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9639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选C。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选C项。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集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

2、问世表明()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解析:选B。题干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的记载,反映了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3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解析:选B。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选B项。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

3、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解析:选A。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启示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的治国之策“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

4、出其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C项错误;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5(2018济宁期末)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实行严刑重罚 B君主无为而治C推行德治仁政 D恢复礼乐秩序解析:选A。题干材料“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意思是严刑重罚是百姓不喜欢的,但却是国家能够得以治理的办法。怜爱百姓是百姓喜欢的,却是国家危难的原因。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一定违逆世俗而顺应道理,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实行严刑重罚,故选A项。6战国时

5、期,燕昭王招揽人才,建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结果苏秦、邹衍、屈景等士纷至沓来,振兴了残破的国家。由此可见,战国时期()A社会转型加速 B血缘政治受到冲击C改革变法兴起 D士人势力掌控政权解析:选B。根据材料“燕昭王招揽人才”“振兴了残破的国家”,可知“士纷至沓来”对周代贵族政治造成了冲击,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变法,故C项错误;士人只有受国王重用,辅佐国王成就大业,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故D项错误。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只有靠强权的统治者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因此,尽管儒家和

6、法家都信奉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法家的“法”不仅意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因此统治手段不仅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韩非子综合整理了他对于统治术的领悟,认为国家统治者与其下属的官僚阶层存在利益冲突,而官僚阶层又统治人民大众。因此王道依赖于“势”,即王者的神秘力量。王者能够超然、不偏不倚地通过官僚阶层创立社会秩序与稳定。法家的悲剧在于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

7、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其后的汉朝在正式场合拒绝法家思想,独尊儒术。但是,中国的统治者总是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非常有用。因此,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沈联涛外儒内法(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法家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的历史地位。解析:(1)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回答对法家的认识。(2)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回答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的地位即可。答案:(1)认识:人性本恶。严刑峻法。法、术、势相结合。成为秦国的治国之道。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实际上奉行外儒内法。(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2)

8、地位: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秦国和秦朝时期,法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汉武帝时期,儒家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实际上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外儒内法,两者结合并用。(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孝感七校期末)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泛指国君、帝王。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A以武力征服天下B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C以仁义治天下 D天子的教化解析:选C。解读题干,王,顾名思义,就是高高在上的意思。“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故选C项。儒家主张教化,而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故A项错误;“使天下归顺”与“王

9、道”(治国理念)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王道”不是指天子的教化,故D项错误。2(2018珠海摸底)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解析:选A。题干“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不学习却能做事的人,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天赋;不思考而能够认知的人,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先天的道德意识”,由此可知孟子强调先天的美德,即性本善,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无关。3(2018武汉部分学校调研)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这一说法体现了()A人定胜天的唯物

10、思想 B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解析:选B。题干意思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体现出辩证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要求顺其自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天和人之间有所感应,故D项错误。4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解析:选A。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道家主张自然、无为与古代文学艺术追求自然美相一致,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与古代文学艺术创作追求自然美

11、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相爱,交相利”,与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要是厉行法治,奖励耕战,与古代文学艺术创作追求自然美不一致,故D项错误。5(2018自贡诊断)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个人性格差异 B个人职业不同C个人品德参差 D生活环境差别解析:选D。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根源于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故选D项。个人性格差异、职业不同和品德参差只是表象,故

12、排除A、B、C三项。6(2018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A百家融合的趋势 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 D“尚同”的治世理想解析:选D。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故选D项。7(2018烟台诊断)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

13、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选B。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随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春秋的伦理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明显,故选B项。孔子在当时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故A项错误;春秋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作用是保存史料而非维护贵族社会,故C项错误;春秋的体例是编年体而非纪传体,故D项错误。8(2018山西五校高三联考)韩非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

14、理论相符的是()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韩非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该思想与“一家二贵,事乃无功”思想相吻合,故选A项。“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是兵家的思想,强调兵不厌诈,故B项错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虽是法家思想,但是强调的是法治,故C项错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虽是法家思想,但强调的是保守秘密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9(2018龙岩质检)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

15、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解析:选D。从“兼儒墨,合名法”“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可知在思想界出现了融合统一各派学说的趋势,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10(2018四川黄金大联考)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解析:选B

16、。材料 “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选B项。1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 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内容比较庞杂,与孔子的核心思想不符,因此孔子要删改部分内容,故选D项。12(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共50多种整齐

17、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类似的符号还有规律地普遍出现在河北、甘肃等地。这些符号()A具有记事、传达信息的特点B表明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C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鸦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50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可知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早期人们用来记事、传递信息的媒介,故A项正确;甲骨文的出现是汉字体系成熟的表现,故B项错误;甲骨文已经脱离图画,形成了汉字,故C项错误;原始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不是无意义的涂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

18、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材料二春秋战国是民间势力逐渐兴起的时代。殷周宗法贵族社会的两大支柱国野制与世卿制趋于瓦解,国人与野人、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日渐消失,礼乐制度下移,公子公孙对卿大夫的世袭被打破,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士和庶人可以晋升至大夫乃至卿相。孔子门下由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组成的儒家团体,正是新兴的“游士”阶层的最初

19、代表。正是儒家与其他学术团体和流派之间的“百家争鸣”,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这种公共舆论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使“君子”不再是一种身份限制,而成为一种政治抱负、一种人生典范,有心从政的人可以通过求学问礼,为迈入仕途创造条件。陈子明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材料三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

20、“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百家争鸣”的政治、经济背景。(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回答。(3)结合所学,逐一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即可。答案 (1)内容: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缘可分为“大宗”和

21、“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2)作用:促进了民间势力兴起;冲击了商周宗法贵族社会秩序;促进了民间教育和学术的发展;造成华夏文化区域内跨国界的公共舆论;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拓展了民间力量参与国家政治的空间(扩大了民间力量的政治参与度)。背景: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称雄;宗法等级秩序瓦解;“游士”的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小生产者队伍壮大;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

2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渐形成;封建经济的逐渐形成;小农经济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3)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4(2018菏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这是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墨家

23、学说的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材料二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

24、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度上获得重大突破的迫切需求所在,科学技术思想史的研究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摘编自昊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及现今中国重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原因。(2)根据

25、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解析 (1)第一小问湮没原因,可以从中国古代对科技的传统政策、材料中“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的特点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重视的原因,可以从古代、近代及现代科技特点及政府科技政策角度思考。(2)据材料从墨家科技思想影响及湮没,指出其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答案 (1)湮没原因:封建统治的“君贵民贱”和“贵道贱器”思想的抑制和扼杀;墨子科技思想超越了时代的认识和接受的程度;墨家科技思想自身的抽象性,使人难以理解;古代传播方式和技术非常有限。(答出两点即可)重视原因:古代科技博大精深,创造了世界古代科技的辉煌,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较为落后;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一定进步;科技思想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政府倡导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答出两点即可)(2)意义: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最正确的思想,进一步了解墨家思想,能为现代中国科技研究提供理论基石和向导;掌握古代科技思想的脉络,才能做到知古通今,深刻认识墨家等古代科技的湮没,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其他答案逻辑清晰且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