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副省长在2024年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 产力专题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省新型工业化 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加快培育新质 生产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我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内涵及特 征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内涵。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 产力概念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应具有过程工业的鲜明特征 和新质生产力的“新特点”。明晰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内 涵,有助于其在*过程工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一是过程 工业新质生产力起点在“置”,强调颠覆性创新。过程工业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颠覆性创新形成过程工业发展的驱动 力,以高新技术促进传统工业过程结构转型,摆脱产能过乘k 竞争加剧、盈利减少、成本上升的恶性循环,满足如新能源、 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等新兴领域差异化、高端化、精细化 的市场需求。二是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过程在“智”,强调 流程智能化。借助工业设备更新契机筑牢过程工业数字化底 座,依托多元数据构建过程工业生产大模型,融合现代信息 技术与过程控制新方法,智能化控制生产全过程,提高生产 过程的安全性,实现过程工业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智能 化。三是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治”,强调绿
3、色化治 理。传统的过程工业具有能耗高、污染高、毒性高和资源利 用率低的“三高一低”特征。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绿色 低碳发展为导向,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并推动绿色科技在过 程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原材料替代,淘汰落后的高污染工艺; 通过先进流程再造,降低过程能耗;通过废水、废气、固废 的资源回用,实现过程绿色低碳发展。四是过程工业新质生 产力终点在“质”,强调产品高端化。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 强调产品的高端化,对接下游产业的高端化需求。因此,迫 切需要发展一批前沿的共性技术,如膜分离、微反应、精密 传感器、绿色生物制造等,突破一批高附加值、卡脖子的新 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满足国
4、内 新兴市场需求。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特征。一是具有创新性。传统生产力 强调多要素投入,呈现水平型扩张,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对 外界科技要素变化不敏感。新质生产力更强调颠覆式科技创 新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依托颠覆性创新形成一批科技创新技 术集群,实现产业革命性进步,满足产业高端化需求。二是 强调数字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 数字李生、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在不 同行业催生了新业态,深刻地改变了不同行业运作模式。在 过程工业领域,信息技术不断赋能生产设备以及基础设施, 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升高,海量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并 通过设备、人员等要素连接,结合大数据、优化算
5、法,支撑 过程工业全流程智能化,实现提质增效。三是强调绿色化。 传统的生产力强调改造自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将人与自然 对立,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的不可持续。过程工业新质生产 力则是强调绿色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提升过程工 业生产力水平,减少过程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实现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发展 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超越了传统生产力的定义。四是具有 安全性。生产力的发展宗旨是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新质生产力也必定包含人本属性。安全是人本属性最基 础和最本质的要求。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趋势,安全则是其必不可少的属
6、性。二、明确形式,切实增强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紧迫 性*具有良好的过程工业产业基础,化工、新材料、节能环 保、生物医药等过程工业的产业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据* 省企业联合会统计,2023年度*企业营业收入十强榜单中过 程工业企业占据八席。化工行业是过程工业的典型代表之一, *化工企业数量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数的7%,生产的醋酸、 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醍等化工产品产能 处于全国第一,氟化工、传统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等产能 处于全国前列。此外,*是中国最大的医药成品生产地,医 药制造业产值是*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有基础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同时,新形势下党和国
7、家 对过程工业提出的新要求,也迫切需要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 产力。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需求旺盛双向对冲,要求过程工业高 端化转型。*过程工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 的现象,结构性矛盾尚未发生根本变化。比如,虽然*是化 工强省,但是化工行业仍然以通用合成材料、传统精细化学 品等产品为主。然而,传统化工行业需求量疲软严重影响* 化工行业发展。2023年,*农药化工行业产品产量减少了 3. 8%,硫酸产量减少了 6. 8%,盐酸产量减少了 4. 4%o近年 来,新兴技术引领了不同领域高速发展,精细化学品、新材 料等高端产品需求旺盛,下游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 高端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导
8、致过程工业的结构性矛盾。 据统计,2023年,*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 上工业比重达49. 9%,超过5.1万家,已建国家高新技术产 业化基地和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82个。*高新技术的发展依 赖过程工业的发展,也对过程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 过程工业高端化。同时,过程工业的高端技术面临国际封锁, 进一步加剧了过程工业高端产品短缺现象。过程工业新质生 产力的本质属性就是颠覆性创新技术引领的过程工业产业 发展,强调先进技术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突破性的创新 满足高端产品的生产需求。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与过程工业先发劣势双向落差,要求过 程工业智能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数字李
9、 生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促进了不同领域的产业 变革。黑灯工厂、无人工厂、智慧供应链等新的生产业态又 给不同领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新兴技术与新兴业态相互 补充,共力发展,赋能多个行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 过程工业作为重工业,发展较早,出现先发劣势,与现有新 兴技术与生产形态差距越发明显,难以嵌套新兴技术。过程 工业新质生产力就是通过新兴技术赋能过程工业智能化,提 高生产效能,是安全化、绿色化、高端化的依托。国家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求与过程工业高危 性双向矛盾,要求过程工业提升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大提出 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至 关重要的位置,要求
10、各级党委各级政府机关重视安全工作。 传统过程工业是高危性行业,具有高毒性、高污染性、高破 坏性等特征,事故涉及面广,影响区域大,波及范围广,持 续时间长,是各级政府监管的重中之重。过程工业新质生产 力是以本质安全为核心,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全过程的监 管能力,形成明晰的安全责任全覆盖,精细管理全方位,过 程监管全视角的现代化过程工业安全保障体系。环保政策层层递进与过程工业高能耗属性双向冲突,要求 过程工业低碳流程再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 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印发了关于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业领域碳达峰
11、实施 方案等政策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制造方案。在此基础上,* 又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如省政府关于推 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及*省“十四五”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规划等。过程工业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特性, 是国家、省、市多个政策的重叠重点关注领域。过程工业新 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生产力,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是 实现过程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契机,关键在于创新绿色低碳 流程,提高过程工业全流程的绿色水平。三、聚力攻坚,不断汇聚因地制宜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 力的工作合力*因地制宜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要立足*产业现状 和特征,充分调动科技
12、创新资源,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 级重点平台载体的创新优势,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和优化 协同创新机制,激活创新主体的原动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 化和落地,高水平开展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过程工业智能化、 高端化、绿色化以及安全化。加强高水平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 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高校是 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过程工业优势院校必须肩负过程工 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任。一是面向过程工业需求,构建人 才一学科一产业互动模式。瞄准过程工业高质量发展,本着 “立足教学、教研并举、面向转型、产学合作”的原则,积
13、极实践新工科理念,整合学校及企业的优势资源,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接,加强 人才一学科一产业联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产业转 型升级。二是创建“理论一技术一产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 式。面向*省重点行业集群,积极探索专业化人才的定制化 分类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结合过程工业 发展需要,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高校为主体,联合新型 研发机构、学科型公司、行业企业、设计院等社会力量,在 创新实践过程中培养专业化人才。比如,南京工业大学与南 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建了国家级膜产业学院,面向 过程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围绕膜材料开发、膜过程设计和膜 工程应
14、用等细分方向开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分 类培养,构建了 “基础科学研究一共性技术开发一成果产业 化”人才培养路径,通过科产教深度融合,打造膜领域专业 化人才培养高地。优化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与机制。过程工业是一个动态 交织、系统庞大且错综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学科主体多元、 技术集成度高。过程工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 全化”面临问题多,攻关难度大,构建有组织科研、多学科 协同创新模式显得尤为关键。一是着力于协作大平台建设。 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资 源高度聚焦在战略性新材料、绿色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领 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上。通过深度参与和融入
15、国 家战略性科技工程项目,积极打造科研集群力量,构建高效 的协同创新平台,确保科研攻关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二是着 力于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和机构间壁垒。以跨学科研究重大科 研任务为纽带,汇聚化工、生物、安全、智能制造等多个学 科的领军学者与青年才俊,为过程工业的智能化、高端化、 绿色化及安全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聚焦国家 双碳战略,通过大团队通力协作,南京工业大学开发系列低 碳流程再造新工艺和新技术,为过程工业的节能减排提供重 要技术支撑。创制出系列变革性膜材料,应用在过程工业中 可节约能耗60%以上,使我国无机膜产业市场份额从国内空 白到国际前三。通过有组织科研开发出“全球首套膜法制浆
16、尾水零排放成套工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 书记对此高度肯定,并嘱咐要多开展这样的科研攻关。完善创新链条的特色专业平台体系。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 是一个复合体,既要加强基础创新研究,又要推动科技成果 转化落地。在基础创新研究方面,面向*过程工业发展需求, 需要主动对接国家实验室,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资源,加 快高水平科研产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面向*产业发展 特色,构建校企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和平台,促进高校科研 成果的产业化,完善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例如, 南京工业大学通过“引企入校”建立一批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促进校企
17、融合,通过联合攻关产生面向*化工企业需求的科 研成果。引入校外化工设计院,共建低碳流程再造与创新设 计平台,以化工学科为主体,通过协同机械、电控、安全等 学科,打造一个开放式学科交叉载体,通过整合优势学科的 原创成果和核心技术,开发创新工艺包和重大工程,提供过 程工业低碳流程解决方案。打造新型研发平台载体,通过“一 所两制”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源协同攻关,推动科研创新 生根落地,并产出标志性重大成果,支撑化工产业的转型升 级。畅通人才一教育一科技良性循环。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 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联动发展。塑造过程 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必须聚焦其创新性、智能化、绿 色化和产品
18、高端化内涵特征,以教育为基石,科技为引擎, 人才为动力,畅通三者间良性循环。一是以现代教育为前提。 面向*过程工业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布局智能制造、低碳流 程再造等新兴学科方向,与时俱进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为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输送急需的精英。二是以科技创新为 内驱力。面向国家战略和卡脖子问题导入创新项目,集聚国 家级创新团队和平台资源,打造过程工业领域创新高地,以 科技创新驱动过程工业转型升级。三是以人才作为链接。教 育是人才发展前提,科技是人才发展的目的。面向*产业发 展,以科技创新需求作为正向反馈传递给人才发展,通过对 接化工产业集群、对接科学技术迭代、对接智能化转型,引 导过程工业专业化人才不断学习科技前沿理论知识,适时调 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对于过程工业而言,这一良性 循环能够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 一个充满活力、高效运转的生态系统,推动过程工业向更高 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同志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 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 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