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计算题的总复习.docx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2265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计算题的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谈计算题的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谈计算题的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谈计算题的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谈计算题的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计算题的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计算题的总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谈计算题的总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其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解答应用题和几何问题能力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复习计算部分的内容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灵活性,以便达到现行大纲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为提高未来人才素质奠定基础。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进行计算部分总复习的做法与体会。一、梳理归纳,沟通联系,强化基础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

2、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

3、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小数乘法中,推

4、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附图图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

5、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附图图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附图图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

6、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第三,运算顺序过关;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

7、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6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2261

8、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1=9=77=553884()()10=9=8555例5计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

9、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例6计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

10、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例1计算:(1)1-1(01)+1111111(2)-(-)33333231(3)+0.251-343(4)1.9-19(2-1.9)1.9(5)7.67.6+7.6(7.6-7.6)3121(6)-0

11、(+)147133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例2计算:(1)1018-1051713+17107(2)(4.32+12.7)-(1-0.74)(3)108(113+37)(38-262)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例3计算:317(1)6-2+5

12、4510135(2)311356157(3)8-3-246811311(4)253265714513(5)10+24-396411311(6)31-(+)2264123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运算顺序;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1-的转化;乘除一次转化、66约简”这

13、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

14、数再计算。同时要强调三点:运算顺序正确;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53(1)3+4.5-16432(2)3-0.63+14523(3)4-2.4-15511(4)4(42.2)5832(5)4.8-(1+2.42)4312(6)5.23-10.75351(7)(9.3-7.3)26421(8)(4-3.5)139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例5计算:325(1)

15、2.4+9.6-4371(2)2-(11.9-8.41)1.33521(3)+16.5(3-1.75)3654831(4)1.4(7.5+3)25432315(5)1+7.8-3(2.4)3516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6、1)357+196=357+200-4=(2)2356-398=2356-400+2=(3)95.6-28.9-41.1=95.6-(28.9+41.1)=6767(4)1+6.7+=(1+)+6.7=13131313323133(5)7-(4+1)-1=7-1-(453535521+1)=33(6)76102-76100+762=(7)37525=(3754)(254)=(8)25321.25=(254)(1.258)=11(9)5.24+0.252.76=(5.24+2.76)=441(10)1942-159=(42-15)=9例7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2(1)4.252+67

17、.50.24-2.4513(2)225.75+0.525+25.752413(3)3.25-(2.381+1.62)34(4)111111-1111-1045(5)(271+627)1.2599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程。例8(1)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3(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451(3)一个数的2.4倍的比3

18、.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124是多少?4(4)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5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

19、讲精练,讲求实效。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总复习效益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在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坚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清晰地写出笔算的过程或简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验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样,通过总复习的全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精神,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