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中心组(支部)学习资料汇编(第一议题)(意识形态、法治).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24730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10月中心组(支部)学习资料汇编(第一议题)(意识形态、法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年10月中心组(支部)学习资料汇编(第一议题)(意识形态、法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4年10月中心组(支部)学习资料汇编(第一议题)(意识形态、法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4年10月中心组(支部)学习资料汇编(第一议题)(意识形态、法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4年10月中心组(支部)学习资料汇编(第一议题)(意识形态、法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参考资料一学习专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二、参考资料1 .党建网: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习近平这样强调意识形态 工作2 .共产党员网: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习近平这样部署3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节选: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4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节选: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 体系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习近平这样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党建网2021年月23日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中共中央关 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文

2、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 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党建网微 平台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部分重要论述,一 起学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 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 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 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 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 错误。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 做好宣传思想工

3、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 点推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2013年月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 体会议上的讲话各级党委要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掌握意识形态形势和动态,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 要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牢 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特别是要防止各种敌对势力借机干扰和 破坏,避免一些具体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性事 件,避免出现大的意识形态事件和舆论漩涡。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 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

4、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 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 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 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 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深入挖

5、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 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 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 学习时强调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 议上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

6、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 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 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希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 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 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努力为发

7、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 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 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7年5月17日,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 的贺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 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 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 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 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 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

8、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 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也不是说就当好好先生、当 东郭先生、当开明绅士。对社会上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正面 引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对重大 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对恶意攻击、造 谣生事,要坚决回击、以正视听。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

9、议上强调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习近平这样部署共产党员网2022年8月29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 识形态工作,在管网治网上出重拳、亮利剑,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 一系列重大斗争,使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坚持管用防并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 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 政权。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士尽责 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坚持管用防并举,方方面面齐 动手,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切实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 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2015年

10、5月20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安办一份报告上的批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历史和现实反 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 缺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入手。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互 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 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 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坚持党管新媒 体,把阵地和人员都管起

11、来,把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 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各类网络平台纳入许可管理范畴。-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 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 泛滥。这方面,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 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主 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 点都不能含糊。-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 学习时的讲话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

12、力和实效性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 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 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 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要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 术,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2021年月(47)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宪 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 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大力 弘扬

13、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 意识。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 真诚的信仰。要紧密结合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解读 好宪法的精神、原则、要义,解读好宪法所规定的重大制度和重大事 项,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要维护宪法连 续性、稳定性、权威性,也要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完善发展。要把我国宪法制度同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同我们将要 做的事情紧密联系起来,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起来,深 刻认识当代中国宪法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

14、斗历史逻辑、理论 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深刻认识我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 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坚 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48)要使宪法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通过灵活多 样的形式和手段、鲜活生动的语言和事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 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 法律武器。运用国家宪法日活动、宪法宣誓等载体,推动宪法法律进 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社会组织,使 宪法深入人心,让宪法家喻户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 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

15、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 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 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带头尊崇宪法、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 模范。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2021 年 11 月.(73)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加强政治、组织、队伍、人才、科技、 信息等方面的保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支撑。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

16、法执政能力和水 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适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 求,支持政法系统各单位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 作。”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等要发挥职能作用,保障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各级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组(党委)要加强领导、履职尽责,机 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保障宪法 法律实施。(74)加强队伍和人才保障。牢牢把握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 人民、忠于法律的总要求,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 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 作队伍。加强法治

17、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 费保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要推动行政 执法重心向市县两级政府下移,加大执法人员、经费、资源、装备等 向基层倾斜力度。要提高司法工作者公正司法能力,加强忠诚教育和 职业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司法干部体制和经费保 障体制建设,改善司法干部特别是基层司法干部工作生活条件,让他 们更好履行职责。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 后备力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更好发挥法学教育 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要

18、充分利用高校学科 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75)加强科技和信息化保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 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 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优化整合法治领域各类信息、数据、网络 平台,推进全国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立法 中的重大事项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依据。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 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完善“互联网+诉讼”模式,加强 诉讼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 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