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2149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精品资料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前学案导学】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2.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3.掌握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_。2.原因:条件的改变引起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的改变,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改变。3.平衡移动的结果正、逆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或百分含量)发生变化。最后达到新条件下的化学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或百分含量)达到新的不变状态。4.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1)根据速率的判断若v(正)v(逆),则平衡_移

2、动。若v(正)=v(逆),则平衡_移动。若v(正)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BC)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b D.ab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升高温度,G的体积分数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右移,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压强,由图可知,G的体积分数增加,即增大压强平衡左移,因此a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T1T2,P1P2 B.T1P2 C.T1T2,P1P2 D.T1T2,P10。随温度升

3、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Y和Z可能都是固体B. Y和Z一定都是气体C.若Z为固体,则Y一定是气体D.Y和Z可能都是气体答案CD解析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说明Y和Z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或者都是气体。【变式训练3】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g)I2(g)2HI(g) B.3H2(g)N2(g)2NH3(g)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变式训练解析及答案【变式训练1】答案:C解析:在容积可变的情况下,如果均加倍的话,对平衡时的各物质来讲

4、,浓度均没有发生变化,故正逆反应速率均没有发生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均减半与此类似。由于反应物的系数之和比生成物的大,所以均增加1 mol的话,可认为先增加molA、0.5 mol B、1 mol C,这时平衡不移动,再增加0.5 mol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来讲,他们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就不会一样,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同,平衡不发生移动。均减少1 mol与此类似,只不过平衡移动方向正好相反罢了。【变式训练2】答案:C解析:在等压条件下,T1时反应先达到平衡,则T1T2。在等温条件下,P1时反应先达到平衡,则P1P2【变式训练3】答案:A解析: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

5、很小,可忽略不计,改变压强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化学平衡发生影响。对于反应前后化学方程式中气态物质系数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讲,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备选例题1.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X,同时生成3n molYC.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 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答案:AC 解析: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是:(1)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随时间的改变而不发生改变(2)V正V逆。故AC正确。对于B,因为在任何时刻,有n mol A产生时必有3n mol B产生,二

6、者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因此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而D只是反应的一种特定情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2对于mA(g)nB(g)pC(g)qD(g)的平衡体系,当温度升高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由38变为34,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mnp+q,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mnpq,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mnp+q,逆反应为放热反应D.mnp+q,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其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mnp+q,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逆反应为放热反应。3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2B(g)2

7、C(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此时气体C的体积占40%,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B.原混合气体体积为1.2V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了0.2V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了0.2V答案:BC【解析】设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则C的物质的量为0.4n,A(g)2B(g)2C(g)n 1mol 2mol 2mol 1molx y 0.4n z解得x0.2n y0.4n z0.2n原混合气物质的量为n0.2n1.2n,A和B分别消耗了0.2n和0.4n,再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可做出判断。常用教学素材论楞

8、次定律与勒夏特列原理的相似性及其普遍应用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在其著作兰亭序中感慨道:“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体现了其对自己所追求事物的看法的改变。在自己所追不熟的事物尚未到手时,朝思暮想;当自己既得所需事物后,便“所之既倦”了。若干年后,德国作家黑塞在红房子中表达了类似的现点。其间,物理学家楞次客观地提出了可以总结以上自然规律的楞次定律,即阻碍相对运动的定律。当磁铁穿过通电线圈时,通电线圈时,通电线圈拼命阻碍磁铁穿入,而磁铁也拼命地想穿入。这就好比我们越得不到某事物,就越想得到它;而磁铁顺利穿过通电线圈后,磁铁便想摆脱通电线圈。

9、而此时通电线圈虽欲挽留磁铁,却已无能为力了。这就好比几年前你有一台“奔四”电脑,但现在世面上已开始流行“四核”电脑了,而你那台“奔四”还可流畅运行。然纵使其运行得再好,你亦对其厌倦而更新换代了。自然界中很多现象亦具有如此相同的本质。比如,在热力学中,当一个分子A从无穷远处逐渐靠近另一固定分子B时,先是顺着引力的方向做正功;后来达到了某一距离,固定分子B对分子A对其的过分亲近感到厌烦,引力瞬间变为斥力,分子A不得不克服引力做功才能达到目的。看来,距离产生美的说法是极具科学依据的。某些事物看起来很美,而当靠近它时并非如此。物非圣贤,孰能无过,况圣贤亦有过。在学习生活中,制订计划也遵循类似的原理。比

10、如,你制订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计划,然后你每天依据自己的计划落实。这样,即使你只落实了该计划的二分之一,你也会发现你所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然而假设你只制订了你实际所能完成的计划,你会发现事实上你完成的任务是远不及前者的。这同样也反映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原理楞次定律谈的是阻碍,而非阻止,即你相对运动的程度越大,你所能运动的位移就越大。尽管有阻碍的力量,但阻碍的力量是远不及你运动的力量的。楞次定律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要在切割磁感线的条件下才能适用,亦即在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从这点看,勒夏特列原理与楞次定律是相似的。其实,勒夏特列原理可以说是楞次定律的化学版,而楞次定律可以说是勒夏特列原理的物理版。

11、勒夏特列原理是关于化学平衡移动的。勒夏特列原理的第一个要点是“动”,只有在平衡移动之时才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而只有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平衡才可能移动。这就好比楞次定律只有在磁通量变化时才可适用的道理。正如谚语中的“无风不起浪”,如果一个人没有所追求的事物,喜欢和厌倦自然也不会发生;勒夏特列原理的另一个要点是虽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其移动程度是远不及开始反应之时的。比如,在反应A(g)B(g)+C(g)中,达到平衡后通入A气体后平衡移动的程度是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单独通入A气体反应进行程度小得多的。这就好比楞次定律只能阻碍相对运动而非阻止的道理。第三,加催化剂不能导致化学平衡移动,就如无论你磁铁运动得多快,都不可以使通过的电荷量增大或减少。总之,勒夏特列原理与楞次定律是极其相似的。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假设一个人努力学习了,就算考得再差也不可能差到极致,因为有勒夏特列原理和楞次定律的阻碍作用;同理,一个人不努力学习,考得再好也不过主流水平,因为阻碍的是相对运动。因此,这两个定律的公平性体现了世界的公平性,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