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全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19课).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47984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297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精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全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19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7页
【名校精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全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19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7页
【名校精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全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19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7页
【名校精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全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19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7页
【名校精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全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19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7页
亲,该文档总共2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校精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全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19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精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全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19课).doc(2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精品资料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4唐诗五首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内容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是他在生命之火将要熄灭之前写下的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风雨,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更喻人世间风雨。首联在一片苍凉低沉的气氛中展示出诗人的理想抱负与实际境遇的矛盾。自己尽管也怀有宏才大略和匡国济世的热情,却无法实现。颔联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颈联引出对“新知”、“旧好”的思念。但思念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孤立无援的悲凉。唯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便

2、只剩下酒。尾联写想借酒浇愁,但却不能像唐初的马周,落拓时在新丰酒店受到冷遇,然而后来却得到皇帝的赏识,拔居高位。诗以“风雨”为题,“凄凉”开首,是表露羁泊异乡,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身世之感。李商隐一生羁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饱尝世态炎凉。遂借风雨以起兴,抒发抑郁悲愤之情。既表现了自己不甘沉沦、意欲匡时济世的胸怀,又流露了对初唐开明政治的欣慕之情。1字音辨识浣女(hun)萧萧(xio)猿啸哀(xio)山居秋暝(mn) 潦倒(lio) 繁霜鬓(shun)渚清沙白(zh) 锦瑟(s) 惘然(wn)2一词多义(1)还(2)秋(3)破(4)可(5)回3词类活用(1)莲动下渔舟(名词用作动词)顺流

3、而下(2)青海长云暗雪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昏暗,遮蔽(3)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多(4)庄生晓梦迷蝴蝶(名词用作动词)做梦4古今异义(1)空山新雨后古义:幽静的山。今义:空旷的山。(2)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指一生。今义:一百年。(3)山围故国周遭在古义:旧都。今义: 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4)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青春年华。今义:青少年时代。(5)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伤春之心。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6)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5名句积累(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家之佛王维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山西太原人。王维的思想,可以40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做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七绝圣手王昌龄王昌龄(约690约

5、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草堂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

6、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被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诗豪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

7、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情诗圣人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山居秋暝胸怀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的王维,在40多岁的时候由于政治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了下来,他特地在蓝田(今属陕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吟咏终日。山居秋暝就是他这个时候的作品。从军行(之四)这首诗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王昌龄的从军行共有七首,课本所选的是第四首。登高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

8、夔州(现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石头城作者写这首诗时,唐王朝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锦瑟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

9、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格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称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在平仄换韵、字数多少、句式长短等方面,都没有固定的限制。初唐以后,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格律尽管对人的思想有较大的束缚,但因其句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而为历代诗人所乐意遵守。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近体诗和古体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

10、四点:(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教师用书独具)山居秋暝段解: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段解:颔联写山中美丽的自然景色,给山中清幽之景涂上了一层明洁的色调。段解:颈联写山中的人事生活,以自然美表现人格美,富有生活气息。段解: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是全诗主旨所在,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情。从军行(之四)段解:这两句话描绘了西北边陲景象,而且点出了重要的地理形势。段解:由情景交融转为直接抒情,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之后发出更坚定、更深沉的誓言。登高段解:首联写俯仰见闻,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段解:颔联写远望所见,气势开阔。以上两联写景,为抒情蓄势。段解:尾联感叹自

11、己年衰多病,事业未成,悲愁难遣。以上两联点出了“悲秋”的中心,缘情写景,借景抒情。,说说“空”字的含意。提示:“空”字不仅描绘出山村的寂静空旷,还隐含诗人归隐的情怀。试分析这两句“以动写静”的手法。提示:“竹喧”衬山静,是所闻;“莲动”衬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营造出一种静谧温馨的意境。浓云密布而使雪山隐隐,首句写边塞的苍茫荒凉,写景壮阔悲凉。此句写戍守孤城,四望荒凉,遥望玉门关屹立,思乡之情因之倍增。“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含意丰富,试作简析。提示:经“黄沙”中“百战”,致使金甲“穿”,暗示戍边时间之久,战事之频,战斗之苦,敌军之悍,边地之荒凉。诗人写远望所见,有什么用意?提示:“无

12、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让人由江水东去而联想到岁月流逝,为下面两联的慨叹埋下伏笔。颈联写“悲秋”,有多层“悲”,试作简析。提示:“万里”,远离故乡;“常作客”,常年漂泊在外;“悲秋”,更添悲秋之绪;“百年”,暮年已至,来日无多,“多病”,病痛难熬;“独”,孤独无依;“登台”,更生羁旅之愁。,石头城段解:首联写石头城的险要形势和眼下的冷落荒凉,盛衰之感由人及物、由物及人。段解:末联把哲理和诗情融为一体,抒发了更为深沉的感慨。锦瑟段解:首联以锦瑟起兴,引出对往事的追忆,颔联化用典故比喻一生坎坷,满腔忧愤和哀痛。颈联写诗人抱负难以施展的怅惘,表现内心的无限伤感。尾联呼应开头,

13、感叹诗意情怀。当时即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首句写青山、故国依旧,而繁华不再,表现沧桑巨变。第二句写因城“空”而感寂寞,人之寂寞可想而知。以物写人,透露出深沉的盛衰之感。说说“月”这一意象蕴含的意义,体味“还”的意味。提示:旧月有情而照女墙,历史无情而盛衰无常。“月”成了六朝兴废的见证,融入了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提示:运用了民歌的起兴手法。表达了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不禁感慨万千的情感。这两句诗描绘了几幅画面?提示:这两句诗描绘了两幅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珠

14、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使人怅惘。后一幅以蓝天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山居秋暝留(隐居)从军行(之四)登高颔联首联颈联尾联故国萧条山围故国潮打空城借月抒怀月过女墙 1山居秋暝中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又怎么说是“空山”呢?_【答案】(1)山中树木繁茂,一般外人看不见山中人的活动。(2)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3)“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世上尘杂事物全无,愿意在此归隐。2请具体

15、分析从军行(之四)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在写景技巧和抒情上的特点。_【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黯淡无光。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使诗歌画面的色彩顿时凸显。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讲,站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门关、祁连山和青海湖这三点相连的千里边塞防线的,而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通万里”,又突现了戍边将士全局在胸、重任在肩

16、的历史责任感。3登高这首诗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_【答案】“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4石头城这首诗中所描绘的“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_【答案】在诗人眼里,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潮水

17、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作是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城上短墙上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寄无尽慨叹于其中。5锦瑟一诗运用了四个典故,有何表达效果?_【答案】典故用意表达效果庄周梦蝶表明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望帝啼鹃表明曾经害过相思病,有过殷切的思念

18、明珠落泪说明理想和梦境在破灭后所得只是满脸泪水和内心伤感良玉生烟说明理想和梦境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使诗歌意蕴丰富,富于艺术魅力。情景交融登高一诗中,诗人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情融入秋景之中。情景交融是诗歌或散文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将作者的情感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巧妙地传达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得文章含蓄而有韵味。定义: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作用:(1)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

19、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2)看似并未写景,却神奇地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写法指点:(1)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2)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3)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等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字。_【参考示例】夏日的夜晚总喜欢在河边散步,那银盘一般的月亮和疏疏落落但却无比闪亮的星倒映在小河中,一阵微风吹来,那小河

20、真成了波光粼粼的“银河”了。河岸上婆娑的树影和河中热闹的蛙声,更是荡漾起心中无数的喜悦。问题王蒙先生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那么锦瑟到底要向我们传达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说说你的看法。梦幻雪儿我认为是爱情诗。因为李商隐写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么这首诗中同样是写爱情,只是很朦胧。但是颔联中,沧海月明,这样的景色和一轮明月,很能让人生发一种相思之情。一墙绿藤我觉得是写自己仕途失意的茫然。思华年,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不遇、自伤一生的遭际。接着用典故写自己在夹缝中的挣扎、无奈与

21、悲哀,颈联说自己如深埋地中的美玉不能被人慧眼识得的苦涩,最后嗟叹自己的一生寂寥。我的观点诗意地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掬一缕月光洒在自己身上,掬一捧清泉浸入自己的心灵,我们或许会身心放松,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充满诗意。诗意地生活,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诗意地生活,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而今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的我们可还能寻得这样一片天地和诗意?让我们在工作之余走出东奔西跑的忙碌,走出灯红酒绿的迷茫,亲近自然,置身自然中感受生活的诗意吧!【应用角度】“自然”、“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诗意地生活”等。杜甫也来穿越,2012被很忙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

22、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所有的图片都是对中学语文课本杜甫画像的“再创作”: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弹吉他杜甫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形象,俨然成了一个“穿越忙人”,好事的网友也戏称“杜甫很忙”。有人认为这是学生无聊时的发泄之作,无伤大雅;有人却无法容忍,认为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大不敬。对此,杜甫草堂工作人员称,这个现象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有些创作不雅”。【媒评文摘】1.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落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神情严肃的杜甫画像上,撞出灵光一现的喜剧效果。到底是哪些学生这么调皮在描绘“杜甫很忙”?心灵咖啡网2

23、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绝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马新朝称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凤凰网(教师用书独具)情深唯有李商隐佚名最初喜欢上李商隐,是因为那一首晦涩难懂的锦瑟,当时最爱的是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年前的哀怨透纸而出,究竟有多少感慨才能写出这一首锦瑟呢?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见过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稹的痴情,但深情者,平生所见,唯义山尔。那个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妻子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才高八斗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

24、拥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我们最爱的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小李李商隐。幽心不独伤离别,情深唯有李商隐。深情二字,是义山诗的特点。刘熙载言义山的诗“深情绵邈”,张采田则云其诗“哀感沉绵”。这其实是因为义山的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心,发为诗句。他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夹在牛、李二党的斗争中,怀才不遇,一直都郁郁不得志。唐代有诗人在其诗哭李商隐中曰:“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不禁替这个自小崭露头角的义山可惜,他属于那种大器早成的人,凭他的悟性,从娶了恩人敌党的女儿时,就已料到了这样的结局。可是悟到了又如何?他又能如何呢?他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啊!所以

25、只能眼睁睁地卷入两党的斗争中,聪慧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尤其是在那个乱世中,因为他比别人更清醒地看清了局势,预见了未来。古语有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但是,义山终究是义山,七分深情,三分忧郁,成就了这个我们所爱的李商隐。固执地认为义山的忧郁是深植于灵魂深处的,所以时常在想,如果他如陶潜般淡定恬静、安贫乐道,或如李白般蔑视权贵、寄情山水,他会不会活得开心一些?但是他若真如他们这般,就不是我们所爱的李商隐了。李商隐年少时的才华为令狐楚所常识,于是提拔他,他的仕途一度很顺畅,但令狐楚死后,他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从此,陷入了牛李两党的斗争中,他本无意介入,却无奈造物弄人,背上了背

26、恩负德的骂名,这对他那样清高孤傲的人,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吧!而妻子的离世则是他心口上一道永远的伤疤。他不像太白般花间一壶酒可以邀得花月徘徊影凌乱,所以,他的不甘、愤恨、无奈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字字珠玑,行行血泪,伤怀而不泣,欲哭而无泪。另外,一直很奇怪当时才高八斗的义山被许多人爱慕着,却为何在妻子离世后一直没有再娶。原来深情的人也最为痴情啊!858年,46岁的李商隐离开了这个他深爱并怨恨的世界。一直认为像义山那样的人是注定不会长寿的,因为他太深情,太执着,太聪慧,太早洞察世情,所以,他命定了的早逝,逃也逃不掉。他那样的人,只适合活在后人仰望的高度中。浮生若梦,透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

27、那个落寞的李商隐身着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辉的映射下轻吟:“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都将如镜花水月般,映入历史的回音中。写到这里,我才陡然明白,“一弦一柱思华年”寄托了他多少的辛酸往事,不要责备义山“一生襟抱未曾开”,因为,在那个沉郁的年代,独爱这样的李商隐。【精要赏析】本文是一篇咏赞李商隐的抒怀散文,文章从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入手,引出他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和独具魅力的诗歌成就,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李商隐诗歌的赞美和对诗人遭遇的同情。文章围绕“深情”二字,大量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和古今关于李商隐诗歌成就与特点的诗评,使文章典雅中寓灵动,评述中抒真情,有

28、效避免了史实给人的干瘪瘦硬之感。首尾相扣的结构是文章突出的特点。(教师用书独具)【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二、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三、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四、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

29、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二、背景知识1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2王维与山居秋暝见本课“作者名片”。三、听录音朗读课文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

30、单位,每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本诗节奏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六、品位鉴赏1学生思考:诗人写了哪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可适度展开)明确:诗人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秋天夜晚山中的情景。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岩石以物芳而明志洁归山居之人:浣女、渔人以人和而望政通隐2学生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

31、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是“空山”?明确: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这二字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这是作者着意渲染出的一种意境。3学生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景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

32、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七、课堂小结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第二课时一、作者简介1王昌龄见本课“作者名片”。2杜甫与登高见本课“作者名片”、“背景资料”。二、具体研习登高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2提问: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

33、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本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让学生根据内容适度展开)。透过“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形容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冷静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3学生思考: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出示投影: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

34、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明确:“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4名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生讨论:这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明确:这两句诗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怀。叶落意味一年将尽,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

35、许,这又加重了他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能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长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难怪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三、指导自读从军行1第一、二句:描绘了当时西北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蓄丰富。2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在此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

36、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言的誓言。第三课时一、引导学生自读石头城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作者简介见本课“作者名片”。3学生思考:“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朝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4学生思考: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

37、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作是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城上短墙上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含无尽慨叹于其中。5此诗的主题: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二、引导学生自读锦瑟1教师范读诗歌。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诗歌。3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

38、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4学生思考: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明确: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5学生思考: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本诗的内容有很多争议,取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着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

39、悲哀等。三、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教学参考】锦瑟探秘李商隐一曲锦瑟以其神秘之美倾倒了多少读者,同时也难倒多少专家和学者。正如金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所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诗无达诂”也就是说,由于多解而无定解。然而,李商隐写锦瑟如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一样,自有其原创的唯一确定的本旨。关于锦瑟的本旨,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晚年抒写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笔者不揣愚陋,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作一番探秘。先说“锦瑟”一联。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说“雅瑟三十气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周礼乐器图)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据此,这里的锦瑟有多重含义。第一,锦瑟是“绘文如锦”者,亦喻有“文采”者。第二,“五十弦”的瑟是古时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间现时所用的只是二十五(气)弦的瑟。因为五十弦的锦瑟音色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而诗人所咏则为五十弦的古瑟。第三,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远德美却难为世用。“无端”也有多重含义:一是怨人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