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四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9694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四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四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四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四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四  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感悟针对训练1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 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B材料中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主张德治,但没有明确反对法治,故A项错误;他们都将德治作为理想的人治政治,故B项正确;德治就是他们治国的明确标准,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儒家的治国方略,与人伦秩序的规范无关,故D项错误。21920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爱国、共和、解放、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

2、票行的利器”。这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B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C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D推翻资本主义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B陈独秀认为,如果没有思想方面的解释与改造,政治要求便只能沦为经济的附庸,这里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而非其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故A项错误;没有思想解放作为前提,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关注度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应的体现,陈独秀强调的仅是其重要性而已,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时间和陈独秀的发言内容我们不难得知,此时的陈独秀仍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而未能达到社会主义者的高度,故D

3、项错误。31978年底,邓小平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使人们的思想从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使人们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标志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4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这两个事例可以说明()A

4、法国人对儒家思想非常崇拜B知识精英希望加大中西方文化交流C启蒙思想源于中国古代文化D先秦时期的思想在近代西方得以传播D材料反映的是孔子思想在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体现,表明了中西方学者对自由道德原则的认可,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国人对儒家思想的“崇拜”,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启蒙思想是古希腊人文精神在近代的发展,C项错误。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

5、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

6、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可知,儒家思想围绕的是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是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反映的也是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提炼和概括出儒家文化“入世精神”之后,只需结合史实给予充分论述即可,如孔子的“仁学”主张、孟子的“仁政”主张,以及后世儒学大家对这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都可以。【答案】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这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