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B)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2882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B)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B)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B)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B)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B)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B)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B)人教版必修5.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第一单元测评(B)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4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

2、产生净化的作用。马身人首(罗丹)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

3、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

4、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A

5、.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 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原文第三段中说“悲剧的

6、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第四段中说“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而B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答案:B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

7、中。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错误,原文认为在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悲

8、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根据原文信息,这应该是“现实中的悲剧”引起的;“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不当,原文是 “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

9、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答案:D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曾经告诉我们,要向有贤德的人学习,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这句话是“,”。(2)“,”两句诗,写尽了剑阁的险要和易守难攻,显示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直接表达自己对琵琶女同情的诗句是“,”。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2014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

10、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

11、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

12、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喜欢什么样的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一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

13、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那个人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

14、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后记: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

15、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有删改)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

16、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B项,此处不是对比。D项,“捍卫”“念稿子”均不是日常生活语言,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项,由“随意把鞋插进口袋”不能分析出青年“有现代意识”。答案: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6.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17、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一是题干中“以鞋为中心”本身就提示了“鞋”的线索作用;二是“好处”类的题要结合塑造的形象和作品的思想内容思考。参考答案: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7.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审题,本题有两问,要按顺序作答。其次,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考虑,要抓住收彩礼、做鞋、约会三个

18、情节进行分析。再次,在分析守明的心态时,一定要从人物的心理描写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做鞋时守明的心理。参考答案:第一问: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第二问: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8.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选好作答角度。从“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与“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本题的思维方向是分析小说的结构。选好角度后,结合文本分析出为什么“独立于小说外”或“属于小说的有

19、机组成部分”。最后,根据结构的特点,从情节、主题、人物及创作倾向等方面分析“后记”的作用。参考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性,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观点二: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从创作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

20、主题。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2)一个多月前,小区门前路边就竖起了“全路段禁停牌”,可附近商铺的车主却对此,依然将车停在路边,有时还并排停两辆,把路堵死,导致早晚高峰小区居民出行困难。(3)据共同社6月29日报道称,日本首相对民众反对呼声,通过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A.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置若罔闻B.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置若罔闻C.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D.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解析:视而不见,尽管睁

21、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熟视无睹”强调“经常看到”。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答案:B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登上中国商飞设计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穿过飞机客舱时,他坐下来在座位上两次谈感受,指出要发展装备制造业。B.全省首届青少年歌手大赛于昨日落下帷幕,部分中学的选手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现场发挥,得到了评委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C.合肥某中学秉承“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22、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以“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为行动指南,已成为精英的摇篮。D.“滴滴”“快的”打车软件大战刚刚落下帷幕,“爱拼车”“哈哈拼车”等另一波功能相似的拼车软件又在一夜间掀起烧钱大战,它们先后砸出百万元,补贴用户拼车。解析: A项,语序不当,改为“两次在座位上坐下来”。B项,表意不明,“部分中学的选手”可以理解成“部分中学生选手”或“部分中学校的选手”。C项,成分残缺,在“奠基”后加“的理念”。答案:D11.(2014大纲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

23、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A.B.C.D.解析: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解答。句说“它改变了单一的表现形式”,句是对它的解释,联系紧密,可确定后面是,因此可排除A、D两项。都是写特点或者说优越性,句有“还具有”字样,因此在后。和相比较,句更适合做结句。因此可得出答案为C项。答案:C12.(2014湖北高考)下边的绘画和书法

24、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必须原创;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6分)解析:这是一个图片描述题,要求描写出“你心中的奔马”,由此看来,图片只是起引出和辅助联想的作用,抓住“奔马的神韵”,展开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是关键。答案示例:(1)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2)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萧萧长嘶,鸣声激荡群山!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一往无前。13.仿照下面句子写一段文字,要求:结构与所给句子相似;内容要有一定的哲理性。(5分)春蚕和蜘蛛,虽然都在忙忙碌碌地

25、织网,但一个在奉献,一个在索取。奉献者给予人类的是宝贵的财富,索取者留给人们的却是轻蔑的鄙弃。解析:所给示例从“春蚕和蜘蛛”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阐释,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二者的不同。作答时,可另选话题,格式要与所给句子相仿。答案示例:蜜蜂和蝴蝶,虽然都在快快乐乐地起舞,但一个在创造,一个在虚度。创造者奉献给人类的是甜美的生活,虚度者留给人们的却是无奈的叹息。五、写作(60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与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

26、,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体特征明显。写作提示:题目的材料来自玛利亚史利弗做自己一书的“编辑导语”,它很能引发人的一些感想。人是最自由的,又是最不自由的。生活在尘世之中,就必然会受到一些外在条件、规章制度的限制约束,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尽合理,但又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客观存在,这时候,一味地抱怨批判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做绝对自由绝对自我的“自己”是不可能的,要认清此点,不要让自己的作文变成一个指责老师、家长,痛斥官员、社会的“发泄场”。在文体上,可以写议论文,写如何做自己,做一个怎样的自

27、己,对“做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体会等,但忌泛泛而谈,要有明晰的思路,要有思维的层次。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只是注意文章要扣题,事件要简单。参考例文:做自己卸下堆笑的面具,拖着疲惫的身躯,她背着书包回到家了,心中有一种莫名的空虚和失落。尤思响,十六岁女中学生,成绩平平,相貌中等,除了较好的人缘,其他地方都毫不起眼。然而,这两天,她竟听到了同学朋友背地里说她虚伪、爱装的消息。她不明白了,平时自己对周围同学百依百顺的,怎么这些人倒是说起自己的不是了。尤思响的待人处世经:尽量听从别人,避免矛盾;凡事尽量别人拿主意,省下自己费口舌。于是,明明最不爱逛街的她怕遭到大伙排斥,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大伙去商量好的步行

28、街度周末;明明不爱看言情片的她怕自己被孤立,只好勉强自己跟着同学去电影院;明明不喜欢讨论明星八卦的她为了参与同学的课间话题,不得不多在“课下充电”从前大家对她的印象一直是个开朗随和的小姑娘,然而最近,她们也都从每次尤思响笑脸背后的落寞神情中发现了什么。于是,类似“尤思响你怎么没思想”之类的话潮水般地朝她涌来,她简直快要崩溃了。不得已,尤思响将自己的苦恼向父亲尤主建倾诉。父亲尤主建是一位有主见的大学教授,听完女儿的烦恼后,他笑了笑,说道:“这倒让我想起了当年做学问的时候,开始我也是极力推崇孔子和的思想,后来才发现和的精髓在于和而不同。你们政治老师也肯定讲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亦如此,

29、每个人的性格、风格、思维方式都不会完全一样,只有坚持做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更精彩。”尤思响其实不是真的没思想,她只是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别人的制约。听了父亲的一番话,她似乎有所醒悟现在的尤思响和之前完全不同了,她学会了拒绝同学逛街的提议,她更愿意宅在家里看几本好书;她学会了独立,敢于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她喜欢的科幻片;她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她热衷于将新鲜的体育新闻与同学分享更加不同的是,同学们更喜欢她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独一无二的尤思响,他们欣赏她的自信、果断与真诚。如今,面对那些同学朋友,尤思响也不再觉得身心疲惫,她也能够在这“和”的大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不同”。每天清晨,她轻松愉悦地背起书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做自己的快乐。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