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2205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1.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6鸿门宴鸿门宴人物语言复沓参差之妙再教鸿门宴,文中一组语言的反复出现引起了我的思考。它们犹如一组变奏曲,流淌文中,形成了复沓回环之美。得知项羽要“击破”自己的军队,沛公默然无措,张良献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寥寥数语如乐曲前奏,轻轻响起;当夜,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详尽解释“臣之不敢倍德”,乐曲不紧不慢,初次变奏;项伯连夜回营,“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并趁机替沛公请功说情,乐曲微微扬起,再度变奏;第二天刘邦鸿门谢罪,对项羽陈说自己“不敢倍德”,乐曲婉转含蓄,三度变奏;鸿门宴剑拔弩张之时,樊哙闯帐,一番慷慨陈词,乐曲在激越的变奏中戛然而止!司马迁

2、用语一向简洁精练,但这一组语言先后出现五次,似有赘笔之嫌。反复阅读,终能体会,它们看似相同,实则复沓之中又有参差变化,既避免了语言的单调累赘,又彰显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很值得探究玩味。乐曲初起,源自张良献计。张良原是韩国贵族,其祖上“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曾为兴复韩国做出不懈努力,后来韩王成为项羽所杀,张良追随刘邦。但刘邦对张良用而不信,连“欲王关中”的计策都没告诉张良。对此,张良心知肚明。他在沛公询问“且为之奈何”时,说:“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是敬副词,是“请允许我”之意,张良用语恭敬谨慎,以“不敢”二字提醒沛公,当前之计应忍辱负重、卑躬屈己,以打动项伯。此处语言简洁,

3、平和的祈使语气中蕴含深意,体现了张良的睿智诚恳、沉稳老练。乐曲初次变奏是刘邦见项伯之时,刘邦采纳张良之计,亲自告诉项伯自己不敢“背项王”。此处语言是对张良之计的践行,语意更为丰富:一示己之卑,称项羽为“将军”,称项伯为“伯”,称己为“臣”。二述己之怯,入关后“不敢”近秋毫,“不敢倍德”。三述己之诚,登记户口、封存管库,是为等待将军来处理;遣将守关,是为防备强盗进入和意外变故。四述己之忠,用“岂敢反乎”的反问语气,表达自己对项羽的日思夜盼。刘邦的一番巧语,掩盖了自己称王关中的野心和贪婪的本性,也打动了善良热心的项伯。乐曲再度变奏是项伯连夜回营、劝说项羽的时候,司马迁绕开一笔,将重复的语言以“具以

4、沛公言报项王”一语带过,而着重描写了项伯对刘邦之语的发挥和升华:一是将刘邦口中之“诚”升华成了刘邦之大功,以一组反问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质问项羽,语气强烈,不仅打消了项羽的怒气,而且激发了项羽认可刘邦有功之意;二是扣住项羽重“义”的特点,单刀直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一针见血,抓住要害,从根本上动摇了项羽杀刘邦之心。项伯这番言语,见出了他的一番热肚衷肠,既报答了张良的旧情,顾念了刘邦的姻亲,又表达了自己想成全项羽大义之名的忠心。乐曲三度变奏是第二天刘邦谢罪,虽只有两句,却极尽婉转,巧妙化解自身危机。“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二字将自己和项羽摆在“攻秦”的统一战线,拉

5、近了距离,消除了隔阂,并暗中颂扬了项羽的功劳,迎合了项羽自矜功伐、好大喜功的心理。“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自意”表明自己力量薄弱,攻入函谷关实属偶然,再次投合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一个“郤”字将野心抹得干干净净。这番话,让项羽心中怒气全消,不仅供出了告密者,还热情款待沛公。刘邦前后两处语言,复沓之中又有变化,刻画了刘邦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和能言善辩的特点。而将这首乐曲演绎到极致的是樊哙。樊哙虽是一名武将,在项王面前却展示了自己的机智和缜密。首先以暴秦讽谏项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结果“天下皆叛之”。潜台词是如果你杀沛公,也会造

6、成“天下皆叛之”的局面,含蓄而有力地警醒项王,让其放弃杀沛公的念头。其次,陈述怀王所定的“约束”,沛公今日先破关入秦,项王杀刘邦就成为背信弃约之人,会让天下人不齿。再次分析沛公“劳苦而功高”,项王若欲诛杀“有功之人”,无疑是步秦王后尘,失信失义于天下。最后迎合项羽,称其为“大王”,说项王要杀沛公是听信小人之言,给项羽找了顺脚台阶。这番陈词,可谓步步紧逼,但又处处投合项王沽名钓誉的心理,使得项王舍弃杀沛公的念头,展示了樊哙勇武之中的机敏,粗犷之中的缜密。回顾全文,五处人物语言,犹如摇曳多姿的乐曲,在文章中反复奏响,基调和谐统一,折射了刘邦集团的团结一致及善于瓦解、利用敌方力量的能力,这也是刘邦化险为夷的根本原因。(选自语文教学通讯)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