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10课.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50931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10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10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10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10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10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10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10课.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第四单元第十课一、课内双基1下面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瞩目(sh) 易帜(zh)追逐(zh)B沼泽(zho)纳粹(cu)撰写(zhun)C步履(l) 复原(f) 废墟(x)D长廊(ln) 窒息(zh) 祷告(to)【答案】C(A项瞩:zh,B项沼:zho,D项祷:do。)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些官员用注水的GDP数据作为政绩,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但他们对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仍是_。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官员试图用虚幻的增长来讨好上级;二是违法成本太低,GDP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往往可以以统计失误为由来_,造假者一般不会受

2、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正因为如此,一些造假者才变得更加_。A乐不可支推脱搪塞肆无忌惮B乐此不疲李代桃僵有恃无恐C乐不可支李代桃僵有恃无恐D乐此不疲推脱搪塞肆无忌惮【答案】D(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推脱搪塞:推卸责任,敷衍塞责;李代桃僵:本义喻兄弟当分忧共难,后引申为互相代替,或代人受过。有恃无恐:因有所依仗而不害怕;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B台湾地区10月25日就钓

3、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C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D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答案】B(A.表意不明。C.搭配不当,“防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现象”。D.“并以小步慢走”后缺少中心语“的方式”。)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完成45题。4怎样理解这篇新闻的标题?下面解说最恰当的是()A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有事情是众所周知的

4、,没有新鲜的内容了,所以说“没有新闻”。但作者却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否则,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B作者熟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事情,所以说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新闻”,但其他没到过这里的人并不知道奥斯维辛,有必要让人们了解这里发生的可怕的事情。C奥斯维辛的现在是一个充满阳光,人们过着幸福生活的城市,没有二战期间作为集中营时可怕的事情发生,所以“没有什么新闻”。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个新闻标题融入作者愤怒的感情,使作者不愿把更多可供报道的新闻报道给人们。【答案】A5对这篇新闻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尾遥相呼应,突出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浑然一体。B本文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

5、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C在写集中营的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和绞刑室时,渲染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使人读了心里也随着紧张起来。D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答案】C(“渲染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不对。)6下面有关两篇新闻的分析比较,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文的标题都非常新颖突出,含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情感。B两文都由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组成,在结构上两文都由导语和主体构成。同样,第一段都是导语。C两文都

6、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性很强。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叙述自己的感受,抒发情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中作者作为旁观者,在叙述事实的同时,渗透着自己的感情。【答案】B(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一段不是导语。)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710题。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

7、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7句中加点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表情木然?_【答案】“他们”指奥斯维辛集中营长廊两边墙上贴着的照片上的囚徒们。他们饱受摧残,痛苦和失望使他们不知所措,所以表情木然。8“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突出“温和”“微笑”有什么作用?_【答案】用姑娘的“温和”“微笑”反衬法西斯的残暴凶恶,“温和”“微笑”的善良美丽的姑娘惨遭屠杀

8、。这个事实唤起参观者对法西斯强烈的憎恨。9“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请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_【答案】做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者成为刽子手的俎上之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10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段对照片中的姑娘进行了描写,照片中那个姑娘临刑前在想什么?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B第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在奥斯维辛,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人性,不可

9、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没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C第段与标题、首段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主题,也使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D选文中作者的直接而强烈的控诉,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愤懑,还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答案】D(选文中无一句直接控诉。)三、延伸提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母亲莫言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

10、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的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

11、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

12、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

13、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1文章第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作了描写?_【答案】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12第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14、”在行文上有何作用?_【答案】(1)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2)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1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_【答案】(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3)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14下列对这篇散

15、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

16、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答案】CE(C“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错。E“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无暇顾及我”错。)四、高考热点1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从材料中提取出有关“国学”的四个关键词。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

17、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中国国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既深且巨的学术派别,其主流被后世概括为“九流十家”。_【答案】传统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影响深巨16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报读题。”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文学作品题目的重要性,新闻作品尤其讲究拟题的技巧,请从下面两篇新闻的标题中任选一个,赏析其拟题技巧和深刻内涵。(1)别了,“不列颠尼亚”(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答案】(1)(模仿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别了”,用委婉而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种统治的结束,蕴涵着中国人的自豪。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主要新

18、闻事件,而且新题别致,寓意深刻。(2)故意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又蕴涵深意:“没有什么新闻”是指纳粹法西斯在这里的罪恶行径,世人早已知道;虽然没有什么新闻,但是仍有必要继续揭露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17欣赏下面这幅漫画,请用诗文来揭示漫画的寓意,表达劝谏之意,要求语言鲜明生动,不超过40字。_【答案】领导坐在家,批文换钱花。儿子学此样,花钱买作业。身教重于言,劝君谨于行。五、写作创新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世纪风云突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次国际、国内战争,造成全世界约8千万名军人和平民死亡。即使在新世纪,硝烟依旧不时燃起,战争的阴影远未散去。请以“战争”

19、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800字左右。【话题分析】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私有制、阶级压迫、经济利益的冲突是发生战争的基本根源。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霸权和反霸权、扩张和反扩张,都会发生战争。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处理“战争”这个话题时,反对非正义战争、拥护和平是最基本的观点。写作文时,可以讨论战争的作用,可以谈战争带给人的深重灾难,可以讴歌正义战争中的美好人性,可以正面描绘战争,也可以从侧面表现战争,比如写后方的事情。关于战争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皆是经典。可以适当

20、借鉴这些作品的思想、角度和手法写这篇作文。【话题素材】1唯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古希腊)柏拉图2战争才能带来和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3无穷的金钱是战争的原动力。(古罗马)西塞罗4劣质的和平比战争更糟糕!(古罗马)塔西佗5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6这次战争我们用核子,那么下次我们只能用棍子。爱因斯坦【佳作赏读】不能忘记的过去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战士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

21、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

22、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事迹。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不会忘记,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的生存。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为他们喝彩欢呼。他们的笑容如此沉重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受到各国领导人的尊敬、赞颂。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流泪了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名师点评】这篇作文的特点是新颖的电影蒙太奇手法和紧凑的对比结构。文章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语言凝练而富有跳跃感,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相聚于瞬间,围绕“纪念战争”这一主题铺陈开去,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