。德泽:恩惠,这里指春天的阳光雨露。 “阳春”两句:指春天的阳光雨露,使万物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焜(kn)黄:植物枯黄貌。华:同“花”。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_(2

9、)这是一首哲理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4分)答:_参考答案:(1)比兴。作者开头以青青的葵和朝露易干起兴。然后,通过万物盛衰和百川入海来比喻青春一去不复返。最后,自然引出主题句。(2)珍惜年华,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莫让年华付流水。10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楚城南宋陆 游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双调殿前欢元贯云石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1)古代诗人在咏怀古迹、抒发今昔盛衰之感时,往往运用衬托手法,陆游的诗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5分)答

10、:_(2)请分析贯云石的元曲小令中作者对“三闾”的态度。(5分)答:_参考答案:(1)“猿鸟悲”既衬托了“城”之“荒”,也衬托了人之“悲”;后面几句以一千五百年后的屈原祠和江中的滩声依旧,反映了人间万事俱非,用“不变”反衬“多变”,为屈原也为自己抒发怨愤之情。(2)作者对屈原的精神和品质进行了赞颂,认为这种精神能够光照千古。下文表面上“笑”屈原倔强,不知旷达超脱,以致投江自尽,使沧浪之水污浊了,实际上是愤极反语,由伤心之际反笑可透露出,所谓的旷达和超脱原是出于无可奈何、痛苦和矛盾。1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观 沧 海魏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11、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曹操的观沧海是写景抒情之作,所写之景既有眼前的实景,又有想象之虚景。写想象之虚景的诗句是:_(4分)(2)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4分)答:_参考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要避免出现“悲”“凉”等离题甚远的理解)。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

12、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三、语言表达(8分)12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4分)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答:_解析:人物短评的写作,关键是要能从所给人物中找出恰当的、深刻鲜明的“评点”,并且从中找到支撑这一“评点”的论据,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参考答案: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

13、如孔明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独领风骚。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他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追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境。他绽放了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13下面这首宋诗展现了夏季骤雨的景象,是从四个方面描写的四个片段。前两个片段已经做出了描述,请你接着描述后两句展现的情景。要求:调动想象和联想,力求生动形象,与上文文气相连。(4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注醉书宋苏 轼黑

14、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注望湖楼:楼名,在杭州北门路宝石山下,傍湖而建。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点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答:_参考答案:猛然间,狂风卷地而来,湖面上霎时雨散云飞;雨过天晴,风平浪息,凭栏而望,只见望湖楼前澄澈的湖面上映着蓝天,水色和天光一样明净,黑云、白雨、狂风统统不见了踪影。四、写作表达(50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

15、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导引这则材料,文字不多,却是故事中套故事。整体看,说的是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说事,新御史心领神会;局部看,是轿夫的事。这两件事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对局部具有制约作用,局部不能脱离整体。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官,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

16、,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里,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继续思考。防止“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

17、”,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补救,如果从此就“不再顾及新鞋”,结果只能是污染越来越重,情况越来越糟糕。为官任职,如果不小心而失足,受到污染,就要想法补救,改过自新,而不能破罐子破摔,由此可以立意:“不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要不得”“过而能改诚可贵”“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偶一失足不掩大德”在材料中,“泥水”是与“干净地面”相对而言的,“泥水”应该指的是污泥浊水。以上从“为官要洁身自好,谨防受到污泥浊水的污染”这个角度来解读轿夫的故事,是符合文意的。此外,是否还有其他角度的解读呢?轿夫的职责是抬轿,就不要怕脚下的污泥浊水;御史的职责是监察弹劾,就要勇敢面对污秽,不要

18、缩手缩脚畏葸不前,由此可以立意:“尽职尽责,勇往直前”“大胆行路,不怕湿鞋”“大行不顾细谨”(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鉴赏(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美丽诗经鲍鹏山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

19、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

20、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疑问,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

21、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作

22、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诗经起源的“采诗说”,但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B关于诗经,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我们想要驳斥班固和何休的观点,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D虽然学术界对诗经各抒己见,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解析:选D肯定了诗经的艺术价值,并不能说有关研究诗经的学术成果是推测而来,不能作为依据。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

23、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的美感比不上陈风月出的美感。C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D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喜爱。解析:选C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比较之意,个人喜好而已;D项,“无关紧要”之说过于绝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B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C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疑问,但学术界少有反响。D

24、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解析:选B“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二)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24分)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6分)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煞江南。(1)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分)答:_(2)古典诗歌的意境,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哪一种?简要举例分析。(3分)答:_参考答案:(1)江上烟波荡漾,山中雾气氤

25、氲,动静相映,更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画檐连接不断,残荷丛生,安静恬淡;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画船驰来,酒旗招展,宁静之中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2)应为“有我之境”。这首元曲看似描写客观景物,但处处有“我”。如“看沙鸥”就是“我”在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括着“我”的感受;“爱煞江南”更是“我”情不自禁的情感表白。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6分)九日唐杜 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注本诗作于公元767年

26、(唐代宗大历二年)秋,诗人此时正客寓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竹叶:竹叶青酒。(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3分)答:_(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诗抒发的诗人的情感。(3分)答:_参考答案:(1)描绘一幅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运用了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也可答:借景抒情、视听结合、拟人)(2)抒发了诗人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和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6分)夜 雨 述 怀南宋

27、王十朋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注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曾遭秦桧的压制。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银灯,古人认为灯花为报喜之兆。(1)诗人在首联点明内心愁苦,请具体分析诗人有哪些愁苦。(3分)答:_(2)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分析。(3分)答:_参考答案:(1)因身体患病,没有痊愈而感到愁苦;因为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愁苦。(2)直抒胸臆,首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风雨之夜

28、的强烈愁苦;用典,颔联运用了“庄周化蝶”和“杯弓蛇影”的典故表现了夜半乍醒的感受;反衬,颈联描写了灯芯结花的景象,以报喜的灯花反衬自己内心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别舍弟宗一唐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时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桂岭:今广西柳州一带。郢:今湖北江陵西北。(1)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3分)答:_

29、(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表达特色。(3分)答:_参考答案:(1)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2)想像(虚写),融情于景。想像梦中会和舍弟相见,梦中出现的都是弟弟在郢地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思念的悠长和情意的深浓,真切感人。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一诗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诗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三、语言

30、文字运用(21分)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_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_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只听到一声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地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A石破天惊惊天动地震天动地B石破天惊震天动地惊天动地C惊天动地石破天惊震天动地D惊天动地震天动地石破天惊解析:选A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难以

31、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庆期间,青岛天价虾事件再次暴露了当前旅游市场由于监管不力,景区乱象丛生,任意宰客,一旦矛盾激化,会严重影响景区声誉。B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中速增长状态,政策和市场都将迎来根本性变化,人们期待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C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是以给社会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的大型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在全国创业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D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

32、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与孩子待在一起。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暴露”后缺宾语;B项,句式杂糅,最后一个分句应该为“2015 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或“人们期待2015 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D项,成分赘余,“否则”与“如果有一点办法”,重复累赘。1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_,_,_。_,_,_。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ABC D解析:选A句阐述诗歌的本质,排在最前,共同阐述与心灵的关系,共同阐述好的诗歌的作用,得出结论。12适当增删词语,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6分)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答:_参考答案: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