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一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990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一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一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一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一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一  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感悟针对训练1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迁基本上可以以18世纪作为分界线,18世纪的中国热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向顶峰。之后,随着西方现代性的成熟,中国形象逐渐跌落,影响到西方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化观”。这主要是因为()A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逐渐走向衰落B资本主义崛起推动西方文化发展C闭关政策阻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D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促成了分界线C中国形象逐渐跌落本质上是中西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即中国文化的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崛起都是具体的原因,但是,中国未能紧跟时代潮流是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故C项正确。2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他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

2、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B“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已经脱离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观念,故A项错误;孙中山主张各族成为一个民族表明他把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放在了一起,符合时代的潮流,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政治基础

3、是新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孙中山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3“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C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以欧洲为中心,最大的受益者是欧洲,因此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故A项错误;新航开辟最大的受益者是欧洲的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欧洲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故C项正确;中国在新航路开辟时还没有融入欧洲市场,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D

4、项错误。4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此说法成为土豆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孤证不立,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B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C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的传入D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B土豆确实是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正好可以与这段史实相印证,故A项错误;土豆等外来高产经济作物的种植,必然有利于中国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土豆的传入是西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中外贸易扩大的产物,故C项错误;国人物质生

5、活深受西方影响是发生于近代中国的史实,故D项错误。5“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百年坎坷寻梦”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孙中山文集现代“梦想照进现实”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

6、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第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3)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

7、族才真能自由。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可从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与个人自由人权、进行经济社会改革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回答。第(3)问,谈对“中国梦”的“认识”,可从“中国梦”的含义、前提、如何实现等方面回答。【答案】(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