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3.2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751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3.2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3.2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3.2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3.2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3.2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3.2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3.2 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篡权羸弱觊觎以身作责B.塑像整饬驯服恬不知耻C.高亢涣散溃乏美轮美奂D.钓杆砥砺信札贻人口实解析:A项,“责”应为“则”;C项,“溃”应为“匮”;D项,“杆”应为“竿”。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渡假甘拜下风不假思索厝火积薪B.秸秆箭拔弩张顶礼摩拜鞭辟入里C.妨碍永保青春两全齐美琳琅满目D.靓妆蜂拥而至苦思冥想顾名思义解析:A项,“渡”应为“度”;B项,“箭”应为“剑”,“摩”应为“膜”;C项,“保”应为“葆”,“齐”应为“其”。答案:D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2、错别字的一项是()A.表率掉胃口出人头地天网恢恢B.必竟明信片改邪归正名副其实C.端详跑龙套合盘托出故事梗概D.更迭现行犯倍道兼程万事俱备解析:A项,“掉”应为“吊”;B项,“必”应为“毕”;C项,“合”应为“和”。答案:D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遴选边缘化骨鲠在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彩排实名制张慌失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煤碳压轴戏口蜜腹剑万壑争流,千崖竞秀D.座谈勘误表翻云覆雨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解析:B项,“慌”应为“皇”;C项,“碳”应为“炭”;D项,“杆”应为“竿”。答案:A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联袂春风和煦委屈求全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矫健

3、拾人牙慧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肄业毛骨耸然计日成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引申毁家纾难天随人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析:A项,“屈”应为“曲”;C项,“耸”应为“悚”,“成”应为“程”;D项,“随”应为“遂”。答案:B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急流勇退裨官野史各行其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B.集思广益针砭时弊敝帚自珍同甘共苦,祸福予共C.鸿篇巨制明火执仗渊远流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摩拳擦掌倚老卖老如法炮制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解析:A项,“裨”应为“稗”,“事”应为“是”;B项,“予”应为“与”;C项,“渊”应为“源”。答案:D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订票坐

4、右铭颐养天年八杆子打不着B.歉收不理睬亟待解决有眼不识泰山C.讫今眼中钉安置若素宰相肚里能撑船D.烦燥爵士乐不肖子孙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解析:A项,“坐”应为“座”,“杆”应为“竿”;C项,“讫”应为“迄”,“置”应为“之”;D项,“燥”应为“躁”,“拣”应为“捡”。答案:B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墙脚善款闻者足诫势不可当B.字帖阻击言近旨远声名狼藉C.渲泄精萃置若罔闻有口皆碑D.文身校勘记忆尤新耳提面命解析:A项,“诫”应为“戒”;C项,“渲”应为“宣”,“萃”应为“粹”;D项,“尤”应为“犹”。答案:B9.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

5、面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入里,发人深思。B.说起去年发生的那件事,两个人脸上依如往常,目光中带着幽怨和冷漠,相对许久许久。C.明年,他只打算完成一部电视剧本,其他的事不想做。关于电视剧本的详细情况,他说,不易过早泄密。D.她把海南的荔枝、芒果,新疆的哈密瓜、紫葡萄等珍果和自家产的黄橙橙的菠萝放在一起,装满了一篮子。解析:B项,“依”应为“一”;C项,“易”应为“宜”;D项,“橙橙”应为“澄澄”。答案:A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位代表激动地说,党的干部要敢于碰硬,要有为民造福的远大抱负,不能只想自己加官进爵。B.某医院以周末为由拒为孕妇实施剖腹产置男婴死亡,法院一审判决医

6、院赔偿人民币七万余元。婴儿夭折,是无论用多少金钱都不能弥补的,医院应当引以为戒。C.斯巴达人是以要言不繁见称的。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称霸希腊的马其顿国王致函斯巴达说:“贵邦宜及早来附。设若朕挥军入境,将掠汝农田,戮汝丁壮,毁汝城池也。”斯巴达人的回信只有两个字:“设若!”D.五色纸门笺用色彩浓重的紫色纸刻制,五张图案相同,均为传统纹样,寓有合家欢乐、福寿双全、子孙繁衍的意思。解析:A项,“加官进爵”应为“加官晋爵”;B项,“置男婴死亡”应为“致男婴死亡”;C项,“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答案:D二、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关于繁简字争论的几个问题简体字与繁体字孰优孰劣?这

7、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作为信息载体的汉字,在使用中,必须经过认读和书写两个互相衔接的过程。使用者在这两个过程中的要求是矛盾的。认读时要求信息量大、区别度高,也就是繁比简好;书写时却要求迅速、便捷,也就是简比繁好。最优化的办法是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造型。有人说,现在都用计算机了,书写不怕繁难。首先,汉字真的不需要写了吗?其次,当汉字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笔画到了18画以上,5号宋体的笔形已经难以辨认,更不用说做注的小5号字体了。优劣互补,衡量利弊,孰留孰废,可以一刀切吗?繁简字之间存在一对多的情况,有人要求恢复一批繁体字,为什么不赶紧去做?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恢复几组繁体字,专业领域内

8、的人士恐怕认为这只是一种修修补补,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在我国教育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很理想的情况下,会在普及层面上引起什么波动,是很难预料的。至于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产生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很多是可以通过扩充和修改词库、设计更多的自动转换技术来解决的,并不会过多地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照这样说,汉字规范就不能改动?规范汉字要不断修订。因为社会在变化,用字必然有变化。新地名的产生、新科技概念命名等都有用字问题。但是,在处理一些问题、对某些已经规定的事情做个别调整时,最忌在没有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灵机一动,想到什么就改动什么,结果常常是改了这里,那里又显露出问题了。人们

9、把这种缺乏总体规划的个别改动称为“添乱”。例如一对多的问题,对群众的意见不能置若罔闻,为了避免“添乱”,应当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应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统一改动。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违背汉字的科学性,而是避免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产生新的矛盾,造成社会的波动。有人提出“识繁写简”,是否可行?提出“识繁写简”这个口号意义不大,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识繁写简”在专业层面实际上已经实现了,高等院校学习历史、古汉语的学生由于专业需要必须读1955年以前的书和港澳台的书,也要读古书,识繁是必然的,无须再提;第二,在基础教育层面,我不赞成这样的口号,现在的孩子们负担已经很重了,学习简体字不影响他们阅读现代书籍,他

10、们长大了自然会认识繁体字,何必那么早去“识繁”?(选自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繁简之争”,有删改)11.对“繁简字争论”中的几个问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繁体字与简体字互有优劣,在还存在书写的前提下,就必须想办法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造型。B.简体字与繁体字孰留孰废,需要辩证地认识简体字与繁体字孰优孰劣,绝不可搞一刀切。C.规范汉字要不断修订,主要是因为社会在变化,特别是新地名的产生、新科技概念命名等都有用字问题。D.作者认为提出“识繁写简”没必要,因为“识繁写简”在专业层面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一些人在工作、学习时就需要读古书。解析:A项,“在还存在书写的前提下”错误;C项,文中并没有点明是主

11、要原因;D项,根据文章第四段可知,作者认为提出“识繁写简”没必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这里只说了一点。答案:B12.下列关于不急着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B.恢复几组繁体字,只是一种修修补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C.我国教育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很理想。D.利用计算机更加先进的简繁字自动转换技术,不会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解析:“不会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不会过多地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答案:D13.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字造型的简繁适度,是指汉字的理想造型,它具有书写迅速、便捷

12、,信息量大,区别度高的特点,但是汉字认读和书写的矛盾决定了这种造型是不可能存在的。B.当前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产生了一些问题,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能被当作匆匆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况且这样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C.在汉字修订这一问题上,如果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统一改动,就不会违背汉字的科学性。D.作者认为不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识繁写简”的口号,因为现在的孩子们负担已经很重了,而且他们长大了之后自然会认识繁体字。解析:A项,“不可能存在的”过于绝对;C项,原文说的是“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违背汉字的科学性”;D项,还有一点原因,即“学习简体字不影响他们阅读现代书籍”。答案:B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