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9611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为了苟延残喘,“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材料认为()A戊戌变法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支持D宪政改革加速了清朝灭亡进程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可知D项正确。2晚清重臣张人骏曾在其家书中写道:“所谓学成而返,好者不过目的、影响数百新名词,全无实际,否则革命、排满、自由而已。”

2、这表明他()A极力赞成发动革命排满B大力推崇留学为国服务C主张严厉镇压辛亥革命D对新式教育持否定态度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好者不过目的、影响数百新名词,全无实际,否则革命、排满、自由而已”可知,作者对新式教育持否定态度,故选D项。3(2018黑龙江、吉林八校测试)莫里森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专电:“北京被革命爆发和军队叛乱的消息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清朝危在旦夕,满朝文武,忧心如焚。”莫里森报道的事件()A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B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加速了腐朽的清王朝的崩溃解析:选C。据材料“革命爆发和军队叛乱”“清朝危在旦夕”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

3、反动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C项。4(2018太原模拟)(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民主共和制下,三权分立原则得到初步的实践,故选C项。5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4、管制娼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A扫除封建专制B维护革命成果C改革风俗习惯 D祛除封建陋习解析:选B。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的改革是落实和保护辛亥革命的重要举措,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孙中山等改革的是社会落后的风俗,并非改革所有风俗习惯,故C项错误;祛除封建陋习是改革的内容而非目的,故D项错误。6(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作策略上的退却”。

5、这一叙述表明()A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B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C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成功运作者D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解析:选D。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发展表明,袁世凯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政治人物,而不是特定的强硬派或改革派,袁世凯习惯于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包括妥协在内的一切政治手段,灵活地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故选D项。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巩固和完善其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

6、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材料二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摘编自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民主政治实验需实力支撑(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民主政

7、治建设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西式民主实验”的具体表现。(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建设的认识。解析 (1)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材料一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体现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启蒙思想;“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体现政治运行机制规范化、法制化。(2)民国初年“西式民主实验”的具体表现,从民主、法治两方面分析,建立中华民国,确立民主共和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法制化。(3)对民主制度建设的认识,纵向看民主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要符合本

8、国特殊的国情;横向看各国民主制度可以相互借鉴。答案 (1)特点:形成和完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体现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启蒙思想;政治运行机制规范化、法制化。(2)表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认识:民主制度建设使民主制度不断完善,能保障人民充分行使权利;民主制度建设可以相互借鉴;民主制度建设受国情、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讨论对外问题时,决定“姑且含垢忍辱”,而打倒列强的任务“只有等待第二步去办了”。据

9、此推断,同盟会认为当务之急应是()A实现国家富强B建立民主共和C解决土地问题 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选D。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根据材料“打倒列强的任务只有等待第二步去办了”,可知第一位的就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故选D项。2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前查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A北京政府在寻求进步B北京政府对报业发展积极支持C当时各省区团结统一D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是时代呼声解析:选D。北京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被解禁报刊多为宣传民族危亡的报刊,符合民族利益,故选D项。3(2018洛阳适测)1911年10月30日,清政府在

10、实行宪政谕中说:“促行新治,而官绅或藉为网利之图;更改旧制,而权豪或祗为自便之计。驯致怨积于下而朕不知,祸迫于前而朕不觉。”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导致清末立宪失败B清末立宪削弱了皇帝权力C清末立宪导致了官吏的腐败D清末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选D。据材料“官绅或藉为网利”“权豪或祗为自便之计”“怨积于下”“祸迫于前”,可知清末立宪引发了官绅豪强与底层人民的矛盾激化,故选D项。4(2018玉林、贵港质检)创办于20世纪初的上海时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

11、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这一评论()A支持了国民革命 B声援太平天国运动C肯定了南昌起义 D针对的是武昌起义解析:选D。题干“相见于江汉之间”表明斗争地点在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后,当时清政府派陆军大臣荫昌前往武汉镇压,这篇评论以提问的形式指出了战争的性质,并且预言它的胜败将深刻地影响中国大局,故选D项。5(2018成都模拟)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A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B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C时代进步推动

12、婚姻观念剧变D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解析:选B。材料中王的回答“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说明在民国时期,由于军阀统治,各派之间纷争不断,导致人们崇尚武力,故选B项。6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A辛亥革命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B维新改良再一次成为社会主流C梁启超始终坚持走改良的道路D部分仁人志士热衷于立宪改良解析:选D。据材料“革命气氛至为消沉”“希望心有所寄”可知部分仁人志士热衷于立宪改良,故选D项。7(2018惠

13、州模拟)1916年3月,袁世凯宣布退位,放弃帝制。4月21日,袁世凯下令恢复责任内阁制,“委任国务卿总理国务,组织政府”。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当时()A革命派掌控了全国局势 B新文化运动成效较显著C民主共和思想成为潮流 D临时约法得到恢复解析:选C。从材料可知袁世凯放弃帝制,要求恢复责任内阁制,可知民主共和成为潮流,故C项正确;革命派掌握全国局势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反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错误;临时约法并未得到恢复,故D项错误。8(2018南充适应性考试)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

14、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A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解析:选A。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材料中教育体制改革将儒家经典作为教学内容,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恢复儒家伦理道德违背了共和原则,故B项错误;教育改革主要是为政治变革服务,而非传播文化的需要,故C项错误;教育改革维护了儒学传统文化教育,故D项错误。9(2018滨州模拟)辛亥革命之后,一些知识女性认为“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她们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

15、勇争参政的女权运动。这些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A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B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C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D女性参政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解析:选C。题干材料“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的女权运动”反映部分知识女性争取参政权,说明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故选C项。10(2018延边质检)辛亥革命胜利后,有人评论说:“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这说明辛亥革命()A实现了民主革命目标 B以反满方案为宗旨C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 D脱离了中国实际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可知辛亥革命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故选C项。11(

16、2018荆州、荆门等四地七校联考)“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在一次通电中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A根源于自然经济分散性的消极作用B反映了北洋政府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C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D说明中华民族正统的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解析:选C。题干“兵匪互换”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故选C项。12(2018乌鲁木齐适应性测试)当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南方的张謇则因

17、“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而忧虑。他们的忧虑反映了当时中国()A实行共和政体时机尚不成熟B南方与北方间的分歧无法弥合C急需结束动乱稳定社会政局D希望与英国合作共同对抗日本解析:选C。材料中涉及的南北议和,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材料中呈现南北政权谈判之时,中国危机重重,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2018皖南八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清末国歌歌词民初国歌歌词 巩金瓯,承天恃,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雌(ho),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注:

18、武昌起义后,清朝有一曲迟来的“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乐曲则由清室溥伦之弟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室颂歌注: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受命负责征求国歌。同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撰写国歌的背景。(2)对比上述材料中的两首国歌歌词,从意境上看有什么不同?解析 (1)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武昌起义爆发、维新派思想家严复借鉴西方国歌角度说明。(2)据材料信息从清末国歌、民国国歌体现的不同精神角度归纳。答案 (1)背景: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摇摇欲

19、坠;维新派思想家严复借鉴西方国歌为行将就木的清王朝歌功颂德,祈祷其“金瓯永保”。(2)不同:清末国歌显示出清王朝腐朽没落,又不甘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旧王朝的挽歌。民国国歌体现了中华民国缔造艰难,但新气勃发;体现了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共和新国家的时代精神。14(2018昆明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材料洪秀全(18141864年),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主张建立“天下为公”的盛世。他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孙中山

20、(18661925年),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高举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文字材料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洪秀全、孙中山为坚持中国民主革命的革命者,也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者,可以以两者为代表,阐述近代中国人不断进行民主革命

21、斗争的历史,也可以阐述先进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化的不断探索。答案 示例一观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坚持民主革命斗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示例二观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学习君主立宪,领导戊戌变法;陈独秀以“民主”“科学”为旗号,发起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学习西方先后经历了学习器物、制度、文化三个阶段,不断为后人的探索抗争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