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doc

上传人:花红百日终凋零 文档编号:424461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有感范文3篇【篇一】河北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习近平在正定”,详细记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认为,文章中描写习近平在正定时,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吃大锅饭、铺打满补丁的旧褥子,为教育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如何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树立了典范。吃“大锅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七十年代以前的艰苦记忆,是永远都抹不掉、也不能抛弃的回忆。能够不搞特殊无优待,能够铺着打满补丁的旧褥子,不仅是因为艰苦的生活,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高尚情操的表现,更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理想报负,睡在这样的褥子上,就会

2、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百姓;与百姓同吃同住、才能真正的体察民情民意,密切联系百姓群众,拉近和普通穷苦百姓的距离,在家长里短的交谈里,听取百姓的切实需要和心之所愿所想。才能在这样宁静淳朴的环境中沉淀心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万难不辞、万险不避。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公、为人民服务的朴素形象背道而驰的是现如今层出不穷的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奢靡之风。存在奢靡之风,究其根源,是我们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淡薄。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工作状态正是给各级别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的上了一课。不论身处何位、身在何地,都能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是

3、人民需要的勤务员、及时雨,都能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解民忧、除民困、思民虑、暖民心。时代在更迭,但是这样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信念坚定、勤政务实、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却始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谱写着时代的华章。习近平在正定的出版,在全国发行,是广大干部的福音,我们不仅要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仔细研读、为自己充电,更要将这样的好干部典范作为落实到自己的思想、行动中,用更加认真负责、对党忠诚、勤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工作和自己的人生,用更高的满意率回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百姓的期待。【篇二】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生涯恰好契合了中国波澜壮圈的40年改革开放历程。在正定,改革开放

4、初潮涌动,他带领当地百姓解放生产力、脱贫致富;在福建,他办经济特区、为外商投资营造良好环境;在浙江,改革开放已取得一定成果,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开发较少的蓝色海域;在上海,他抓党建、发展高新技术,鼓励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主政期间的改革措施,不难看出其中的一脉相承与不断丰富发展。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习近平希望将“荣国府”引进正定,建成永久性建筑,与隆兴寺一起成为一条旅游线路。1986年8月,在习近平离开正定一年多后,耗资35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的“荣国府”景区终于竣工。20世纪90年代,“菜国府”年接待游客最高达138万

5、人次,创下“中国旅游正定模挚友贾大山曾评价习近平是“含笑进取的改革者”。凭惜那份“让人们接受历史性变革的同时,还能优哉游哉地喝上一盅”的从容与稳健,习近平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大刀阔斧的步伐,开启了正定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篇。1600多年的建城史成就了正定古城的“干古之美”。九朝不断代”的古建筑让这座城变成了“古建筑博物馆”。1994年正定被公布为全国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隆兴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让中外游客由衷赞叹。人们在这里感受过往,人们在这里触摸历史,人们更是将它们视为珍宝40年来,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直走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上世纪70年代,正定还是

6、一个粮食“过江”大县。而今,这里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重镇,一幅“古城古韵,自在正定”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动下,正定的变化历历在目。在正定在任时为广大群众干实事,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带着正定“翻身”,促进正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正定会越来越好,祖国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篇三】河北省正定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也是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自古至今就聚伟人。有名的西汉赵佗,人人皆知三国时期常山正定赵子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等等。1958年年毛主席接见了当时正定县委书记是说到:“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回顾几十年前,习近平

7、来到正定县委工作的期间和正定人民“一起苦、一起干、一块干。”曾与正定县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因如此,习近平把念念不忘的地方正定作为他的第二故乡,由此可见他对正定人民是何等的深情厚谊,一切自主不言中。1982年3月,年轻的习近平来到河北省正定这个地方,写下了自己从政的第一笔。他在正定任职期间的每个日日夜夜,始终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里。刚任命不久对全县破烂不堪校舍进行翻盖,改善了办学条件。同年4月初,他骑着自行车来到三角村,走村串户,深入群众中,贴近百姓实际调研,并和街头群众拉起了家常。与此同时,当地人民感受到了党的关心关怀,温暖于心。当年在河边正定与干部群众同甘共苦、齐心奋斗的场景依然存在众多群众

8、脑海。当时的习近平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简朴,睡在办公室,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在城内起自行车,节省开销。关心老同志,要求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关心老同志,少谈空话,多办实事。还把当时县委仅有的一辆车给老干部使用。利用节假日走访看望老干部等等,有关媒体刊登了他尊老敬贤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务实工作作风和责任担当,体现了他在青年时期就具有坚定信念、为民情怀、改革思维、开放意识。从基层走到总书记脚踏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走,诠释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因此,我们一定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百姓的事情放首位,向着实现全面小康河北加速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