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 4烛之武退秦师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2191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 4烛之武退秦师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 4烛之武退秦师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 4烛之武退秦师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晓以利害”的论辩艺术春秋战国之时,战乱频仍。各个国家之间,无论结盟、背盟,合纵、连横,都是出于“利益”关系,所谓“有利则往,无利不来”。因此,能否抓住“晓以利害”这一问题的症结,往往是说劝“第三方”(通常都是为贪图小利而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烛之武也深明此理,所以他见到秦伯后,一开始就摆明了这一观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在“郑既知亡”的前提下,烛之武反出此一句,说得极为透辟。紧接着他步步点明其中原委,层层加以剖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加以分析。秦在西,郑在东,晋处其间。如果晋得郑国之地,

2、无疑是增加了晋的地盘,这样秦国要想再越过晋国就很困难了。这是言“亡郑”无益“于君”。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是用相对主义的观点来加以分析。设想晋得郑地,相对于秦而言,显然是晋国扩张了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厚人而薄己,在那个各个诸侯国都欲称霸的时代,显然是于己不利的。这是言“亡郑”有害。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国如果留着郑国为“东道主”(郑在秦东,故言),则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时,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是说“舍郑”有益无害。4.晋国当年曾许以秦国焦、瑕两座城池,然“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的这个实例意在说明晋

3、国的背秦神速,借旧事来使秦伯明白晋国惯于背秦的行径,以此来说明秦与晋国共事,断无有益之处。5.晋国无“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无以取之。这一点是烛之武论说最到位的地方,也是他的致命招式。他说晋国是个贪得无厌的国家,晋国灭郑的意图只是为了扩大它东方的疆域,在此之后它必将致力于西方疆土的扩张,而秦在晋国之西,将来晋国必定也要侵占秦国领土。这是说晋国虽然目前是为了得到郑国,但是它也有吞并秦国的野心,它更远的目标是兼并天下,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秦助晋亡郑是非常危险的,表面看是秦国得到了便宜,实际上却“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势力。烛之武在上面曾经谈到“亡郑以陪邻”,如今又谈“阙秦以利晋”,将其中利害关系挑明。这是他说劝之中把握得最好的地方。从以上五步来看,烛之武的劝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他说秦时最厉害、最有效的招数就是“晓以利害”。经过这样一番对秦、晋、郑三者之间“利害”关系深入细致的剖析,烛之武终于说动了秦君。“秦伯说,与郑人盟”,郑国终于达到了使秦国退兵的目的,紧接着晋文公也鉴于“不及”“不仁”“不知”“不武”的论调罢兵而去,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