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1单元 咬文嚼字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2167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1单元 咬文嚼字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1单元 咬文嚼字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1单元 咬文嚼字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1单元 咬文嚼字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1单元 咬文嚼字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读音并改正。岑寂(cn)锱铢必较(zh)没镞(c)清沁肺腑(xn) 付梓(xn) 深恶痛绝(w)胸襟(jn) 咬文嚼字(ju) 蕴藉(j)尺牍(d) 下乘(shn) 流弊(b)【答案】锱铢必较(z);没镞(z);清沁肺腑(qn);付梓(z);咬文嚼字(jio);蕴藉(ji);下乘(chn)。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俗滥老生长谈拘礼不既不离黩武涎皮赖脸援例刻苦自厉【答案】“老生长谈”改为“老生常谈”,“不既不离”改为“不即不离”,“刻苦自厉”改为“刻苦自励”。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63岁的朱清时第一次以

2、南科大校长的身份出现在深圳公众面前,脸色红润、声音洪亮、自鸣得意;那时,距他从中科大校长任上退休恰好一年。过度咬文嚼字当然迂腐,但中国人把中国字适度嚼一嚼,则大有必要。职工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保供应的精神值得赞扬,供销人锱铢必较、分毫必争的采购降本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值得称颂。小小的瓦工市场,折射出北方人的不足之处:缺乏敬业精神、干事粗枝大叶,没有团队合作态度等等。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一直以来,人们对此莫衷一是,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季羡林先生风雨如磐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A. B. C. D. 【解析】自鸣得意

3、: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符合语境。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这里形容办事非常认真。符合语境。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符合语境。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有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符合语境。风雨如磐:风雨像磐石那样,形容风雨极大。常用来比喻形势严峻、社会动荡。不合语境。【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朱光潜说“炼字就是炼意”,而一篇文章到底好不好,关键要看它是否真正和作者表达的心境相调和。B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

4、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死。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解析】B项,介词误用,应删掉“对”。C项,成分残缺,在“与幸福”的后面加上“的快乐”。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或“主要是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

5、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ABC D【解析】第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第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第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第句,得出结论,总结全文。【答案】C阅读课文“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至“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完成68题。6作者在“推敲”这个问题上和一般人看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1)不一致。一般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声音;作者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当时诗人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协调,就用哪一个字。(2)作者以透彻的分析去挑战经典,有理有据,质疑精神令人佩服。7作者举贾岛“推敲”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答案】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8作者为什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答案】作者认为,“推”“敲”的区别实际上是意境的区别,用“推”字,表现出和尚在冷寂场合下的胸襟气度。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