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34讲 启蒙运动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8234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34讲 启蒙运动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34讲 启蒙运动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34讲 启蒙运动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34讲 启蒙运动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34讲 启蒙运动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34讲 启蒙运动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34讲 启蒙运动 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第34讲启蒙运动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商丘模拟)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答案B2.(2017东北四市教研联合体调研)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C.自主开拓精

2、神家园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解析从“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答案C3.(2017湖南衡阳调研)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解析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结合伏尔泰对待自然科学和宗教的态度可知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特点理

3、性主义,A项正确。材料只指出了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B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答案A4.(2016广西桂林模拟)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解析伏尔泰吸收儒家思想主要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国家,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不是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吸取儒家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来推动社会改革,故B项正确;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

4、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伏尔泰批判西方现实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最大胆学说”指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C.三权分立思想 D.自由主义思想解析根据所学,18世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理论依据之一即是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6.(2017河北唐山模拟)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

5、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狄德罗反对任何形式的君主专制,由此可知,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既未涉及人民掌握国家统治权的问题也未涉及公民个人权利的问题,故C、D两项错误。答案B7.(2016四川乐山三模)“法国有自己的国情它有强大的专制传统,却没有产生革命。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在这个意义上讲,法国需要卢梭。”“法国需要卢梭”主要是因为()A

6、.卢梭是大革命的思想先导B.卢梭宣扬浪漫主义C.卢梭倡导了人民主权学说D.法国缺少政治理性答案C8.(2017山东青岛模拟)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

7、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答案B9.(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调研)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解析天赋人权是二者的共同主张,故A项错误;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不会反对财产私有制,故B项错误;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彻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二者都为资产阶级代表,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河南洛阳调研)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8、”、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解析前者“笼子”是教会的精神束缚,后者“笼子”是来自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强调人的平等自由只符合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三者都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与题意撕开人类身上的“笼子”,即思想解放无关,故B项错误;三者都反对封建教会,故C项正确;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只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7广东汕头调研)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

9、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解析中国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与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不客观的、片面的,故B项错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在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普遍确立,经济上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思想领域进行启蒙运动,经济、政治、思想的急剧变革,人的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对“古代中国”的看法也发生很大的改变,故C项正确;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的是西方

10、思想观念的变化,不能反映出中国的衰落,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6云南昆明联考)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以“理性”为核心抨击教会的腐朽提出人民主权学说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 B.C. D.解析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这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正确;抨击教会的腐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能体现出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是对文艺复兴只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的一种“超越”,故正确;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启蒙运

11、动则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更近一步,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山东日照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

12、,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材料二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1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

13、逐级”解放的。(8分)(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分析得出,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分析得出,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由“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分析得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中国传统政治(宗法制、君主专制)和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

14、索并加以说明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一中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的特点,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等角度分析先秦儒学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的特点,从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最后通过中国、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点。答案(1)原则: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原因:宗法制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强化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2)说明:早期西方哲学家开始探索人的价值;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15、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3)影响:前者丰富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后者推动了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体现的思想观念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14.(2017广东湛江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是按下列顺序,依次运行的:(1)平静和满足:人们放松对非物质价值观的坚守,变得越来越满脑子都是物质享受。(2)幻灭和痛苦:当物质主义不能满足人性需求时,生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旧的精神权威被证明是假的。(3)挽救价值观:他们的注意力被重新引导到人类生活的性质和价值这一

16、根本问题上,他们再次找到它。(4)创造力时期: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生活有了新的含义,幻灭消失;生活再次变得可以忍受/宜人。他们是幸福的。(5)平静和满足的状态:这一循环周而复始。整理自詹姆斯克里斯蒂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12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解析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能以准确史实为依据对观点加以论证,史论结合,注意逻辑的严密与思路的条理清晰,规范答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1西周末期,随着生产力进步和私田的开垦,诸侯开始争夺土地和人口,追求物质享受,周天子权威下降,这是“平静和满足”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礼乐制度

17、崩溃,人们不再坚守以往的价值观。诸侯掀起一系列争霸战争,漠视人民的生命,这是“幻灭和痛苦”阶段。于是出现百家争鸣现象,各个学派针对现实提出自己的主张。儒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同时要求君主以德治国,爱惜民力。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和法家、道家等思想,提出新儒学。从此,儒学成为主流思想。达到了“挽救价值观”的目标。思想的统一巩固了汉朝的统一,也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了汉朝的繁荣,这是历史进入了“创造力时期”。示例2西欧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现世的享受、追求物质财富,社会上出现了“寻金热”,这是“平静和满足”时期。传统的天主教会却主张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天主教会的束缚,打破以往精神权威,这是“幻灭和痛苦”阶段。于是兴起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强调人性反对神性,打破天主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实现自我价值。18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摆脱君主专制和教会束缚。这是“挽救价值观”时期。经过一系列思想解放,资产阶级开辟了新航路,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了工业革命,确立了代议制,资本主义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是历史进入了“创造力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