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臭剂浓度监测仪.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426011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臭剂浓度监测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臭剂浓度监测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臭剂浓度监测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臭剂浓度监测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臭剂浓度监测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1.140P 47CJ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5242018加臭剂浓度监测仪Gas odorant concentration monitor2018T(H)I 实施2018-03-08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 布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和型号14.1 分类14.2 型号25要求25.1 结构25.2 部件25.3 性能 36试验方法46.1 试验条件及仪器46.2 性能试验 47检验规则77.1 检验分类 77.2 出厂检验 77.3 型式检验 78标志和说明书88.1 标志88.2 说明书 89包装、运输和贮存89.

2、1 包装89.2 运输89.3 贮存8本标准按照GBT1.12009中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燃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普利莱(天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光正工业有限公司、上海维他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祖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毅丁、李晓先、朱立雄、刘逢、李福芬、张树文、卢革。加臭剂浓度监测仪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加臭剂浓度监测仪(以下简称监测仪)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标志和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最小工作温度范围在一 10C4(C,取气压力不大于0.

3、 1 MPa,为加臭装置、站控系 统等设备提供管道内加臭剂浓度监测数据的城镇燃气加臭剂浓度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836.12010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T 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 15322.22003可燃气体探测器第2部分:测量范围为0IOO%LEL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 测器CJ/T 4482014城镇燃气加臭装置HG/T 40952009化工用在线气相色谱仪3术语和定

4、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加臭剂浓度监测仪 gas odorant concentration monitor用于监测燃气管道内加臭剂浓度并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数据给相关平台或设备的装置。3.2探测器detector检测燃气中加臭剂浓度的电化学元件。3 处理器 processor处理和储存加臭剂浓度监测值的部件。3.4外壳shell包裹保护监测仪主体零部件的部件。4分类和型号 4.14.1.1 按安装方式监测仪分为在线式和便携式,代号分别为Z和B。4.1.2 按工作原理监测仪分为电化学、色谱和其他,代号分别为D、S和Q。4.2型号4 . 2.1型号编制5 .2.2示例在线安装方式

5、电化学原理的T型加臭剂浓度监测仪表示为:JCY-D-Z-To5要求5.1 结构5.1.1 监测仪主要部件应包括显示器、处理器、电源、外壳、检测单元和管道连接阀门组件等。5.1.2 监测仪应能现场显示加臭浓度的数值。5.1.3 外壳的所有黑色金属零件应做防腐处理,壳体内部元件和连接导线应安装牢固。5.1.4 壳体的内部接线端子上用于夹紧导线的螺母不应用于固定其他零件。5. 1.5在线式监测仪在出现故障、备电启动和备电欠压时,应有报警显示,并能区分故障类别代码。5.1 . 6电化学型监测仪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监测仪的探测器为本安型结构;在线式外机为隔爆型,便携式整机应为本安型;b)监测仪电线引入

6、装置应符合GB 3836. 12010附录A中A. 3的规定;c)监测仪外壳接线应采用耐泄痕指数应为b级的绝缘材料,其电气间隙不小于6 mm,爬电距离 不小于8 mmo5.1.7在线式色谱型监测仪还应符合HG/T 40952009中4. 2的规定。5.2 部件5.2.1 显示器5.2.1.1 应具有数字显示全部检测数据的功能。5.2.1.2 显示内容应在正前方1 m距离处清晰可见。5.2.2 处理器5.2.2.1 在线式监测仪的处理器应对加臭剂浓度采集器的信号和数据进行储存,应最少储存3次h,并 且储存的时间应不少于90 do5.2.2.2 在线式监测仪的处理器应具备存储功能,存储器应能最少输

7、出1次min加臭剂浓度信号给加 臭装置或数据平台。5.2.3 电源5.2.3.1 在线式监测仪应有不高于24 VDC外供电源的接口,外供电源波动15%的范围内。5.2.3.2 在线式监测仪应有自备电源,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不小于8 ho5.2.3.3 便携式监测仪供电的电池应符合GB 3836. 1的规定。5. 2. 3. 4便携式监测仪自备电源欠压时,应能够继续工作不少于15 min,或不低于10次检测。5.2.4 外壳5. 2.4.1外壳表面不应有粗糙不平和其他损伤。漆面应平整、光滑、均匀和色调一致,不应有斑点和黏 附物。5. 2. 4. 2外壳材质宜采用金属或阻燃材料,密封件部位

8、应紧固。5.2.4.3电化学在线式外壳防护等级应为IP65。5.2.4.4色谱式外壳防护等级应为IP20。5.2.5 检测单元及附件5.2.5.1 电化学型探测器护套管材质应为OCrI8Ni9Ti不锈钢,壁厚不小于2 mm,进气口应设不低于300目且丝径不小于0.045 mm的不锈钢金属网,且应符合CJ/T 4482014中5. 1. 5的规定。5.2.5.2 色谱型监测仪应符合HG/T 40952009中4. 3的规定。5.3 性能5. 3.1精度监测仪应符合下列要求:a)示值误差:5%FS;b)示值漂移:小于示值误差;c)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5. 3.2响应时间电化学型监测仪响

9、应时间不应大于60 s,色谱型监测仪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80 So6. 3.3高低温精度在线式监测仪经6. 2. 3试验后应符合5. 3. Ia)的规定。注:5.3.35. 3.9可只做50%的标准气。7. 3.4高低温交变在线式监测仪经6. 2. 4试验后应符合5. 3. Ia)的规定。8. 3. 5耐冲击在线式电化学型监测仪经6. 2. 5试验后不应有结构性损坏,并应符合5. 3. Ia)的规定。5.3.6 电化学便携式监测仪经6. 2. 6试验后应符合5. 3. Ia)的规定。5.3.7 监测仪经6. 2. 7试验后不应有机械损坏,并在试验后应符合5. 3. Ia)的规定。5.3.8 盐雾

10、试验露天设置的监测仪经6. 2. 8试验后不应有生锈、裂纹及其他有害缺陷。5.3.9 电磁兼容监测仪经6. 2. 9试验时不应发生故障,并在试验后应符合5. 3. Ia)的规定。6试验方法6.1 试验条件及仪器6.1.1 实验室温度为(20 10) C,每次试验过程中室温波动应小于5;大气压力为(86106)kPa。6.1.2 标准气应符合下列要求:a)标准气的种类、量程及气体流速应符合生产商声明;b)有证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S3%(k=2);c) 浓度应为量程20%、50%和80%;d)平衡气:氮气或甲烷;e)零点气:高纯氮气。6.1.3试验仪器或装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或采用同等以上

11、进度等级的试验仪器及装置。表1试验仪器或装置试验项目试验仪器或装置名称试验仪器或装置要求量程精度实验室大气压力计满足测量大气压力要求(80120) kPa+2. 5 kPa温度计满足测量环境温度等要求(1050) 分度值:0.2 结构游标卡尺(050)mm0. Ol mm电源稳压电源电压连续可调(0-36) V分度值:0. 1 V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2 V/20 V/200 V3位半以上响应时间秒表测量时间99分分度值:0.01 s温度试验高、低温箱符合5. 3. 3、5. 3. 4的规定(-20-60) 1 冲击试验耐冲击试验装置符合图1的要求振动试验振动台水平振动频率10 Hz,振幅5

12、 mm, 上下、左右0. 1 Hz电磁兼容试验符合GB 15322. 2的规定6.2性能试验6.2.1 精度试验6.2.1.1 越窿陲打开监测仪电源仪器稳定Iomin后,用零点气和量程80%的标准气校准监测仪的零点和示值,然后依次通入浓度分别为量程20%和50%的标准气,记录稳定后的示值,每种标准气重复上述步骤3次, 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示值,各点浓度的示值误差按式计算,并取最大值为示值误差:E J (1)式中:E.第i次测量的示值误差,%;C 每种浓度标准气三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C8气体标准物质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R 量程,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

13、mgm3 o6. 2.1.2示值漂移试验漂移包括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通入零点气体,读取稳定初始示值,再通入浓度为量程80%的标准气,读取稳定标准气示值,撤去 标准气。便携式监测仪连续运行1 h,每间隔10 min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在线式监测仪连续运行6h,每 间隔Ih重复上述步骤1次,同时记录仪器显示值。按式和式分别计算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取 绝对值最大的值为仪器的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式中:Z,第i个零点漂移,%;X 零点气第i次测量示值(%);Xzo零点气初始示值();R量程(%); S第i个量程漂移(%);Xn 标准气第i次测量示值(%);X5 o标准气初始示值(%)。6. 2.1.3测量

14、重复性试验连续测量6次,标准偏差按式计算:通入量程80%左右的标准气,待示值稳定后,记录测量值,式中:C 为标准偏差;n测量次数,n=6;A 一6次测量的平均值A;第i次测量的测量浓度值。6. 2.2响应时间试验电化学型监测仪通入零点气体使仪器回到零点后,再通入浓度约为量程80%的标准气,记录稳定 后的示值。然后通入零点气体,待仪器回零后,再通入上述浓度的标准气,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当仪器示 值到达上一次稳定示值的90%时停止计时,记录秒表读数即为响应时间。重复测量3次,取3次测得 值的算术平均值为仪器的响应时间。色谱型监测仪开机稳定后,通入量程8诙的标准气,点击运行按钮,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当反

15、应结 束记录时间。重复测量3次,取3次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为仪器的响应时间。6.2.3 高低温精度试验监测仪置于TOC温度下1 h后进行精度试验,后在室温状态下放置30 min,再将监测仪置于 40温度下1 h后进行精度试验,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 3. 3的要求。6.2.4 高低温交变试验监测仪置于制造商声称的不高于(T02)C的最低适用温度下放置2 h,在室温状态下放置 30 min,再在制造商声称的不低于(402)。C的最高适用温度下放置2 h。以上为1个周期,经反复 10个周期后,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 3. 4的要求。6.2.5 耐冲击试验按图1所示,将监测仪固定,对监测仪外壳侧面

16、高度的1/2处施加13. 5J的冲击功,冲击功按式 计算,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 3. 5的要求:E=mLg(l-cosa)(5)式中:E冲击功,单位为焦耳(J);m重锤质量,单位为千克(kg);L重锤回转轴中心到重心的距离,单位为米(m);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a重锤上扬角度。6.2.6 螭邮监测仪在无包装背面朝下情况下,在1 m高度从静止跌落到平坦坚硬的水平水泥表面上,检查试 验结果是否符合5. 3. 6的要求。6.2.7 振m监测仪按运输要求捆扎好,水平放置在振动机上,在振幅5 mm、频率20 Hz、上下、左右方向各振 动30 min,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 3

17、 7的规定。6. 2.8盐雾试验将监测仪的金属外壳浸泡在3 L的20%氯化钠溶液和10 mL的1%亚硝酸钠溶液的混合液中,在 大气压力下将溶液的温度升至沸点,在沸腾的液体中浸泡14h后取出,检查实验结果是否符合5. 3. 8的 规定。6. 2.9电磁兼容试验试验按GB 15322.22003中6. 16. 3.16. 16. 3. 5的规定进行,按表2规定的扫描频率至少进行一 次全频率范围扫描,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 3. 9的规定。表2电磁兼容试验条件试验名称试验参数试验条件工作状态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场强/(Vm)10正常监视状态频率范围/MHz801000扫描速率 十倍频程每秒1

18、510调制幅度80% (1 kHz,正弦)6.2.10电源及报警试验模拟故障发生的情况、切断主电源和备电电压降至厂商生声明值或额定电压70%时,报警功能启 动;并模拟电池欠压情况,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1. 5、5. 2. 3. 2、5. 2. 3.4的要求。7检验规则1.1 检验分类监测仪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1.2 出厂检验每台监测仪的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外观、显示功能、示值误差、报警和响应时间。1.3 型式检验7 . 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试制的产品;b)正常生产每3年进行一次;c)防爆合格证期满时;d)停产1年以上,恢复新生产时;e)国家法定监督部门提

19、出型式检验时;D当产品在材料、结构或工艺更改、可能影响到产品的性能时。8 .3.2型式检验的项目应为第4章、第5章、第8章规定的要求。8标志和说明书8.1 标志每台监测仪应有固定的标牌,并标明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和型号;b)检测介质、量程及燃气流速;c)工作电压和功率;d)防爆等级;e)生产单位名称;f)生产日期和出厂编号;g)最高工作压力。8.2 说明书8.2.1 产品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 9969的规定。8.2.2 产品说明书中应有设备安装图。8.2.3 说明书中应注明产品使用寿命,传感器更换周期等内容。9包装、运输和贮存9.1 包装9.1.1 包装箱标识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并标出下列内容:a)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b)产品名称和型号;c)产品外形尺寸规格;d)加包装箱总质量(kg);e)出厂日期。9.1.2 包装应采取防水和防震措施,并保证在正常运输中产品不受损坏。9.1.3 每个包装内应有装箱清单、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文件。9.2运输时应防水和撞击,装卸应防止跌落和碰撞。9.3 贮存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