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结)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22802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结)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结)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结)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结)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结)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结)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结)人教版必修4.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结】人教必修4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这些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哈姆雷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哈姆雷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雷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每一个悬念都围绕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的心,使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2你是如何理解哈姆雷特悲剧性的?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通过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上演了一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性格悲剧。悲

2、剧的产生不仅仅在于人的道德伦理,人的性格或者某种外在的必然性,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剧结局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对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关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复仇,在于他看到了“丹麦像一座监狱”的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但是即使这样,主人公仍怀有希望,这就是我们从悲剧中所感受到的悲剧精神和力量,即为崇高。3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

3、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戏曲里,也有类似的情况。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细读课文,有条件可以阅读全剧,然后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

4、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加上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4在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莱特能否避免?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5、”,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性格特征:(犹豫、延宕)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

6、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二、素材挖掘1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原先的理想世界的破灭。一开始的哈姆雷特处于某种意义上的“童年时期”,他没有经历过什么巨大的挫折,生活的环境也比较单纯。一直学习西方正统思想的他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到头来,高贵的令人崇拜的父亲死了,而贞洁的母亲一个月不到就改嫁了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这使他对世界产生怀疑。而这种怀疑直接促成了他后

7、来的彷徨。他见到了鬼,得知了原来是叔父杀死了父亲,这加重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对它的原先的天真进行了再次否定,使他不信任,“我所见的幽灵也许是魔鬼的化身”。后来,通过戏中戏发现了叔父的罪大恶极之后,他依然没有终止他的彷徨?为什么?哈姆雷特并不是那种高喊口号的人,怀疑使他思索。原先完美的东西原来并不存在,贞洁抵不过欲望,道德战胜不了贪念。他认为他也许应该去复仇,可是那道德败坏的人是他的母亲,他有她的血。可是杀死他父亲的叔父和他一样是人,拥有的是人的思想。可是就算复仇成功,一切还会回来吗。为此他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活着是一种痛苦,但是对死又怀有那么绝对的恐惧。他遇到了一个无

8、法回答的难题,却又无从逃避。2剧中所有的人物都面临着一个异常强大的势力,那就是外部世界。原本他们都像孩子一样比较快乐的生存在美好的上天为他们安排的温床里。直到他们有一天发现这个襁褓实际上是一个深渊一般的沼泽,而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最早发现了自己的无能。这不仅仅是他对复仇的无能,还在于复仇这种行为本身的无能。国王的篡夺王位,王后的改嫁,都不同意义上和这个行为有共同之处。他们全都没有达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反而陷入了另外的困境中。这个剧本的又一个一名叫做王子复仇记。实际上这个王子并没有给老国王复仇,尽管他最后刺死了新国王,但这更

9、大的意义上是为了行将死去的自己。他的复仇很失败,因为他一直在彷徨,他憎恨这个世界,也憎恨自己。他对别人冷嘲热讽,对自己则是不断地责备。他尝试着去做一些事情,但更多时候他一动不动。他的形象,和其他人的英雄般的鲁莽相比,更像是一位痛苦的智者。他更多的进行精神上的抗争。与哈姆雷特的停滞不前不同,其他人进行了行动上的抗争。新国王杀死了老国王,并且尝试着忏悔来洗清自己的罪孽,并且妄图通过杀死哈姆雷特保住王位。勒替斯和国王一起实施了计划,企图让哈姆雷特为自己的父亲的死付出代价。莪菲莉霞投湖了。还有那个指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报仇的鬼魂,他的情感悲痛,而又态度坚决。但是最后呢?新国王死了,他也许可以说被复仇了。

10、勒替斯死了,计划失败了。哈姆雷特死在了别人对他的复仇里。鬼魂依然在地下,上不了天堂。3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就人物性格的内在表现来看,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卖傻等情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特别是丹麦历史学家所著的丹麦史中。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于动作可言,但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读者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群鲜活的人群中间,几乎和他们休憩相关,祸福

11、与共。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几百年来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有莫测高深的光辉典型。围绕这个主人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这个性格的典型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都不是单凭剧情就可以解决的。 要充分认识和正确评析本剧的中心人物,必须全面照顾他的性格和环境相矛盾的复杂性,认识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绝望的叹息的全部心里背景。实际上,哈姆雷特的尴尬在于以一个纤弱而又明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重任。用歌德的说法:“这是一株橡树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瓶里。”哈姆雷特,一个纯洁,高

12、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为,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人,就是那个“花瓶”;那项他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树”。 一旦“橡树”的根须膨胀开来,“花瓶”就非给挤破不可,这就是悲剧。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以至这个独特的性格在内涵方面显得致密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显得博大而深广。正是这样,有的专家便声称,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过时的角色,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4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他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哲

13、学的基本命题。因为刚刚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事引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诸事顺逆的时候,他是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那时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光亮面,那时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而现在,突如其来的这场悲剧迫使他正视生活阴暗的一面和人性丑陋的一面。 可以说,哈姆雷特对人生中阴暗的那一面还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的。过去他对这一切只是视而不见而已。如今残酷的现实迫使他面对这一切。他预感到,自己已经被不可避免的拖入到一个悲剧的命运中。如果他父亲真是被害死的,那么为父报仇就成了他一生中不可推卸的使命。而他的敌人又是当今的国王,要想杀死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多么困难,杀父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而他当前的任

14、务是要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核实他的叔父是否杀害了他的父亲。阴谋,暗算与残杀,这些是违背哈姆雷特善良纯真的本性的,但又是他复仇的使命所必须的。处在人生中花样年华的哈姆雷特背上了沉重的复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满仇恨,使他内心阴暗而沉重,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渊。对于死亡的“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的。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哈姆雷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疑惑也预示着他在未来复仇行动上的犹豫不决,放过了一个轻而易举的复仇机会。那仅仅因为在复仇祈祷的时候,杀死他有可能使他进入天堂,那就太便宜了他。这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

15、他对人生无法解答的根本问题哲理的思考,这个问题可以说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普遍的意义。三、素材储备莎士比亚经典台词(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鉴赏:第一段出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是莎翁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现在引申为在面临问题,两难情况下的犹豫彷徨状态!第二段话,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是在

16、赞颂人,讴歌人性。但是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是不能体现莎士比亚的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人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杰作。讴歌人,赞颂人性是文艺复兴的从未偏离的核心思想,这在这里得到了再次的体现。2从马夫到剧作家莎士比亚年轻时从家乡来到伦敦,由于他自幼喜爱戏剧,于是便到戏院里去找事干。人们告诉他,需要一个给观众看马的马夫。莎士比亚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差事,而且干得很好。来看戏的人非常满意,都愿意把马交给他管,莎士比亚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人们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不久,有些演员发现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

17、俐,便介绍他当了一名龙套,有时还帮着提提词。后来,又把改编剧本的事交给了他。从此,莎士比亚一步步地成为伟大的剧作家。点说没有哪一位大师,生下来就是大师;没有哪一位伟人,生下来就是伟人。他们都是生在平凡中,长在平凡里,是甘于从平凡做起,才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很相信士兵突击中的一句话“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知不觉就成了参天大树”。这是许三多的写照,也是所有伟人的写照。我们不一定做伟人,但一定要做好身边的事,以更好的做足自己。3对哈姆莱特的评价哈姆莱特中的鬼魂申冤、主人公复仇、行动中的延宕、戏中戏和流血凶杀的结局等,都属复仇悲剧的传统手法,但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思想内容的开掘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哈姆莱特

18、理想崇高、思想深刻,在一个“脱了节”的时代立志重整乾坤,但他又耽于沉思、自责、自我怀疑,加之忧郁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复仇计划。他身上集中体现着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他们的迷惘、矛盾和痛苦,反映着世纪初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哈姆莱特的精神苦闷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他已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形象。(中国大百科全书)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柯

19、勒律治(1772183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文艺批评家莎士比亚把这个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不得不当机立断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哈姆莱特的疯狂只有一半是假的;他耍巧妙的骗术来装疯。只有他真正接近于疯狂的状态时才能装得出。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每个责任对他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了。他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这事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

20、不可能的。他是怎样地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总是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4哈姆莱特经典语句(1)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2)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4)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5)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6)嫉妒的手足是谎言!(7)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被命运掌握的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他命运!(8)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1

21、0)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1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12)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13)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14)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1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16)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17)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的悲伤,以别人的悲伤,就能够治愈!(18)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

22、有红尘男女均只是演员罢了。上场下场各有其时。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19)日轮已经盘绕三十春秋,那茫茫海水和滚滚地球,月亮吐耀着借来的晶光,三百六十回向大地环航(20)志愿不过是记忆的奴隶,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的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条。(21)嗨,让那中箭的母鹿掉泪,没有伤的公鹿自去游玩;有的人失眠,有的人酣睡,世界就是这样循环轮转。5莎士比亚的故乡2014年7月14日新民晚报桑胜月莎士比亚的故乡,那名字真叫长:艾芬河上的斯特拉斯福,人们通常简称它“斯特拉斯福”。很难界定它是镇还是城。说它是城,它仅有三四条大马路,说它是镇,又太嫌奢华。我称它

23、为城镇。步入斯特拉斯福的街道,感到了它的与众不同。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房屋外墙面洁净到炫目。有的用褐色木条将雪白的粉墙分隔成各种几何图形,最显眼的是莎士比亚读过书的小学和哈佛大学创始人的故居。在一条僻静小街上,竖着的小丑雕像也夺人眼球,那摇摇晃晃的姿态,永不知疲倦地娱乐着路人。清清亮亮的艾芬河边停靠着长长的描金绘银的宅船,是别处不见的风景。莎士比亚就生于斯长于此。他的故居坐落在城镇的中心,是一座大大的当地的老式木结构房屋,上下两层,有好几个房间,连同一个大大的花园。四百多年来,莎士比亚故居保存得尚完好,尽管木楼梯磨得有了凹槽,木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但已属不易,无疑是数代人几次整修的结果。其中有

24、几间我最感兴趣。一间是他父母的卧室。他们兄弟六人都先后生于此室。大床边上是婴儿摇篮,是他们来到人间最早的栖息地。孩子多了,就在床的另一边下方,拖出一张网状落地小床,供稍大的孩子睡。再大的,就要睡到别处去了。莎士比亚18岁时娶了26岁的姑娘为妻,这桩令人嘲笑的婚姻倒也和和美美地维持了一生。隔壁一间是客房,有一张家中最好的顶幔式大床,不知何故,他临死也没舍得留给老婆。留给老婆的是次一号的,他们同睡的那张床。在另一间里陈列着许多熟羊皮和羊皮手套等羊皮制品。方知他的父亲是一个羊皮制品的作坊主,辛劳工作以养活众多的儿女。作坊就在故居底楼。莎士比亚排行老三,头一两个孩子都夭折。莎士比亚,这位作坊主的长子,

25、原是老作坊主看中的继承人,但儿子对这个行当毫无意趣。反倒在弥漫着臭烘烘的熟羊皮味儿的作坊里爱上了戏剧创作。故居里有一间狭小的莎士比亚的创作室。透过窗,可见“莎翁”身着17世纪服装,端坐小桌前写作的蜡像。墙上悬着小小的书架。故居里陈列着一本游客签名本,最早在本子上签下名字的竟是两个美国人(1812年)。美国的总统亚当和杰弗逊也结伴于1786年前来瞻仰。从十九世纪起,很多参观者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故居的窗玻璃上。现在这整面大窗玻璃陈列保存了起来。窗子由木棂分隔成一个个小方块,每一块小玻璃上都密密麻麻地签了名。我驻足良久,拣了几个名士抄录如下:济慈(1817年)、狄更斯(1838年)、马克吐温(187

26、3年)、哈代(1896年)。莎士比亚无疑属于英国,但更属于全世界,再次让我感到艺术没有国界。这些名士的到来和签名,大大提升了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斯福的价值与声望。小镇得以迅速拓展。镇上的人不仅爱看莎翁的戏,更感激莎翁对他们子子孙孙的庇荫,早在艾芬河边辟了宽阔的广场,在广场的中央为莎士比亚竖起了巍峨的纪念碑,圆形碑顶是莎翁的坐像。围绕着纪念碑的四角分别是莎氏戏剧中的四个剧中人物塑像,两个选自喜剧,两个选自悲剧。仰视蓝天背景下睿智的莎翁,想起了我看过的第十二夜、王子复仇记、奥赛罗、一仆二主等剧目,心中充满了景仰。他1564年生,1616年去世,年仅52岁。但他的精神永恒。至今让热爱戏剧的人跨越千山万水纷至沓来,每年约50万人次。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