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1.1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750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1.1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1.1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1.1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1.1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1.1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1.1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1.1 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卡片/关卡宿仇/星宿蹊跷/独辟蹊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B.落笔/落枕刹那/古刹伺候/伺机报复媒妁之言/真知灼见C.似的/相似提防/提醒模范/大模大样层见叠出/见微知著D.称谓/相称哽咽/吞咽铜臭/乳臭未干擢发难数/数见不鲜解析:A项,加点字依次读为“k/qi,s/xi,q/x,ch”;B项,加点字依次读为“lu/lo,ch,c/s,shu/zhu”;C项,加点字依次读为“sh/s,d/t,m/m,xin/jin”;D项,加点字依次读为“chn/chn,y/

2、yn,xi,sh/shu”。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散sn散漫散落散兵游勇散装饼干B.丧sng丧失丧钟丧权辱国丧魂落魄C.落lu落户落差大大落落落花流水D.冠gun衣冠树冠冠冕堂皇冠状动脉解析:A项,“散落”的“散”读“sn”;B项,“丧钟”的“丧”读“sng”;C项,“大大落落”的“落”读“lu”。答案:D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佝偻(u)信笺(qin)声势煊赫(xun)锐不可当(dn)B.咆哮(xio)胡诌(zhu)戎马倥偬(zn)暴戾恣睢(su)C.蓓蕾(bi)隽永(jun)呱呱坠地(u)悄然无声(qio)D.妊娠(chn

3、)裙裾(j)屡见不鲜(xin)唾手可得(chu)解析:A项,“笺”应读“jin”;C项,“呱”应读“”;D项,“娠”应读“shn”,“唾”应读“tu”。答案:B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修葺/提纲挈领拮据/佶屈聱牙翘楚/翘首以待B.悭吝/草菅人命喘息/不揣冒昧行头/当行出色C.糟糠/沆瀣一气沮丧/含英咀华纰缪/未雨绸缪D.熨帖/钟灵毓秀瑕疵/睚眦必报度量/度德量力解析:A项,加点字依次读为“q/qi,ji/j,qio”;B项,加点字依次读为“qin/jin,chun/chui,xn/hn”;C项,加点字依次读为“kn/hn,j,mi/mu”;D项,加点字依次读为“

4、y,c/z,d/du”。答案:B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芜杂/忤逆不孝沆瀣/浑身解数褒贬/针砭时弊喟然/蔚然成风B.剖析/一抔黄土斡旋/龌龊不堪蹊跷/修葺一新亘古/绠短汲深C.羁縻/所向披靡熟稔/光阴荏苒叶韵/一叶知秋觊觎/嫉贤妒能D.祛除/面面相觑嗔怒/瞠目结舌捩转/火中取栗契约/锲而不舍解析:A项,w/w,xi,bin/bin,ku/wi;B项,pu/pu,w,q/q,gn/gng;C项,m/m,rn,xi/y,j/j;D项,q/q,chn/chng,li/l,q/qi。答案:D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

5、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A.既就能进而因而B.即才能从而因而C.即就能从而因而D.既才能进而因而解析:“既”,已经,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即”,就是,表示解释或判断。“才能”,副词,方才能够;“就能”,副词,立刻能,马上能。“从而”,用来引出目的

6、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表示因果关系时,“从而”只能引出积极的结果,“因而”则既可以引出积极的结果,也可以引出消极的结果。答案:B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

7、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解析: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保持一致。即前面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面是壮阔的,后面就不能是委婉的;前面是悠远的,后面就不能是热切的。所选语段语境是凄凉的,而A项热烈明快,C项不合事理,D项格调清新,只有B项的情境和原句一致。答案:B8.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画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以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字。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

8、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得不亦乐乎。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涉及掩盖主语、前后叙述主体不一致等问题。句是过渡句,用因果推理句,前后文才连贯顺畅,“由于”应改成“既然”。“用客来称呼”也与前文“自号”矛盾,应改成“自称为客”。句前面的“凡说起他”的叙述主体是别人,不是“他”,使前后文不连贯。同样,句承前,主语应是“他”。答案:既然自称为“客”(或 “他自号为客”);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还搜集了700余份戏单。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

9、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我想,“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它前后意思的分量应该是大致相等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条单纯的纽带,。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义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似的,优点就冒着泡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义。好似爬上高坡,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但是”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这时,只有打起精神,。解析:这段话谈的是“但是”这个词的词义变化,主要谈变化以后的情况。处,要结合上文“刚发明的时候,它前后意思的分量应该是大致相等的”和“也就是说”进行分析,之前的句子只是打了个比方,表达的还应该是前文的意思,所以可以填“并不偏向谁”

10、之类的语句。之前讲“但是”一词变化前的情况,之后讲“但是”一词变化后的情况,承前启后,应是一个过渡句。要体现出“爬上高坡”之后的转折变化。处承接前句,要体现出“但是”一词给人带来的心理变化。处填写的内容应该反映出人们如何应对“但是”之后的变化。答案:并不偏向谁它悄悄变了“但是”就不由分说地把你推了下来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才能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二、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举办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

11、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

12、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13、。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

14、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10.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汉学已有6

15、00多年历史,主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解析:A项,偷换概念,“中外学者”错,应为“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答案:A11.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

16、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解析:B项,“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原文无此信息;“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应为“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答案:B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解析:A项,“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错,应为“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B项,“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错,应为“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C项,“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错,原文是说“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答案:D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