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120. 25CCS P 15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8452024黑龙江省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范2024 -09- 29 实施2024 -08- 30 发布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 次前言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预警等级25基本要求26信息的发布27信息的归档3附录A (规范性)地震预警图标及展示要求 4附录B (规范性)地震预警报警声及展示要求 6参考文献 8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
2、件由黑龙江省地震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地震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春、张永刚、孟令升、郭悦立、张雁翔、王宁、程可、徐建权、郝咏梅、高 峰、刘长生、李永生、石伟、刘爱华、李冬妮、张天雷、徐德禹、马龙辰,周晨。黑龙江省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震预警等级、基本要求、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和归档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18207. 1防震减
3、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 18207. 2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DB/T 592015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烈度仪3术语和定义GB/T 18207. 1和GB/T 18207. 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地震预警地震发生后,对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地震动进行预测和报警。来源:DB/T 592015, 3. 1,43.2预测地震烈度在地震过程中,根据地震台站观测数据预测的地震影响区的地震动可能强度。 3.3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向指定区域或类型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对象等发出满足限定条件的地震预警信息的行为。3.4第三方转发经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授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
4、组织。3.5一般用户利用地震预警信息实施人员疏散避险行动的用户。注:包括:学校、医院、商城、车站、施工现场等人员密集场所。3.6专业用户利用地震预警信息进行应急决策或实施紧急处置的单位。注:包括:政府机构、铁路、危化企业、生产企业、重大工程、运行控制中心等。4预警等级4.1 根据预测地震烈度的不同,将地震预警等级由强到弱分为四级,依次为I级、级、In级和IV 级,并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分别表示,红色表示I级预警,橙色表示级预警,黄色表示In级 预警,蓝色表示IV级预警。4.2 地震预警等级与预测地震烈度对应关系详见表1。表1地震预警等级划分地震预警等级等级颜色预测地震烈度I级红色27度I
5、I级橙色5度、6度III级黄色3度、4度IV级蓝色3度5基本要求5.1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主体为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5.2 对一般用户,当预警等级为I级和级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信息(预警声音报警、语音 播报地震信息、避险指导信息以及读秒倒计时);当预警等级小于或等于In级时,提供无地震预警声 音的信息(语音播报地震信息、避险指导信息以及读秒倒计时)。对专业用户,可与发布主体约定具体 的发布条件。5. 3地震预警信息应优先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区和地震预警等级较高的地区发布。5.4第三方转发者在提供地震预警信息转发服务时,应符合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相关技术要求,同时 保证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
6、安全性、时效性、可达性和有效性。6信息的发布6.1 发布内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地震基本参数服务产出,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经纬度、参考地名)、地震震级、预测震 中地震烈度、源信息产出单位、源信息产出时间等; 地震预警终端所在位置的预警时间和预测地震烈度服务产出,常用于第三方转发者或地震预警 终端不具备此计算功能的场景; 基于空间网格的预警时间和预测烈度服务产出,常用于网格区域匹配的场景。6. 2发布方式7. 2.1预警信息的基本发布方式:电视媒体;广播音频;手机APP;互联网(网站、网络平台等);专用终端;其他途径。1.1.2 第三方机构转发:不应删改地震预警源信息数据事
7、项;发布主体可授权第三方并与其签订转发服务协议,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约定具体的 定制服务。1.1.3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实行动态更新发布方式。6.3 发布策略一般用户: 当预警等级达到IV级时,可提供无地震预警声音的蓝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 当预警等级达到III级时,提供无地震预警声音的黄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 当预警等级达到级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橙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 当预警等级达到I级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红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6.4 发布流程当达到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条件时,应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发布、更新或撤销,第三方可进行 地震预警信息转发。6.5 信息更新及撤销6. 5.
8、1当预测地震烈度提高1度时,应向一般用户进行地震预警信息更新发布。1.5.2 按约定条件向专业用户进行信息更新。1.5.3 受人为、技术、不可抗力等因素干扰,在地震未真实发生的情况下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应通 过原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地震预警撤销信息。6. 6信息展示方式7. 6.1地震预警图标及展示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8. 6. 2地震预警报警声及展示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9. 6.3预警信息的发布可采取单一方式或组合方式。7信息的归档7.1 发布(转发)方和第三方应对地震预警信息进行归档。7.2 归档内容应包括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地震预警等级、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地 震预
9、警等级调整或解除、解除预警的事由、调整或解除的时间、相关措施和联系电话等内容。7.3 应对地震预警源信息的接收、发布(转发)以及发布终端接收情况进行不间断跟踪记录;不可随 意更改、删除日志。7.4 应对日志进行备份,备份时间应不低于5年。7.5 应定期对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附录A(规范性)地震预警图标及展示要求A. 1图标颜色地震预警图标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见表A. 1。表A. 1地震预警图标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颜色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深灰浅灰颜色标号7. 5R4. 5/125YR6. 5/145Y 8/127. 5PB 5/145G 7/12N9. 5N4. 0N8. 0注:表中
10、的色度值采用的是GB/T 156082006中附录A中国颜色体系颜色样片坐标标准值。A.2图标样式地震蓝色预警图标的展示要求见图A. 1,其他等级预警图标应遵循图A. 1中给出的展示要求。06d7d图A.1地震蓝色预警信号图标展示要求a)预警图标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6:5;b)预警图标为统一整体,由四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用深灰色线条隔开。左上部底色为浅灰色, 右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底色均为预警等级颜色(见图A.2);c)红色和橙色预警图标的左上部图形符号为带震动线的震裂单层房屋建筑,图形颜色为预警等级 颜色;右上部为“地震”二字,各占一行,文字颜色为白色;左下部简体中文表示预警等级颜色,文
11、字 颜色为白色;右下部的英文为“地震”英文翻译“EARTHQUAKE,文字颜色为白色(见图A.2a、图A. 2 b);d)黄色和蓝色预警图标的左上部图形符号为带震动线的完好单层房屋建筑,图形颜色为预警等级 颜色;其余部分与C)中描述的相同(见图A.2 c、图A. 1)。abc图A. 2地震预警图标示例附录B(规范性)地震预警报警声及展示要求B.1地震预警报警声及展示要求报警声音由主音和辅音组成,其中主音和辅音总时长2. 50so主音由5个在OHZ600OHZ之间变化的频率信号叠加组成,时长2. 00s;辅助音位于主音之后, 与主音间隔0. 10s,由2个频率分别为IOOOHz和3000Hz的合
12、成信号混叠组成,每个辅助音时长 0. 10s,相邻辅助音间隔0. 10s;预警声音的音频图像表示方法见图B. 1和图B. 20图B.1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和辅助音频谱示意图图B. 2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和辅助音时域波形示意图主音分别为频率快速上升、频率缓慢下降、频率快速下降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分别 为0.0OoS0.325s、0.325s1.413s和1. 413s2. 000s,各阶段关键点数据及频谱详见表B. 1和图B. Io表B.1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各阶段关键数据点频率曲线 编号起始点频率最高点快速下降起点终点采样点频率(Hz)采样点频率(Hz)采样点频率(Hz)采样点频率(Hz)101
13、064520052882260048283200010642084052004175226003812320008403061652003061226002795320006164039252001948226001779320003925014052006962260063532000140参考文献1 GB/T 15608中国颜色体系2 GB 17740地震震级的规定3 GB/T 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4 GB/T 22568公共地震信息发布5 GB/T 24362地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与标志6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中国地震预警网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指南(内部试行)的通知(中震服发(2021) 4号)7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技术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