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控制程(范本).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251345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控制程(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控制程(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控制程(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控制程(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控制程(范本).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控制程1.目的对本公司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从中评价出重要危害因素,为建立社会责任目标,实施运行控制和改善安全卫生行为提供依据。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及相关方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3.定义(无)4.职责4.1各部门负责辨识和评价本部门的危险因素。4.2 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辨识和评价相关方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汇总审核,组织评价和确定重要危险因素各部门协助。4.3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危险因素评价结果的审批。5.程序内容5.1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5.1.1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范围分两大部分:5.1.1.1公司内部:即公司各部门自身的

2、日常办公活动以有行政管理活动范围。5.1.1.2相关方:即公司对行政管辖区域内建筑施工或供货商可望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服务范围。5.1.2各部门首先应按照本程序的内容和要求,分别识别出内部自身的和对口业务相关方的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并加以判断,评价出具有重大危害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危害影响的因素。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应分别填写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上,交行政&人力资源部。5.1.3 行政&人力资源部对各部门交送的结果进行复核,必要时加以补充,将最终整理出的结果填写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交管理者代表审核。5.1.4各部门将本部门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留存一份,向本部门的员工进行宣传,

3、以便明确本部门的危害因素对其加以控制和施加影响。5.1.5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由行政&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5.1.6各部门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重新辨识与评价危害因素,及时更新:5.1.6.1相关的管理或服务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5.1.6.2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修订或废除。5.1.6.3本公司的发展规划作调整或开发建设发生较大变化。5.1.6.4定期测量结果发生变化。5.1.6.5材料、设施或设备发生变更。5.1.6.6发生了紧急情况或安全事故。5.1.6.7相关方有建议或抱怨。5.2在进行危害因素评价时应考虑以下方法:各部门负责人对各自辨识出的危害因素逐一进行评价,评价时可采

4、用是非判断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进行。5.2.1是非判断法,凡属于以下情况之一者就可以直接评价为重要危害因素:5.2.1.2违反相关的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5.2.1.3可能在紧急情况下产生重大危害影响或人员伤亡的。5.2.1.4违反相关方的合理要求或相关方有严重的合理抱怨的。 5.2.5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不能用是非判断法直接评价的,可以采用半定量计算法,也即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每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采用如下方法:表一:定性量度或可能性程度描述说明I大致确定事件可能在多数情况下发生II可能事件有时可能发生III可能性不高事件只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IV罕见事件仅在很少的情况下发生V极不可能事

5、件极少的情况下发生表二:后果或影响定性量度程度描述说明1微不足道轻微损伤,不需接受医疗,在泄漏初期得到控制,没有经济损失2轻微轻微损伤,现场泄漏立即得到控制,轻微经济损失3中度接受初步医疗便可,现场泄漏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经济损失不大4高度需接受医疗,现场泄漏可在外界协助下得到控制,经济损失较大5灾难性死亡,严重骨折,长久性的病害,有毒气体泄漏,经济损失巨大注:所用之量度准则应反映公司及所研究的清洁活动的需要和性质。表三: 定性风险分析图表 - 风险程度 (以鉴定高风险工作)可能性后果微不足道1轻微2中度3高度4灾难性5大致确定ICCDEE可能IIBCCDE可能性不高IIIABCDE罕见IV

6、AABCD极不可能VAABCC注:类别数目应反映研究的需要。说明:E = 极高风险;要立刻停止有关工作,直到风险减低。在风险减低前有关工作须完全禁止进行。注:不符合安全法规要求,或根据沟通与信息交流控制程序中外部团体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列作极高风险优先评定。D= 高风险;要停止有关工作,直到风险减低。如有关工作现正在进行中,须提供有效监控及紧急应变程序。C = 中等风险;须规定有关管理职责及指引把危害控制,或在可行下进一步减低风险,如有关风险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应作进一步危害评估及加强控制。B= 可接受的风险;按惯常运作管理,在不影响成本下可作进一步改善。A= 微不足道的风险;无须作任何行动,

7、按惯常运作。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指定为若干间值,如下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较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能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情况定为10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内偶尔暴露2每月

8、内偶尔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极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分数规定为1,其它情况数值为1100之间,如下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5.2.6危险等级划分依据风险值D来确定风险级别,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下表内容可作为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危险等级划分(D)D值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程度320

9、第一级极高风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第二级高风险需立即整改70160第三级中等风险需要整改2070第四级一般风险需要注意20第五级微不足道的风险可以接受 5.2.7根据D值决定危害因素是否为可接受的风险:共分为五等级,D值在70分以下的危害因素为可接受的风险。D值在70分以上者为不可接受的风险。a第一级:320分以上,为极高风险,立刻停止有关工作,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直到风险减低,在风险减低前有关工作须完全禁止进行。b第二级:160320分,为高风险;要停止有关工作,直到风险减低,如有关工作现正在进行中,须提供有效监控及紧急应变程序。c第三级:70160分,为中等风险;须规定有关管理职责及指

10、引把危害控制,或在可行下进一步减低风险,运作中控制。d第四级:2070分,为一般风险;按惯常运作管理,在不影响成本下可作进一步改善。e第五级:20分以下,为微不足道的风险;无须作任何行动,按惯常运作。 5.3修订5.3.1重要危害因素及风险评价记录应保持其适用性,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重新执行鉴定重要性及优先等级,以更新记录:5.3.1.1公司产品服务或活动有变更的;5.3.1.2法律法规变更时;5.3.1.3项目新改扩建时;5.3.1.4采用纠正预防措施时须对可能带来的危害因素作风险评估。5.3.1.5相关团体意见或要求改变的。5.3.1.6主要客户意见改变时。6 支持性文件: 沟通与信息交流控制程序7 记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8.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