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22380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围城语言修辞艺术浅析 摘要: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的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是一部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其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活用讽刺恰到好处,通篇闪烁着作者的博学睿智。使人阅读后如饮甘霖,芳香盈口,同时也开发了我们的文学思路。本论文以修辞格的视觉对围城语言进行剖析,以期揭示优秀文学著作的语言特色,也从文学作品语言角度印证修辞技巧和表达效果。关键词:围城 语言 修辞艺术 浅析本论:一、比喻 亚理士多德说: “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在围城中比比皆是的妙喻是形成其作品幽默讽刺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中的比喻旁征博引、机智俏皮、随手拈来,其字里行间透溢着作家的机智与隽思。纵观整部作品,简直就是

2、一个比喻王国,比喻可谓琳琅满目,体现在各个方面。 (一)取材方面1、从人的方面选材例1: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在头发里抓一下就捉到虱子,插死了,叫孩子摊平手掌受着,陈尸累累。 例2:他的话一部分是真的,加上许多调味的佐料,鸿渐没法回驳,气吽吽望着窗外。例3: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例1中写欧亚大旅社的女胖店主,只出现喻体“五根香肠”,没有出现本体,而只看“五根香肠”,映入我们头脑的是粉色或红色的烤熟的胖乎乎的让人垂涎的样子,这里联系语境让我们一下子明白用“五根香肠”来比喻“五根手指”,使手指的样子深入人心。同样例2也用了借喻,用“许多调味剂的佐料”来代替本

3、体“一部分不是真话”,我们知道食物一旦加上佐料就会掩盖原来的味道,或者会是材料的美味透露出来,或者糟蹋了材料,但材料还是材料,不能批评材料本身,因此用“加了许多调味的佐料”来比喻“一部分不真的话”,贴切自热,能更好的理解鸿渐为什么没法回驳。例3直接把“那天晚上的睡眠”比作“粳米粉的线条”,相似点是“拉不长”,把睡不着的情况具体化。简单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对借喻的运用恰到好处,不说出本体,也不用喻词,而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叫人眼前一亮。 例4:一件是讲书。这好像衣料的尺寸不够而硬要做成称身的衣服。这里把“讲书”比作“做衣服”,衣料尺寸不够很难做成称身的衣服,而讲课也如此,材料准备

4、不充分,就很难讲好这节课,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这种勉强的痛苦心情。例5:鸿渐要喉舌两关不留难这口酒,溜税似的直咽下去,只觉得胃里的东西给这口酒激得要冒出来,好比已塞的抽水马桶又给人抽一下水的景象。“抽水马桶”是日常家庭常用的,把“胃里的东西给这口酒激得要冒出来”的景象比作“已塞的抽水马桶又给人抽一下水的景象”,这个比喻使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使用马桶的情景,进而联想到胃里的东西在酒的刺激下想要消化却又在喉舌处打转的景象。人的日常生活无外乎吃的、穿的、用的,这些常见的东西因为亲切所以能使读者更深切地体验、感知到本体。2. 从物的方面取材这里的“物”指动物和植物,动植物增添了我们生活的色彩,使我们的

5、生活更富活力。如:例6:苏小姐知道他在看自己,回脸对他微笑,鸿渐要抵抗这媚力的决心,像出水的鱼,头尾在地上拍动,可是挣扎不起。例7:无论如何,从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的生长。例6把“鸿渐要抵抗这媚力的决心”比作“出水的鱼”,例7把“他们俩的交情”比作“热带植物”。“出水的鱼”、“热带植物”是我们所熟悉的,而“决心”、“交情”是内在的无形的,用有形写无形使文章更富生机。3. 从景中取材自然景物是人的天然陪衬,不管人的生活如何改变,它总是随时随地地告诉我们所探寻的奥秘,让我们在不变的环境中体会人的万变的状况。例8:韩学愈似乎脸色微红,像阴天忽透的太阳。例9:同路的人,一到目的地,就分散了

6、,好像是一个波浪里的水打到岸边,就四面溅开。例8将韩学愈的“脸色微红”比作“阴天忽透的太阳”,太阳是最常见的不可缺少的自然景物,它在四季的变化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阴天里的太阳虽然模糊但人们能看到心里的希望,而韩学愈的脸色微红相比就显得不自然了,此时鸿渐怀疑他也是买的假文凭就似乎符合心底的怀疑结果,但到底是不是就不得而知了,以为太阳终究没有突破云围,韩学愈的不激动依然掩盖了真实面貌。同样例9将“同路的人”比作“一个波浪里的水”,写出了同路人各奔东西的无情冷漠。 (二)中西文化 通俗的日常生活取材让我们感到熟悉贴切,更容易理解本体,而从中西文化中取材更让我们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增加了小说的书卷味

7、。 例10: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博喻,即周振甫先生所说的:“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加强形象性”,钱先生谓之是“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用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即“说理明道而一意数喻者,所以防读者之囿于一喻而生执着也”。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它们也构成了围城博喻的一大特色。分析这个例子,他把“这吻”比作“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

8、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以及“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这一口气连用了三个比喻,使中国清朝时广场文化和外国的信仰文化在这里有了统一点,即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从而为“这吻”找到了文化上和精神上不得不吻的支点,使我们从这一吻中看到了神圣不容侵犯的精神,同时也使这个比喻上升到充满书卷文化的精神价值上去了。 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又比如: 例11:父母兄弟不用说,朋友要绝交,用人要罢工,只有太太像荷马史诗里风神的皮袋,受气的容量最大,离婚毕竟不容易。 例12: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这种从日常生活和中西文

9、化中的取材,使我们感受到了文学中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只要是我们身边的都可以作为比喻喻体的选材,选材是做好比喻的前提,而要使比喻独特,关键是运用。围城中多达好几百个的比喻没有让我们感到繁琐、厌倦,反而让我们觉得新鲜幽默、有生命力,就是因为作者独特的运用方法。因此我们来浅谈一下作者独特的运用技巧。二、个性化的运用比喻的条件之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怎样在抓住相似点的同时是比喻与众不同,这是我们深讨的重点,而钱钟书的比喻之所以自成一味,就在于他独特的运用方法。(一)强烈反差 1.以丑为美 例13: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 苍蝇、蚊子、

10、臭虫本身就令我们厌恶,更别说在小饭馆里,更让我们感到反胃,而用气质高洁的松竹梅作比,两者反差极大,而仅仅抓住它们都不畏严霜、岁寒而生的相似点,这种强烈对比,使我们耳目一新。 2.以美为丑 例14: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在古代,丫头收房做姨太太很容易,而姨太太想要出头做正房夫人却难于登天,除非有声望或有特别关系。将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公平竞争升级比作通房丫头、如夫人、夫人之间的争权夺势,形象的嘲讽了教育制度的落后腐朽以及知识分子的卑下地位。 (二)多维视角我觉得多维视角,就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看一个事物,既有事物多种性能和作用的客观性,又有人可褒可贬的主观性,我们可以从

11、同一事物中摘取符合自己意图的一面作比喻。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喻体反复使用,而且在不同的比喻中显示不同的感情色彩,从而避免意义重复,增加比喻的灵活性和新鲜感。例15:那女同志跟他的男朋友宛如诗人“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的妙句,忽然光顾,五个人欢喜得像遇见久别的情人,亲热得像狗迎接回家的主人。例16:周家一天也不能住了,只有回到父亲母亲那儿挤几天再说,像在外面挨了打的狗夹着尾巴窜回家。例15将“女同志”比喻为“狗”,抓住了狗对主人亲切爱撒娇的特点。例16将“方鸿渐”比作“在外面挨了打的狗”,抓住了狗的怯懦,在外面再嚣张也不过是狗仗人势、寄居人下。同样都是将人比作狗,却抓住的是狗身上的不同点,前一例

12、含有亲昵的褒义,后一例则含有讽刺的贬义,喻体相同,表达的感情却截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在钱先生笔下就会给我们耳目一新的原因。(三)抽象与具体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的比喻都是用具体表示抽象,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春水”比喻无形抽象的“愁”,而围城中的比喻不仅用具体表示抽象,而且用抽象表示具体、用具体表示具体,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思维,而且使本体不再单调乏味。例17:鸿渐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暗里隐藏着,仿佛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风。例18:褚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地突出眼眶,迸碎眼镜。例17方鸿

13、渐失恋后只希望把伤心在心理的黑暗里隐藏着,这种想隐藏的伤心是抽象的,我们无法想象他伤心的程度以及他想隐藏伤心时的心理活动,而用“病的眼睛怕光”、“破碎的皮肉怕风”,这些我们熟悉或亲身体验过的具体事例来感受他无法再承受的伤痛的心。这种用具体表示抽象的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比喻生动形象而且通俗易懂。例18用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和“手枪里弹出的子弹”来比喻“褚慎明看着苏小姐时的大眼珠”。“绝对观念”是抽象的哲学概念,是永恒、一成不变的意思,用抽象的概念描写具体的“大眼珠”,把褚慎明一动不动的样子以及内心的丑态暴露无遗,这种用抽象表示具体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让我们在思考抽象喻体的同时深入理

14、解具体的本体,同时,这个比喻还用“手枪里弹出的子弹”来比喻“大眼珠”,写出了褚慎明此时精确无比直勾勾地盯着苏小姐的丑陋嘴脸,如果说用具体比具体抓住了两物体的“形似”,那么用抽象比具体则抓住了它们的“神似”。因此,用具体表示抽象,能使本体生动形象,用具体表示具体,能强调本体的特点,而用抽象表示具体,则能加深对文本的思考与想象。三、其它修辞手法的运用 钱钟书对比喻的灵活运用,不仅在于比喻本身的喻体的选择和技巧的使用,还在于其它辞格的辅助,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讽刺性。1、夸张 古人说:“壮辞可以喻其真”,因而语言的夸张是艺术化的一种常用手段。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夸张具有扩大、强化、渲染等作用,能给人以

15、更深刻的印象。在幽默艺术中,夸张往往把表现对象推到极点,造成出人意料的效果。钱先生为了创造幽默气氛,不惜笔墨地运用夸张来描写人或事。例如:辛楣嘴里的烟半高翘着像老式军舰上一尊炮的形势,对擦大手掌,响脆地拍一下,握着拳头道:“我旁观抱不平,又怎么样?”这里将“烟”比作“老式军舰上一尊炮”,夸大了烟的大小,强调了幸楣此时旁观抱不平的尊贵与傲慢。再比如在描写邮船上一个姓孙的小孩,作者先描写小孩“塌鼻子,两条斜缝的眼睛”然后突设夸张:“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剌画里中国人的脸。”这样一来,描写对象就像被放置在哈哈镜前,变得不像人们熟悉的面貌了,并且产生了新奇感,从而引起笑声

16、。作者对孩子相貌的夸张描写,俏皮幽默,又不致于给人造成痛苦与伤害。又如孙柔嘉初次在船上亮相,作者颇具匠心地描写道:“灯光照着孙小姐惊奇的眼睛张得像 吉沃画的一样圆”。吉沃画的圆圈是意大利画师加在圣像头顶的光环,它硕大、浑圆,作者把它挪到孙柔嘉身上,既刻画出她当时故作天真的情态,同时又揶揄她心机深沉又假充圣洁。作者借助夸张手法把孙小姐矫揉造作的情态突现出来,产生强烈的讽刺幽默效果。小说中许多场景的描写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例如当方鸿渐与鲍小姐来到西餐馆,书中写道:“谁知道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了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

17、不是酸的。”这段文字中的一系列夸张新奇、出乎意料,但又必须承认其中包含着某种事实。2、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对比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钱先生深谙对比的妙用,在人物形象、事件安排等方面,常采用对比的手法。例如在讽刺“哲学家”褚慎明时,作者不惜笔墨刻画他的言行举止。褚慎明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深莫测,大吹自己与哲学家罗素有亲密关系。作者先郑重其事地交代出褚慎明与罗素的“亲密关系”,肯定罗素请他帮助解答问题的情况,并补充说明“褚慎明没有吹牛”,这样就造成了悬念,读者被引入严肃、庄重的话题中,并急于了解罗素究竟要褚慎明解答哪类问题。突然,作者笔锋一转,推出了与哲学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活小问题

18、,这与读者预想可能出现的话题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的心理期待落空,从而产生绝妙的讽刺效果。再如,诗人曹元朗的出场也有一段颇为精彩的文字。作者先用间接手法写出“滚圆脸”曹元朗的滑稽相貌,而后再写目睹其人的方鸿渐的感受:“做诗人似乎不宜肥头胖耳,诗怕不会好,忽然记起唐朝有名的寒瘦诗人贾岛也是圆脸肥短身材,曹元朗未可貌相”。这段文字的妙趣在于对比手法的运用。先是类比,由曹元朗的肥头胖耳联想到唐朝诗人贾岛。贾岛是“寒瘦诗人”,其外形却是“圆脸短身材”,诗风的“瘦”与外形的“胖”形成对比,从而构成对立的意象。然后作者再把肥头胖耳的曹元朗掺合进来,使对比超出原有的范围,读者在想象中就可能把曹元朗的“胖”直接

19、与贾岛的寒瘦诗风联系起来,形成对比,构成一幅极不谐调的幽默画面。自然,讽刺幽默色彩油然而生。3、象征 围城中的象征席卷全篇,甚至构成了一个自足的系统。有主题上“围城”的象征,还有人物命名上的象征,特别是个别事物上的象征更是言近旨远,入木三分。比如:方鸿渐的父亲是前清的孝廉公,小县城里的大绅士,保存着一只家传的老式时钟,冒着日本侵略的战火从故乡运到上海,又当作方鸿渐的结婚礼物,宝贝似的送到新房里挂起来。方老先生谆谆嘱咐,要儿子保护祖物说:“这只钟走得非常准,每点钟只走慢七分钟。”小说结尾,说方鸿渐失了业,又和妻子孙柔嘉感情破裂,饿着肚子独自丧魂失魄地在马路上游荡到深夜,回到家里,妻子出走了,他万

20、念俱灰,堕入了一种痛苦浸透了的麻木境界。“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样也是死的样品。”正当这时候,那祖传的老钟却从容地打了六下。六点钟,指的是五个钟头以前的时间,那时方鸿渐的感情生活和职业生活还存在一线好转的希望,现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着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深于一切啼笑。”这只慢条斯理、错乱颠倒的老钟,已是旧中国历史步伐微妙的象征。4、比拟三闾大学的韩学愈,不学无术,却未老先秃,作者借作品人物之口,说他“脑子里的学问多得冒上来,把头发都挤掉了” ,学问本来很抽象,摸它不着,借助于文字才能看得见,钱先生把它比拟为有形的东西,“多得冒上来,

21、把头发都挤掉了”,因此增加了形象感和动感,对于胸中没有多少墨水的冒牌博士来说,又是莫大的讽刺。又如:“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光又亮,深恐为帽子埋没,与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顶。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而两旁横溢”,此句中的鼻子比在脸上是静止不动的,钱先生以之为动态,从而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意味。在这种幽默诙谐中充分地表现了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以及杰出的艺术才能,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用形象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人物的性格或心理活动的特点5、反讽反讽在修辞艺术中也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正话反说是其特点。它的意义包含着含蓄、

22、嘲讽与省略。但在围城里反讽远远不是人们业已指出的一些技巧,而如泻地之银,无所不往,是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钱先生总以一本正经的“严肃”笔调叙写貌似一本正经的人和事,这些令人倾倒的反语构成了一种充满轻蔑之情的讽刺笔调。如:“李梅亭的先秦小说史班上都笑声不绝”,这里的讽刺很容易被一般的读者轻轻放过,真的以为李梅亭毕竟“教授有年”而堪称善教之良师呢!但稍具文学常识的人就会忍俊不禁:先秦之时,中国是没有“小说史”的,其学术之盲目可想而知。当然钱先生也决不放过任何可以展示其讽刺笔触的机会,常常旁敲侧击,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讽刺内容的力度。写方鸿渐不愿与赵辛楣争风吃醋而自动退让时,却横出一笔:“可是方鸿渐

23、也许像这张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做战略上的撤退!”顺便讽刺了当时的无能政府不战而退,节节败退却又打肿脸充胖子的滑稽嘴脸,甚至写到雨后鞋后沾满泥浆时,他也创造出精妙的讽刺性的比喻:“上面的泥就抵得上贪官刮的地皮”,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官吏的贪鄙。6、引申钱先生还善于运用引申手法,他常在某一结论的基础上出其不意地推衍出一个可笑的新结论,尽管这些结论有时显得很荒唐,但是它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比如写方鸿渐到张家相亲,结果双方都不满意,在这过程中方鸿渐加入了玩牌行列,并意外地赢了许多钱,他打算用这笔钱买一件渴望已久的皮外套。为了刻画他当时的心情,书中写道:“他记起三国演义的名言:妻子

24、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了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这段文字,借用三国演义“妻子如衣服”的俗语作为大前提,然后将这一前提作了可笑的调整衣服就等于老婆,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出“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的结论。这一结论是如此荒谬,而正因为它如此荒谬,才把方鸿渐当时喜悦的心情和玩世不恭的性情表现出来。此外,方鸿渐买博士文凭,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自欺欺人行为找借口,“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人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弄张文凭去哄

25、他们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为掩人耳目而花钱买博士文凭,既荒唐又有欺世盗名之虞,于是把中西方圣人的言行当作盾牌,足见他的玩世不恭了。由于围城大量地使用了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典故,所以有人说:“没有西方文化修养的读者无法领会围城的美妙”。但是,应该说,没有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修养的读者,同样也是如此。四、多格合用 围城语言艺术的又一个成功之处在于钱钟书对各类修辞手法恰到好处的合用,这种多格合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1、比喻与夸张并用:“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夺去向半空中扔了”。比喻与夸张的合用,不仅强调本体的样貌,而且显示出了主体的内在精神。 2、比喻与比拟并用:“辛楣也累得

26、很,只怕鸿渐鼾声打搅,正在担心,没提防睡眠闷棍似的突然一下子打他入黑暗底,滤清了梦,纯碎、完整的睡眠”。3、比喻与讽刺的并用:如对高松年的旁白:“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句里把高松年的“本来面目”比喻成猴子的“红臀长尾巴”,已讽刺到家了。再如第八章的开场白:“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的眼晴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

27、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这里深刻地讽刺了当时那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结论: 钱钟书先生不愧为一代语言大师,他用一砖一瓦构建了他比喻的城堡,使比喻不再是一所简单的房子,以一支生花妙笔,嘻笑怒骂地写出了一部令人称奇的旷世杰作。在语言修辞艺术上,围城是细腻而婉转的,集中展示了钱钟书语言描写的高超技巧,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普通人物的细致把握。作品中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参考文献:1、 钱钟书 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复旦大学出版社3、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4、“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互联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