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6865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1.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凭一人之力二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像张飞、项羽等。(详细讲解张飞只身喝退曹军的故事“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形象生动的声音,夸张

2、的动作,激起学生的兴趣)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战之上策。”前面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凭着勇猛之力而达到了这样的目的,而今天我们所要接触的烛之武先生又是靠着什么样的本来而退敌兵的呢?2.左传其书(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相传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

3、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3.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

4、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三、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正音)生字:函(hn)氾(fn)佚(y)缒(zhu)阙(qu)多音字:朝(zh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逢(png)(人名逢孙)通假字:“知”通“智”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提问用四字短语概括各段大意。秦晋围郑、临危

5、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五、简介秦晋围郑形势图这是秦国,都城为壅。这是晋国,都城为绛。这是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退秦师中所记述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当时,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与此文相关的历史史实,对我们学好这篇课文十分重要。资料显示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这一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

6、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

7、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秦助重耳秦晋之好,两国为姻亲,穆公之女嫁与重耳。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得到秦帮助,才回晋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文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放录音后,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五、布置作业1反复阅读课文。2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章。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