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2069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相同的一项是()A雇佣佣人佣钱佣金B兴衰 兴隆 兴盛 兴修C强大 强制 坚强 强硬D着火 着迷 着凉 着急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脉博博士赌搏知识渊博B倏忽 忽悠 在乎 微乎其微C力争 力量 利益 有利可图D决策 抉择 诀别 决一死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特区人民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德国一项调查结果_,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买彩票_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_彩民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这种机会。A修建显示当然/但B修

2、建 体现 固然/然而C构建 显示 当然/但D构建 体现 固然/然而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3、。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艰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二

4、、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选择。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

5、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的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了。6如何理解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请结合上下文解释其含义。(3分)答:_7选文中第2段“另一种权衡取舍”,言外之意还有一种权衡取舍,联系前文理解那是什么。(3分)答:_8选文中的第3段“这些政策”指什么?(3分)答:_9选文中的第3段的举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事理?(3分)答:_三、类文

6、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岱俊1920年暑假一过,李济将转到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读博士学位,室友徐志摩则要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银行学,他们从此开始不同的人生。同船赴美,同室一年,分别后彼此都有些思念。从公开发表的1920年暑假后徐志摩致李济的九封信,大致可以看出如下几点:每封信徐志摩都爱说笑话,足显其敏感好动的天性。他内心情绪炽烈,如对新青年团体的向往,研读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的内心激动,对国内派出的官方考察团的嘲讽和对留学风气的不满等等。他对李济甚为欣赏,对其改学人类学,表示“绝对赞成”,他写道:“子由心理而社会,由社会而人种,变虽速而径不拐,我绝对赞成。老

7、兄刚毅木讷,强力努行;凡学者所需之品德,兄皆有之,岂复能毁天以殉人乎。教育家言自动,彼此体会此意上达可也。”李济曾在一份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中,谈到改学人类学的动因:他初来美国(1918年)的时候,是想学纯心理的,1919年在那一门混了一个B,之后就跑到社会学里边去了。现在他又想研究人种学。他的志向是想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寻出他所属的人种在天演路上的阶级。要是有机会,他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说,当年他初到美国,曾专门调阅了美国国会19世纪末的卷宗,里面正式记录着当年限

8、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的脑容量比较小,他们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杨振宁留美的时间比李济晚了二十多年,足见当年美国对华人的歧视更甚,因此,李济的“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想法,显然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哈佛大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镇,研究所设在皮博迪博物馆。李济知道自己是“半路出家”,遂如饥似渴地吸吮各种知识养分:狄克森的大洋洲民族与文化,神学院莱斯纳的埃及考古学,还有哲学、梵文及麦独孤教授的心理学实验等;此外,他还选了许多本可免修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的课。研究院教务长柴斯(Chase)教授“希腊考古学”,采用博物馆实物教学法,常以看图为主。当时,哈佛大学收集有关希腊遗

9、迹与遗物的资料,尤其是建筑与雕刻方面的照片与图画,数量可观。上了这门课,李济对古希腊、爱琴海的文化艺术以及西方文明的起源有了较深的认识。年轻讲师虎藤(E、A、Hooton)原是学古文字学的,留学英国时兴趣转到人类学,做了一些考古工作。他刚从英国回来,走上哈佛的讲台不久,除讲授欧洲史前考古学外,还讲授一门最重要的课“体质人类学”。这门课是研究生的“铁门槛”,必须学会认识人的骨骼,且须懂得辨识碎骨片。考试时,虎藤就拿几块破骨头给学生认,认对了满分,认错了零分。这种近乎苛酷的训练,促使李济一步跨进了大门。哈佛第一年,他掌握了人类学的一般情况,并开始形成博士论文的大致思路。1921年3月,他向哈佛大学

10、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提出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申请,随即开始做人体测量学调查。他在美国东部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波士顿中国侨民中收集体质人类学的材料,历时七个多月,先后测量了一百一十一人。他将所获得的数据,加上当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国人体质测量的材料,综合成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指导老师虎藤赞赏道:“你做得很好,这是一个新的贡献。”李济心里清楚,那是导师的鼓励,“用那一百一十一个人的测量,讨论号称四万万中国人的体质,显然是大题小做了”,况且“博士论文总不能单靠这篇短文交卷”。这年暑假,虎藤得知李济无别的安排后,邀请他每天来皮博迪博物馆打半天工,交给他处理一批埃及人头骨:开箱、洗刷、整理这些头骨,按

11、钟点付费。李济在和这五百个埃及人头骨的亲密接触中,度过了大半个暑假。这是一次很好的磨砺,对其日后进行生体测量和处理安阳殷墟出土的人头骨等都有直接帮助。清澈的查尔斯河水,不舍昼夜,流过三个寒暑。李济在哈佛大学苦苦钻研,一本折合中文约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终于完成,并于1923年5月10日以“极佳”的评语获得正式通过。此为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开山之作。一位历史学家说,“自后中外学人凡论及中国民族及人种问题的,大都征引其书”。这年6月,二十七岁的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12月,被美国人类学会吸收为会员。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12、()A李济改学人类学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当年美国人十分歧视中国人。B由于李济原来学习的并非人类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理想。C在虎藤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李济顺利地写出了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离实现他的理想越来越近了。D李济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历时三年多,是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第一部著作,李济也凭借它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李济在哈佛求学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的人格魅力和他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11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话有什

13、么作用?(6分)答:_12这篇传记表现了李济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答:_13李济的这段经历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四、语言运用(8分)14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字)(4分)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

14、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答:_15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名为“方正池”,池内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团委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不超过20字)(4分)答:_【答案解析】1A“雇佣”“佣人”中的“佣”读yn,“佣钱”“佣金”中的“佣”读yn。2A“脉博”应为“脉搏”,“赌搏”应为“赌博”。3C“修建”用于实体建筑;“构建”用于抽象事物。“显示”指明显地表现;“体现”指某种性质、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一般用在思想精神方面。句表示理所应当的意思,而不是本来

15、的意思,因此,第一个空应选“当然”,选“固然”不合语境。4DA项“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情由,强调是非理由,与语境不符;B项“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C项“白头如新”不符合语境。5AB项是句式杂糅。该句的正确说法是:“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的影响。”或:“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由于”是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由于”后面常跟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性非主谓句。C项是照应不周。两面与一面不对应。“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是两面性

16、的,“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是一面性的。应改为“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不是地方”。D项是语意表达矛盾。前两个分句讲“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后一分句却说“含蓄地描写出来”,还是讲揭示了主旨,读起来拗口。应改为“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将之包容在含蓄的描写中”。也可以认为是搭配不当,“主旨”不能与“描写”搭配,应把“描写”改为“表达”。6人们选择一个目标的同时通常必须放弃另一个目标。7联系前面一段文字可以知道,第一种权衡取舍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8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个人的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

17、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9社会中,人们必须面对权衡取舍。10CDC项虎藤老师的“鼓励”是在论文完成之后;D项“历时三年多”错,从文中可知,这篇论文是1921年3月开始1923年5月完成的。11首先交代李济改读人类学的事实。借徐志摩的话写李济的思想品格,为下文写李济的成功埋下伏笔。引出下文李济改学人类学的动因。可以增加传记的真实性。12强力努行。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认准目标,积极进取。刻苦钻研。13结合李济的优秀品质,可以从以下方面谈启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成功需要我们强力努行。只有认准目标,积极进取,才会获得成功。学习需要刻苦钻研。要敢于选择。14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15我和你一样需要洁净的脸庞。你追求的是绚丽多彩,我追求的是清澈见底。让我们共同为美丽的鱼儿创造一个洁净的空间。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