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230549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年级十二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8.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秦孝公的历史难题“秦孝公难题”是商君书定分记载的一段谈法治的经典对话。商鞅开启变法大幕之初,秦孝公问道:“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大体上说,困扰秦孝公的难题是变法之后,如何使官与民都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面对秦孝公的困惑,商鞅的回答是:治道运行,皆有法式,事皆决于法。厉行法治以后“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变法图强所带来的兴盛局面奠定了秦一扫寰宇,统一六国的基础,但令人不解的是,因法而兴的大秦帝国却在短短十几年

2、间便土崩瓦解,不复存在。对此,历代史学家大多都将“以法为本”看作秦“二世而亡”的首要原因。秦法条目繁多,法网严密,繁如秋荼,密如凝脂,严刑峻法将百姓的尊严和自由剥夺殆尽,恶法视民为草芥,可畏却不可信。缺乏道德滋养的秦法让官与民都感到窒息和绝望,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又将法的机械性发挥到了极致,“失期,法皆斩”,强盛一时的大秦帝国最终在自己编织的法网面前土崩瓦解。秦法残暴而至覆亡让之后历代统治者认识到“以法为本”所带来的弊端。他们虽也都注重修法订律,但更加强调德的作用,主张“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从法律的价值导向上看,中国传统社会对待法律的态度从用法总揽一切,变成倾向于“无争无诉”,

3、老百姓不渴求用法律来伸张正义,总把实现公平的希望寄托在人而非制度上,一部部体系完备的法典远远比不上人们对“明镜高悬”的渴望,世人对法律的崇拜远远低于对明君清官的期盼,法治的信仰变得虚无不切实际,知法、懂法逐渐变成了官的专利,而老百姓只有单纯守法的余地。没有被全民所信仰的法律至多是一条条干瘪的规矩而非治国安邦的重器。一旦律法废弛,人亡政息,总免不了江山易主,黎民涂炭。历史证明,破解“秦孝公难题”的答案在于我们能否丰富法治的内涵,用道德的养分在人与法、法与社会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包容的互动,进而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建立牢固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让法律成为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今天,我们在重

4、新审视“秦孝公难题”所带来的现实意义中可以发现,单纯的知法、懂法、守法其实并非难事,难的是要如何实现良法之治,让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法律真正成为全民的信仰和追求,这才是破解“秦孝公难题”的应有之意。“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说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法铸在鼎上是我国揭开法律神秘面纱、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开端,那么由“秦孝公难题”所带来的反思则让我们认识到良法之治和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只有全社会都能做到对良好法律秩序足够的敬畏,使法治精神内化于心,才能让“秦孝公难题”得到彻底破解。(选编自求是,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何让天

5、下官员和百姓知法、懂法、守法,这不仅是秦孝公在商鞅变法之初的困惑,更是后世历代君王不得不面对的历史难题。B. 官员百姓缺乏广泛的法治信仰,政权却强制推行法令制度,短时间内可能会同秦王朝样因变法而兴盛,但终究逃不出人亡政息的结局。C. 秦王朝“以法为本”的治国方略被很多史学家认为是秦帝国“二世而亡”的首要原因。秦法残暴这一弊端警醒后世人君,应修法但更应重德。D. 秦帝国的严刑酷法根本无视百姓的尊严与自由,且秦法从根本上讲,对百姓很不信任,视人民为草芥,所以人民奋起反抗。2. 下列对原文论证思路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商鞅回答秦孝公的困惑及推行变法之后秦国的强盛说起,进而由秦亡

6、的反思否定了商鞍对“秦孝公难题”的回应。B.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秦王朝土崩瓦解的原因在于“以法为本”不加变通,从而强调了老百姓知法、懂法的重要意义。C. 历代统治者对“以法为本”的弊端都有所反思,文章总结后认为在百姓缺乏法律信仰的环境下,破解“秦孝公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D. 文章层层论证,最后得出了结论:只有先树立良好法令制度,再继之以坚定的法治信仰,才能彻底解决“秦孝公难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不断丰富法治的内涵,在人与法、法与社会之间通过道德滋养形成良性包容的互动,就可以建立牢固的法治信仰与法治思维。B. 如果知法、懂法只是

7、官员们的专利,老百姓只是严格遵守法令的话,那么法治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并不能发挥其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C. 味地强化道德礼仪的作用,弱化法律总揽一切的力量,会让百姓把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寄托在清官廉吏身上,法治信仰就逐渐淡化乃至消失了。D. 假如全社会都能对良好的法律秩序心存敬畏,让法治精神成为种坚定的信仰,那么如何让官员百姓知法、懂法、守法的历史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答案】1. B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更是后世历代君王不得不面对的历史难题”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

8、及;C项,“秦法残暴这一弊端”错误,原文中说“秦法残暴而至覆亡让之后历代统治者认识到以法为本所带来的弊端”,而选项偷换了概念,变成了“秦法残暴这一弊端”;D项,原文中说“又将法的机械性发挥到了极致”,认为这是点燃抗争之火的直接因素,而选项忽略了这一点,因果关系不能成立。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所对应的信息点在全文最后一段,也就是总结段。而文章中的“良好的法令制度”与“坚定的法治信仰”在文中是并列关系,而非

9、先后关系或者递进关系。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丰富法治的内涵”与“形成良性包容的互动”是“建立牢固的法治信仰与法治思维”的先决条件。而原文中,“丰富法治的内涵”“形成良性包容的互动”与“建立牢固的法治信仰与法治思维”是递进关系。故选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

10、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白痴的生活【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担心的样子。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家里人都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中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可他却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

11、的秘密。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

12、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

13、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放心地扯着嗓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叫声。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他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会从公文包里取出各种专业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妻子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了他。这样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妙的瞬间。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

14、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上的纽扣。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地舌头舔维洛那抹了盐的脖子。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水。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

15、人正在看着它。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生活”种种表现及其意义, 脉络清

16、晰,结构严谨。B. 维洛“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症状十分严重的白痴,害怕别人知道后会厌弃他,远离他。C. 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自然和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D. 小说以离奇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一方面为生存生活而迎合世俗,在生活中追求金钱、名利、地位等,一方面又极力追求着自我内心的快乐与自由。5. 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6. 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

17、请阐述理由并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的“白痴行为”的看法。【答案】4. B 5. 安排的作用: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形象。就主题角度,凸显了小说主旨。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从而表现了维洛对自我现有生活的否定,交代了追求“白痴生活”的缘由,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的维洛内心矛盾

18、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6. 不是。理由: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面的工作,有家庭孩子;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白痴的行为去感受自由纯真的生活。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之下的发泄和放松,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或追求自由质朴纯真)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解除了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一他不是真正的白痴,二是他怕自己的“白痴行

19、为”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视其为异类,所以只能偷偷地享受“白痴的生活”。点睛:选择题在现代类文本阅读中算是比较难的一道题,命题人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构的理解能力。分析小说结构安排

20、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达、艺术手法的表现等角度去考虑。小说主要是写主人公维洛林德的“白痴的生活”的,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这是小说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可以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显,作者是想告诉读者,维洛林德并不是真的白痴。那么,从情节的发展角度考虑,是为下文维洛林德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从人物形象的刻画角度考虑,作者想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表现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形象,这样就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另外,这样安排,让维洛林德“白痴生

21、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有利于表现他内心矛盾的复杂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这也很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旨。可以说,小说第五自然段写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探究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就题目的第一小问,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根据小说内容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是”。然后我们再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比如小说第五自然段对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小说最后一段对主人公维洛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的描写等。题目第二个问题“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的“白痴行为”的看法

22、”,作答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1)主人公维洛的这种“白痴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2)主人公维洛为什么喜欢或是放纵自己的这种“白痴行为”呢;(3)这种“白痴行为”对主人公维洛有何好处或帮助。等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共享单车需要消费者利用手机安装企业提供的app,有偿使用企业提供的自行车分时租赁业务,有的企业是需要消费者预付押金才能租赁共享自行车的。我国共享单车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爆发,随后有近70家“玩家”跑步入局。而且,共享单车的发展还带来另一个附属品:共享经济。在共享单车的启发下,“共享+X”成了打开创业的新思路,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床位等等接踵而至。然而,

23、在今年西伯利亚寒流袭来之前,共享单车的冬天就已经悄然而至。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倒闭的共享单车名单就能列出长长的一串:卡拉单车、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等。下面是来自易观智库的调查数据:从2015年年初,摩拜和ofo就保持着相似的融资步调。到今年六七月,摩拜和ofo先后完成E轮融资,摩拜的背后有腾讯、高瓴、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等,ofo的背后有阿里巴巴、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滴滴等。(摘编自从百团大战到两强争霸,共享单车带来哪些思考,2017年11月新浪财经)材料二:共享经济产业竞争越是激烈,越能促进优胜劣汰,从长期看,市场和消费者也就越能获利。共享单车发展到“下半场”,包括小蓝单车、酷奇单车在

24、内的“力竭而退”的失败者已有六十余家。尽管共享单车市场尚未存在一家独大的情况,摩拜和ofo双雄并立却是大局已定,胜利者有权也有义务收拾失败者的残局。从市场层面说,六十余家退出者留下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双雄”没有理由拒绝接受。群雄逐鹿的结果是兼并统一,全面接收失败者的资源、客户、份额是精明策略的首选。“双雄”之所以还有所犹豫,根源在于高额的押金债务和债务分配。其实,按照网络推广成本与预期份额计算的话,代偿失败者留下的押金债务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客户和份额,而且还能留下口碑和信用,这些实打实的积累,将成为“双雄”未来合并或对决的最大砝码。从法律层面讲,交通部等十部委出台的共享单车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单

25、车企业在“收购、兼并、重组”中要首先保障用户权益和资金安全。从政府监管层面看,必须强调的是,政府不能为经济社会竞争成本买单,更不能为资本盲动的损失买单。监管部门对押金等资金安全缺乏监管的教训,需要牢记于心,要夯实法律规定,做好消费者的守护人。本轮共享单车退还押金难的危机也提醒立法者:押金和预付款问题若不能正式写入法律,就不能有效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电子商务立法必须给消费者一个交代。(摘编自朱巍该如何收拾共享单车的残局?,2017年12月 中国经济网)材料三:今年早些时候,支付宝已在全国五个城市开通快递借书和共享书架的服务,而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也试水了“共享书店”。所谓“共享书店”,就是读者只

26、需下载“智慧书房”app,在线支付99元的押金,即可享受单次扫码借阅总价低于150元的两本图书,不过需要在10天之内归还。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用户每阅读一本书并按期归还就会有1元“阅读奖学金”直接打入其“智慧书房”账户,三个月读12本书便可得到返还押金的8%作为奖励。“共享书店”实际上是“有偿租书”,具有图书馆性质;正因为如此,一些公共图书馆、银行,也进入共享图书市场。与网络书店相比,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体验,与读者深度交流。书店有其商业上的属性,书只是经营者与顾客众多交集中的一个,只有交集越多,价值才会越大。所以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不在图书本身,而是经营者的思维方式。

27、这样,就有了“共享书店”的兴起。一方面,出借的图书归还后,基本还用来销售或再次借阅。如果有破损,可能会进行打折出售或捐赠,和出版社协商退回也是一种可能性;另一方面,为读者降低了阅读成本和门槛,提高了阅读频次。“共享书店”是实体店服务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实体书店应探索出一条以“学术、文化沙龙、电影、音乐、创意、生活”等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经营模式,为读者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文化平台。(摘编自汪昌莲“共享书店”是服务转型的有益尝试,2017年11月28日联谊报)7. 下列关于“共享单车”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共享单车”这一新生经济事物启发出“共享+X”的创业新思路,如共

28、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床位等都是这种模式。B. 从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app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两份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当今“共享单车”市场已经形成ofo、摩拜“双雄”并立的局面。C. 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之中,也需要融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撑企业的运转。D. 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已有60余家,这样的残局需要政府为经济社会竞争成本和资本盲动的损失买单。8. 下面关于“书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书店”的本质是“有偿租书”,它是实体店服务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B. “共享书店”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就是用奖励爱阅读又有良好习惯的读者的方式激励大家读书。C. 实体书店经营困境

29、,不仅在于图书本身,而且在于经营者的思维方式。D. 网络书店,在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体验、与读者进行深度交流方面不如实体书店。9. 从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企业应该得到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析。【答案】7. D 8. C 9. (1)共享经济大势所趋,企业要转变思维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摆脱经营困境;(2)共享经济竞争激烈,企业要目光长远,做好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斗争中生存。或:实体店受到网络经营的冲击,企业确实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打开新思路);但要注意规范自己的网络经营行为,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才能让自己稳速发展。【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

30、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这样的残局需要政府为经济社会竞争成本和资本盲动的损失买单”说法错误,原文为“必须强调的是,政府不能为经济社会竞争成本买单,更不能为资本盲动的损失买单”,也就是政府不应该买单。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偷换逻辑关系,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不在图书本身,而是经营者的思维方式。故选C。【9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

31、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题目要求简要分析从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企业应该得到哪些启示,注意根据材料一和文中的重点句子“共享经济产业竞争越是激烈,越能促进优胜劣汰,从长期看,市场和消费者也就越能获利”“监管部门对押金等资金安全缺乏监管的教训,需要牢记于心,要夯实法律规定,做好消费者的守护人”概括答题要点。【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阅

32、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仁宗万言书,言改革之事,然帝未

33、以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

34、不用。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谥曰文。(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注】忮:zh,刚愎。儇:xun,轻浮。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B.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C.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D.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名与字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对

35、,或用典等。介,古代传说为凤凰站落之石。甫,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B. 庆历、嘉祐、元祐,都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C. 书,即尚书,也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入“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D. 谥,即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喜好读书,文思敏捷。他少年时读书过目不忘,写的文章看似不经意,实则非常精妙,曾受到欧

36、阳修的赏识,后来他中了甲等进士。B. 王安石淡泊名利,不喜奢华。朝廷曾屡次征召他进京任职,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他穿衣不讲究,但苏洵认为他不近人情,是个奸邪之人。C. 王安石很有才干,政绩卓著。他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他晚年在金陵写的字说一书,官府用作录取读书人的标准。D. 王安石倔强刚愎,善于辩论。他曾经上万言书,洋洋洒酒阐述变法的主张。他在当宰相期间不用老成持重的人,而用轻浮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2)轻则寡谋,无礼则脱。(3)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答案】10. D 11. D 12

37、. C 13. (1)至于怨恨毁谤很多,那是本来就预先料到它会像这样的。(2)轻佻就会缺少谋略,不讲礼貌就会粗疏草率。(3)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在这种情况下,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根据名词“交执”一个词语,不要断开,排除AB;“百官”是“辄数”的对象,不要断开,排除AC。本句意思: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赞同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句子可

38、以断开为: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

39、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错误,“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是管理鄞县时的事,不是做淮南判官期的事情。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怨诽:怨恨毁谤;固:本来;知:预先料到;轻:轻佻;则:就会;脱:粗疏草率;外:对外;斗诸侯:使诸侯自相争斗;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

40、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

41、,郡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后来任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王安石),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阁职务,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以雄辩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议论,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说改革的事,可是仁宗没有回应。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政务,他所安

42、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王安石还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对待自己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大多数人都称许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会成为奸人的。”写了一篇辩奸论来讽刺他。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赞同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变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

43、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早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当初,王安石给诗书周礼三本书作注解,写完之后,在学校里颁布发行,天下人把王安石所写的这些注解称为“新义”。晚年他在金陵居住的时侯,又写了字说一书,其中的内容多为穿凿附会,多是佛、道之说。当时求学的人,没有人敢于不学习王安石的书。官府只用这作为录取读书人的标准,因此没有一个读书人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先儒解释经典的文字,全部被废弃不用。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封太傅官职,谥号为“文”。古代诗歌阅读东 溪梅尧臣注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

44、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梅尧臣(1002-1060),此诗作于1055年。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三句作者写景,抓住了物象凫,读者由此物象的描写可品出作者的情怀。B.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着花,此亦常见之景。“老”与“丑”往往相连,但作者说它“无丑枝”,构思新颖。C. 二、三两联,意新语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蕴含着浓郁的情趣。D. 尾联写作者虽然不厌烦东溪之景,但归来后筋疲力尽,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15. 古人论此诗有云:“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该诗的“写情已足”体现在哪些方面

45、?【答案】14. D 15. (1)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首联、尾联都写到了作者因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久久不愿离去。(2)闲适恬淡之情。作者描写了东溪“野凫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平平沙石”,勾画出一幅清新淡远而又生意盎然的景象,寓情于景。(3)老当益壮之情。“老树着花无丑枝”中可看出虽为老树却春花绽放,生机盎然,是作者虽暮年但壮心不已的写照。【解析】1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46、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理解错误,应是对东溪之景的喜爱和留恋。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题中要求简析该诗的“写情已足”体现在哪些方面,实际就是分析诗歌的情感,“发船迟”写乘舟泛溪,靠近溪中一个美丽的孤岛,便坐在舟中观景,小船也仿佛知晓他的心意,迟迟不发。“车马疲”,写临近黄昏的时候,乘着马车返回城市,尽管神疲体倦,却是尽兴而归。“车马疲”写返程途中车马驰骋、尘土飞扬

47、,同“发船迟”写扁舟迟发使诗人得以悠闲赏景前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扰攘闹市的厌烦之情。“野凫眠岸”“老树着花”八个字,就捕捉住水乡春日最具特征的景物,诗人用简淡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有意闲”“无丑枝”,表达了他对野凫眠岸和老树着花的独到感受、新鲜发现,此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官场和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闲意”。【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6.名篇名句默写(1)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2)涉江采芙蓉中描写游子望乡情景的句子是“_,_”。(3)诗经中的“_,_”表达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表达对贤才的渴望。(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均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 (5)过秦论中表明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百姓,威风震慑天下的句子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