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9776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1(2018榆林模拟)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 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解析:选A。根据材料“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可知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故A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符合史实,但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错在“坚决”,故C项错误;“周朝军事

2、实力非常强大”符合史实,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君王自命天子,君主驾崩,君统不辍,由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天人感应,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解析:选B。据材料“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可得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而且通过血脉传承,代代相继,君父同伦,家国同构,故选B项。A项反映了材料“君王自命天子,君主驾崩,君统不辍,由嫡长子自

3、然承袭,如是者不绝”,但不能说明这段材料的主旨,排除;天人感应反映了材料“君王自命天子”,但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男尊女卑,故D项错误。3“帝”在上古时期专指神灵中的统治者。商王死后往往被追尊为帝,如帝乙、帝辛等;到了周代,周王死后不再追尊为帝,而采用“王”这一称呼。这反映出周代()A君权与神权完全分离 B注重礼乐教化的作用C弱化了对宗教的依靠 D分封制导致权力分散解析:选B。周人信奉天命,王权与神权结合,且A项说法绝对化,故错误;从商到周追称为帝到王,体现出西周分封制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与礼乐制相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周代与宗教的关系的变化,故C项错

4、误;分封制与权力的关系材料中未提及,故D项错误。4(2018成都二诊)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 B宗法观念的淡化C神权政治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选A。周人认为孝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还体现在宗族及姻亲诸侯的政治关系中,结合西周实行宗法制、分封制,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宗法观念影响面广,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神权,故C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5(2018滨州高三期末)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

5、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解析:选D。题干“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体现的是家国亲情本是一体,故选D项。尊祖敬宗是人本性,只是材料部分意思的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宗法制,故B项错误;“君主百姓原本一家”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6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对其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

6、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A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解析:选A。根据“对其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可知离周王越远的等级,其分裂的可能性越大,故选A项。材料表明,天子之位是高高在上的,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C项错误;分封制虽然与血缘关系有关,但材料旨在突出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D项错误。7(2018太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

7、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摘编自春秋公羊传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

8、而文、武之道尽矣。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解析 (1)据材料一信息从制度、原则等方面归纳。(2)据材料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9、”“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等分析。(3)据材料三“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废分封制,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据材料三“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结合所学可得出郡县制和官僚制度。答案 (1)内涵: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总则;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2)困境: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沦丧。(3)保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郡县制;官僚制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

10、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解析:选D。据材料“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广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于秦,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C项错误。2(2018四川高三黄金大联考)商汤以夏桀“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噬(杀死)”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

11、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A以不行宪法作为开战说辞B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C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D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解析:选C。据材料“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可知,当时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发动战争,故C项正确。3(2018河南八市重点质检)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A维护分封制度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周建立东都主要是为了强化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分配政治权力

12、的制度,与材料中建都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被分封的诸侯国与王畿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是其建都达成的结果而非意图,故B项错误;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主要分布于宋,且位于王畿以南,故C项错误。4(2018九江十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A集权性 B分权性C松散性 D落后性解析:选C。“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体现的是国家没有完全控制地方,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故C项正确。5(2018昆明质检)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

13、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A开放扩散 B等级森严C贵贱有序 D自成体系解析:选A。根据材料周朝都邑数量大增分布分散,青铜器铭文遍布四面八方,可知周朝文明呈现出开放扩散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贵贱有序的礼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文明自成体系,故D项错误。6(2018曲靖模拟)“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A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B

14、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C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D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解析:选D。材料未提及宗法制及礼乐制度,故A、C项错误;西周时期没有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天子与诸侯存在等级差别,故D项正确。7(2018怀化高三期末)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这客观上有利于()A防范诸侯割据 B扩大统治区域C监督商朝残余力量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分封布局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故D项正确。8(2018成都模拟)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

15、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A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C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D青铜工艺水平提高解析:选A。材料中“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和“记载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说明西周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仅仅是铭文,不是书法艺术,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侧重于宗法礼仪的传承,不是宗法礼仪渐趋瓦解,故C项错误;材料重点是青铜铭文的内容,不是说明青铜工艺水平,故D项错误。9(2018郑州模拟)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表现在()A

16、一夫一妻多妾制习俗长期延续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解析:选C。据所学可知,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C项正确;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儒家伦理观念,故B项错误;宗法制协调的是家族内部关系,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10(2018宜宾诊断)西周“立礼义,等贵贱”,礼中又置乐,音乐配合不同礼仪,但强调天子、诸侯、卿等都是音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的主要功能是()A

17、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统治B辨别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C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D和谐贵族关系,构建平等社会解析:选C。据材料“等贵贱”“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故选C项。夏商周三代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据材料“立礼义,等贵贱”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与辨别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等贵贱”不符,礼乐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而不是构建平等社会,故D项错误。1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西周初期,王室能够推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则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华夷之争已

18、日趋激烈B王权的影响已经不复存在C君臣契约关系的解体D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并存解析:选D。据材料意思可知,西周时期周王室势力强大,各诸侯国都听命于周天子的命令,到了东周,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势力强大起来,大国间的争霸以及其他事宜都不一定听从周王室的命令,故选D项。12(2018惠州模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是兼

19、并战争,大的诸侯吞并小的诸侯后就在那里设县,所以有的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大,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故选B项。春秋到战国诸侯间的战争只能使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各国对统一的渴望,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未使用科技武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陕西科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

20、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以得出宗法制以嫡

21、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能够得出体系完备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能够得出等级森严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继位的族长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君统宗统的合一”能够得出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的特点。第二小问,宗法制的影响应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2)第一小问,在审题过程中应当注意,此处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而非比较古代与近代宗法制的特点,这是审题的易错点,所以只需要概括清末民初宗法制的新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宗法制从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制度、观念)变为逐渐与政治相分离,这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有

22、关,结合所学归纳即可。(3)作答的过程中,可简述宗法制从周朝至清末民初的特点,再得出相应认识。认识可从文明史的角度,以社会的进步作答;也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以经济形式的不同影响社会制度或政治观念为视角作答;还可从宗法制在变化中的不变因素作答。答案 (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观念相违背。(2

23、)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3)认识:由等级森严发展到具有民主色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

24、股潜在的破坏力量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试根据材料,评述宗法制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 本题属于历史评价类,一般评价观点要辩证思维,不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语言表述要客观、公正,不偏激、不含糊。答案 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既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但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