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737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一、夯基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晚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两个动词“收”“出”的赏析,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用往往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答案:时,首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中的具体含义,然后结合写作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参考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

2、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导学号50720024)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解析: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诗人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

3、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参考答案: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解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运用了衬托手法。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参考答案: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荫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

4、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诗中的“蘸”字运用巧妙,请简要赏析。解析:“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参考答案:“蘸”是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写两岸的桃花盛开;写出桃花鲜艳饱满的形态,烘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美好景象。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请赏析

5、“色侵书帙晚”一句。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解析:此词上阕

6、描写了一幅简约朴实的雪天垂钓图,刻画了一个闲适自在的钓翁形象,下阕借着对钓翁生活环境的描写,烘托了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古代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两句主要描写了钓翁雪天垂钓的场景,写出了垂钓的宁静环境以及钓翁垂钓时的专注等,分析时应扣紧诗句塑造的钓翁形象,同时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的具体字的赏析上,如“振”“但”。答案: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7、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B.C.D.解析:从开头句和结尾句来看,全段中心话题是“食品安全”,紧承开头句,提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两个条件,即“诚信自律”“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紧承

8、前句提出观点,是对前文观点提出的具体办法、措施等。答案:C7.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会更为节能、舒适。而新能源在不远的未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解析:题目中提供的五个语句介绍了

9、当今社会化石能源的使用状况和未来的新能源。其中为一组,谈的是当今社会化石能源的使用状况及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为一组,谈的是未来的新能源问题,是对新能源的总体概括,是具体的新能源,是对未来世界的展望。因此五个语句的正确语序是:。答案: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是贯彻科学发展

10、观的一个重要举措A.B.C.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建立模式,利用保护,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是评价突破口,“也是”重要举措。答案:C9.假如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80字左右。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紧扣特定的语言场景,端午节晚会的开场白,要开门见山,扣住端午节的特点组织语言,如它的来历、它的庆祝方式等;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选词和炼句,作为晚会的开场白,要精粹、华美,

11、有鼓舞人心的煽情作用,有引人入胜的领起作用,更有渲染气氛的烘托作用。答案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二、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导学号50720025)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

12、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3、”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

14、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常见的“扁

15、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10.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解析:最早的“扁舟”不具备悲凉或超脱的

16、韵味。答案:B11.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解析:D项,“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答案:D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解析:文中说“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答案:A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