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通关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6076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通关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通关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通关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通关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通关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通关题库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节牙体解剖生理1.下列牙齿演化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牙数从少到多B.牙根从无到有C.从多列牙到双列牙D.从同形牙到异形牙E.从分散到集中2.下列恒牙萌出顺序,正确的是A.I IIIVIII VVIVIIVIIIB. I IIIII IV VVIVIIVIIIC. VI I II IV VIIIVI11 VIID. VI IIIV IIIIVVIIVIIIE. VI IIIIV IIIVVIIVIII3.下列关于下颌尖牙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A.近中牙尖崎较远中牙尖崎短B.唇面五边形C.牙尖偏近中D.舌轴崎较上尖牙显著E.发育沟不明显4.下列对轴崎的

2、解释,正确的是A.牙釉质上的长形线状隆起B.轴面与轴面相交所形成的长形线状隆起C.在唇、颊面上的长形线状隆起D.在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形隆起E.给面与轴面相交的长形隆起5 .牙的功能不包括A.切割食物的功能B,捣碎和磨细食物C.发音和言语功能D.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E.保持口腔清洁6 .下列关于牙齿萌出的生理特点,错误的是A.在一定时间内萌出B.同颌同名牙左侧萌出早于右侧C.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牙D.男女同龄人萌出情况不相同E.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7 .根管最狭窄的地方是A.约距根尖孔InmI处8 .约距根尖Imm处C.约在根中1 / 3与根尖1 / 3交界处D.约在根管口处E.约在根尖

3、孔处8.开髓时,容易发生髓室底穿通的牙是A.下颌第一磨牙8 .上颌第一磨牙C.下颌第一前磨牙D.上颌第一前磨牙E.上颌第二磨牙9 .解剖牙冠是指A.由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10 被牙龈覆盖的部分B.远中尖口C.近中舌尖D.远中舌尖E .远中颊尖19.下列关于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的区别,错误的是A.上颌侧切牙唇面较窄小、圆突B.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深C.上颌侧切牙切缘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大D.上颌侧切牙近中切角似锐角E.上颌侧切牙根长与冠长相近20 .下列关于下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见近中面沟B.颊面五边形C.颊尖明显大于舌尖D.可见横崎E.牙冠舌倾21 .下列符合下颌第一乳磨

4、牙特点的是A.面似以近中缘为底的三角形B.颊面远中缘长于近中缘C.近中颊颈崎特别突出D.颊面似以远中缘为底的三角形E.牙根细长,分叉度小22 .下列对牙根的解释,正确的是A.固定在牙槽窝内的部分B.支持的部分C.被牙骨质所包裹的牙体部分D.被牙本质所包裹的牙体部分E.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23.下列关于乳牙萌出顺序,正确的是A. I II V IV IIIB. I II III V IVC. I II IV III VD.V I II IV IIIE. I II V III IV1 .【答案】A【解析】牙演化的特点: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 右)。牙根从无到有。从多牙列到双牙列。从同形牙

5、到异形牙。 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 牙附着颌骨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2 .【答案】E【解析】恒牙萌出顺序:上颌多为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 第一前磨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下颌多为第 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 牙、第三磨牙,上述为乳恒牙正常萌出的大致顺序,不同个体可能有 差异。3 .【答案D【解析】上颌尖牙颈崎、轴崎和舌隆突较明显、舌窝较深;下颌 尖牙颈峰、轴崎和舌隆突不明显,舌窝较浅。4 .【答案D【解析】轴崎是在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5 .【答案】E【解析】牙的功能

6、阻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正常外形。6 .【签案】B【解析】牙萌出的生理特点:时间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左右对称萌出。中线左右同颌的同名牙几乎同 时萌出。下颌早于上颌。下颌牙的萌出要比上颌的同名牙早。因此 选择Bo7 .【答案】A【解析】根管最狭窄处不在根尖孔,而是距根尖孔约InInl处。8 .【答案】A【解析】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顶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底在颈 缘下2mm。髓室顶和髓室底之间相距不到2mm,髓室底距根分叉处约 2mm,容易发生髓室底穿通9 .【答案】A【解析】解剖牙冠是指由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与临床牙冠有区 别,临床牙冠是我们肉眼所见的牙冠。10 .【答案

7、C【解析】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唇舌剖面观:呈梭形,平颈缘 处髓腔唇舌径最大,自颈缘向切崎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 / 3 处,向根尖方向亦缩小。尖牙髓腔向切端方向很窄很尖,根管的唇舌 径较大直到根尖1/3才变窄,到根尖孔处显著缩小,但仍大于切牙。 近远中剖面观:呈三角形,髓室顶位三角形底最宽处,接近牙冠中 1/3处。髓腔由颈缘向根尖逐渐缩小变细。尖牙近切端及根尖的髓 腔都很细小,其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11 .【答案】C【解析】乳牙髓腔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乳牙牙髓腔大,牙髓 治疗效果好。由于乳牙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备洞形时,应注 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侧壁。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

8、即开始 吸收,治疗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12 .【答案】A【解析】牙髓炎时感染的牙髓会通过根尖孔感染根尖组织,就是因为根尖孔狭小才容易导致根尖炎。根尖孔粗大的年轻恒牙不易引起 根尖炎13 .【答案】B【解析】上颌磨牙的髓腔解剖形态,为近中髓角较高,达到牙冠 高度的中1/3,远中髓角较低,达到牙冠高度的颈1/3,舌侧髓角短小。 这种解剖形态的临床使用意义为学员在制备烤瓷牙的预备时,需特别 防备近中髓角穿髓,尤其是年轻人的牙体预备时更需了解髓腔形态, 预防意外穿髓。髓腔解剖形态对于根管治疗术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 义。14 .【答案】C【解析】根管、管间侧支、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

9、分叉及副 根管,它们共同组成根管系统。管间侧支: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 支,可为12支,呈水平、弧形甚或呈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根 管侧支: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 本质、牙骨质,通向牙周膜,其通向牙周膜的孔,称为侧孔,根尖1 /3多见。根尖分歧与根尖分叉;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 时若根管仍存在,则称根尖分歧多见于前磨牙和磨牙。若根管不复存 在,则称根尖分叉(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小分 支)。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多见于磨牙。副根 管通向牙周膜的孔,称为副孔。15 .【答案】【解析】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三乳磨牙都与同颌的第一恒

10、磨 牙形态近似,位置又彼此相邻,很容易混淆,其特点如下:第二乳 磨牙的牙冠短小,色乳白。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崎 较突,牙冠由颈部向方缩小。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 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而下颌第一恒磨牙在此三尖中,以远中尖 最小。第二乳磨牙根干短,牙根向外张开。16 .【答案】C【解析】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态不同任何恒牙。颊面虽 为四边形,但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特短且突。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 近中颊颈崎最突。两颊尖之间有沟。舌面可见长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 小而圆的远中舌尖,近远中缘的长度约相等。两舌尖之间有沟。面为 不规则的四边形,近中边缘崎特短,近中颊、舌两尖相距较近

11、三角 崎相连,将面分成较小的近中窝及较大的远中窝。面的沟崎不清晰。 牙根:分近中及远中两根。17 .【答案】C【解析】第三磨牙的形态特点:上、下颌第三磨牙的形态、体积 和位置均可能发生变异。其共同特点为:副沟多,牙尖、边缘崎不明 显o牙根常融合为单根,但临床也可见有牙根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者。18 .【答案】B【解析】下颌第一磨牙略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颊缘 长于舌缘;近中缘较直,远中缘短而突,可见五个牙尖:近中颊尖、 远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远中尖最小。颊侧牙尖短 而网,舌侧牙尖长而锐,可见中央窝和近中窝。有三个点隙:中央点 隙、近中点隙和远中点隙。有五条发育沟:颖沟、

12、远中颊沟、舌沟、 近中沟和远中沟。19 .【答案】E【解析】上颌侧切牙外形基本与上颌中切牙相似,特点是体积稍 小,形态窄而长。与上颌中切牙形态的主要区别:唇面窄小而圆突, 近中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发育沟不如上颌中切牙明显。 舌面的边缘崎比中切牙明显,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隆突的 远中并延续到根面。邻面的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比中切牙 距切角远。牙根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 卵圆形。20 .【答案】A【解析】近中面沟是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形态21 .【答案】A【解析】下颌第一乳磨牙特点是颠面四边形近中边缘崎平直,远 中边缘靖却极短且突,远中边缘崎大于近中边缘崎

13、所以B、D选项 错误;面是似以近中缘为底的三角形,所以A选项正确;近中颊颈崎 突出,所以C选项不正确;牙根有近中、远中两个根,扁宽,分叉大, 所以E选项不正确。故本题选C。形态不同任何恒牙。颊面虽为四边 形,但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特短且突。近中颊尖犬于远中颊尖,近中 颊颈崎最突。两颊尖之间有沟。舌面可见长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小而 圆的远中舌尖,近远中缘的长度约相等。两舌尖之间有沟。面为不规 则的四边形,近中边缘崎特短,近中颊、舌两尖相距较近,三角崎相 连,将面分成较小的近中窝及较大的远中窝。面的沟崎不清晰。22 .【答案】C【解析】牙根有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 由牙骨质覆盖的

14、部分,也是牙体的支持部分。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 内不能看见的部分,以龈缘为界。23 .【答案】C【解析】乳牙萌出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 尖牙、第二乳磨牙。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节牙合与颌体L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A.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B.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C.正常牙列、异常牙列D.正常恒牙列、异常恒牙列E.以上都不是2 .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B.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C.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D.在切牙段较平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3 .下列乳牙胎期间特征,不包括A.无明显倾斜B.曲线

15、不明显C.平齐末端D.牙列拥挤E.深覆幺合4 . Bennett运动是指A.下颌的侧方运动B.下颌的前伸运动C.下颌的边缘运动D.下颌的开闭运动E.下颌的功能运动5 . MPP与ICP属于D. 2-8 岁E. 6-12 岁(19-23题共用备选答案)A.牙尖交错位B.后退接触位C.下颌姿势位除中D.前伸位E.侧方胎位19 .牙位是指20 .下颌的主要功能位是21 .包含对刃给位的是22 .息止胎间隙出现在23 .歌突位于下颌窝中最后的位置是1 .【答案】B【解析】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2 .【答案】B【解析】Spee曲线;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崎、尖牙的牙尖以 及前磨

16、牙、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该曲线在切牙段 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于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往 后又逐渐升高。它表明下颌牙弓的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有规律 的凹面;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各牙的土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3 .【答案】D【解析】乳牙期间的特点:完整的乳牙约在2岁半时建成。从2 岁半至6岁,皆属乳牙时期。从2岁半至4岁期间的特征为:牙排 列紧密而无间隙。切缘及面尚无显著磨耗。上、下颌第二乳磨牙 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46岁期间的特征是:牙排 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牙的切缘及面产生显著磨耗。上、Al类B. II 类C. III 类D. A+BE.都

17、不是5 .唾液对食物的分解是通过A.氧化酶B.溶菌酶C.淀粉酶D.硫酸盐E.唾液腺素6 .磨耗的生理意义不包括A.消除早接触点B.减少牙周组织所受的侧向力C.降低临床牙冠长度D.避免前牙因后牙推动而拥挤E.减小深覆盖程度7 .唾液的功能不包括A.消化作用8 .吸收作用C.溶酶作用D.冲洗作用E.排泄作用8.前牙做循环作用的是A.切割食物B.刺穿食物C.撕裂食物【解析】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牙齿的功能性接触 面积:上、不颌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大小与咀嚼效率高低有密切关 系,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牙齿的形状、大小、数目、排列 等不正常,牙体,牙列的缺提均可导致咀嚼效率的降低,牙齿支持

18、 组织:由于局部或全身的疾患,使牙齿支持组织受到损害,牙周组织 的耐受力降低而影响咀嚼效率。鞭下颌关节疾患:影响下颌运动及 咀嚼肌的作用,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咀嚼功能。口腔内软硬组织的缺 损,手术或外伤等后遗症,均可影响咀嚼功能。其他:年老体弱、 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均可影响咀嚼功能。10 .【答案】D【解析】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称为咀嚼 效率。其影响因素有牙齿功能性接触面积、牙周组织、颍下颌关节疾 病、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疲劳、不良咀嚼习惯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牙齿功能面积的大小。【考点拓展】第9、10题都是考察嚼效率影响因素”考点,注意 考

19、点运用的灵活性。11 .【答案】D【解析】咀嚼肌力实际为升颌肌收缩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为 咀嚼力。最大力为牙周组织的所能耐受的最大力,最大力大小的顺序: 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 切牙 侧切牙。12 .【答案】A【解析】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 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根据咀嚼时下颌运动的轨迹图形,咀嚼 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的变化。轨迹图形似水滴形。时间变化快(开 口)筹慢(最大开口)一快(闭口)一慢(咬合接触)。一个咀嚼周 期所需时间平均为0.875秒,其中,咬胎接触时间平均为0.2秒,两D.翼内肌E.翼外肌13 .附着于下颌骨内斜线的肌肉

20、是A.二腹肌B.下颌舌骨肌C.频舌骨肌D.颇舌肌E.茎突舌骨肌11.下列关于翼外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翼外肌位于颍下窝B.翼外肌分为上下两头,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C.翼外肌的肌纤维斜向后下止于翼肌粗隆D.当左侧翼外肌出现病变,则向右偏颌时患者自觉疼痛剧烈E.由于翼外肌肌纤维的方向,当骸状突颈部骨折时,常牵拉歌状 突向前内方移位12.不属于咀嚼肌范畴的肌肉是A.咬肌B.颍肌C.翼内肌D.翼外肌E.茎突舌肌13.下列翼内肌起始或附着的骨,不包括A.上颌骨B.下颌骨C.腭骨D.蝶骨E.颍骨45 .悬吊下颌并保护进入下颌孔的血管、神经的是46 .防止下颌侧方脱位的是47 .突颈部骨折时,最可能伤及A

21、翼丛B.上颌动脉C.面动脉D.颈内动脉E.颈外动脉48 .面总静脉由A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而成B.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后支汇合面成C.上颌静脉和颐浅静脉汇合而成D.下颌后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汇合而成E.上颌静脉和耳后静脉汇合而成49 .翼丛位于A,尖牙窝B.颍下窝C.翼腭窝D.冀肌窝E.颍窝50 .下列关于口腔颌面颈部静脉的描述,有误的是A.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两类B.浅静脉接受浅层组织的血液,汇入深静脉C.静脉血主要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向心脏回流D.静脉的行径、分布大多与动脉完致E.面部静脉较少,变异相对较少51.上牙槽后动脉分布于D.额下动脉E.咽升动脉56 .下列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鉴

22、别要点中,不包括A.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B.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C.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D.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潮浅动脉暂时无搏动E.颈内动脉比颈外动脉粗57 .关于舌动脉,错误的叙述是A.平舌骨大角尖处,自颈外动脉前壁发出B.舌骨大角尖可作为寻找舌动脉起始位置的标志C.舌动脉在舌骨舌肌前缘处分为舌下动脉、舌深动脉两终支D.舌动脉在行程中以下领舌骨肌为界分为三段E.临床上可做舌动脉插管,灌注化学药物以治疗舌部的恶性肿瘤 58.上颌动脉又称为A.颍浅动脉B.面动脉C.颌外动脉D.颌内动脉E.眼动脉59.面动脉又称为A.眶下动脉B.上颌动脉C.颌外动脉D.颌内

23、动脉E.眼动脉60.以下动脉不是颈外动脉分支的是C.舌下神经D.三叉神经和面神经E.面神经和舌下神经74.面神经主干与乳突前缘的关系较恒定,一般在A.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ICnlB.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L 5cmC.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cmD.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 5CnIE.以上都不对75 .面神经主干是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长 度约为A. IcmB. 1. 5cmC. 2cmD. 2. 5cmE. 3cm(7677题共用备选答案)A.舌神经B.舌咽神经C.舌下神经D.鼓索神经E.下颌神经76 .支配舌体运动的是77 .支配舌后1/3感觉的是(7881题共用备选答案)A

24、翼下颌间隙B.下颌下间隙C.咬肌间隙D.额下间隙E.颗下间隙78 .位于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外侧面之间的是79 .有面动脉、面静脉通过的是80 .位于咀嚼肌与下颌支外侧骨壁之间的是81 .位于颅中窝底,借翼静脉丛与海绵窦相通的是1.【答案】A【解析】喙突是下颌骨的解剖结构;翼突为一对从蝶骨体与大翼【解析】翼外肌有上、下两头。上头起于蝶骨大翼的颗下面和颍 下崎,下头起于翼外板的外侧面,向后外方走行,止于牌状突颈部的 关节翼肌窝、关节囊和关节盘。功能:使下颌骨向前并降下颌骨。12 .【答案】E13 .【答案】E14 .【答案】15 .【答案】A【解析】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位于舌骨下方,有前后两

25、腹和 中间腱。后腹起自颍骨乳突切迹,向前下外止于中间腱。前腹起自下 颌骨二腹肌窝向后下止于中间腱。下颌舌骨肌:起自下颌舌骨线, 向后内,在中线处与对侧同名肌相互吻合,构成肌性口底,其最后部 纤维止于舌骨体的前面。颇舌骨肌:位于舌的下方和下颌舌骨肌上 方,中线两侧,起自须棘,向后止于舌骨体上部。茎突舌骨肌:位 于二腹肌后腹的上方,起自茎突,正于舌骨体和舌骨大角连接处。16 .【答案】E17 .【答案】E18 .【答案】D19 .【答案】D20 .【答案】C【解析】关节盘位于关节窝和醒状突之间,呈卵圆形,内外径大 于前后径。关节盘从前到后有四个分区。前带:较厚,表面有滑膜 覆盖。其前方有两个附着,

26、即颍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两个附着之间 有翼外肌上头的肌腱。中间带:最薄,位置介于关节结节后斜面和 牌状突前斜面之间,有滑膜覆盖。后带:最厚,位置介于牌状突横 崎和关节窝顶之间,有滑膜覆盖。后带的后缘位于叫状突横崎的上方。 双板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止于鼓鳞裂,即颍后附着;下层止于 牌状突后斜面的后端,即下颌后附着。两层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四段。颅中窝段:发出脑膜中神经,分布于硬脑膜。翼腭窝段: 发出额神经、蝶腭神经(包括鼻腭神经和腭前、腭中、腭后神经)和 上牙槽后神经。眶内段:上颌神经进入眶下裂后改称眶下神经,发 出上牙槽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面段:于眶下孔处发出睑下支、 鼻内侧支、鼻外侧支和

27、上唇支。35 .【答案】D36 .【答案】E37 .【答案】C【解析】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三种纤维,即运动纤维、副 交感纤维和味觉纤维。面神经穿内耳道入面神经管,经茎乳孔出颅, 向前穿过腮腺,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以茎乳孔为界,可将面神 经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38 .【答案】A39 .【答案】B40 .【答案】B41 .【答案】D42 .【答案】E43 .【答案】B44 .【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为关节韧带的功能。与下颌运动有关的关节韧 带共有3对。颍下颌韧带起于颍骨关节结节外侧面,止于下颌骨牌状 突和关节盘,其固定点在关节前方,故根据其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判 断其作用为限制下颌过度

28、向后向下运动及防止关节向侧方脱位。蝶下 颌韧带起于蝶棘,止于下颌小舌,作用为悬吊下颌及保护进入下颌孔 的血管和神经。茎突下颌韧带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及下颌支后缘, 其作用为防止下颌过度前伸。盘锤韧带起自锤骨颈和锤骨前突,止于 关节囊、关节盘及蝶下颌韧带,牵拉此韧带可引起听小骨和鼓膜运动。 本试题考试属难题。此题问的是限制下颌过度前伸的韧带,应选择D, 因茎突下颌韧带的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决定了它可防止下颌过度前伸。 要认真分析韧带起止点及纤维方向,方可得出正确结论。45 .【答案】B【解析】本题容易错选答案A。蝶下颌韧带起于蝶骨角棘,止于 下颌小舌。下颌小舌的后方为下颌孔,故此韧带可悬吊下颌并保护

29、进 入下颌孔的下牙槽神经、血管。46 .【答案】A【解析】本题易错选C。从颍下颌韧带的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分析, 左右一对颍下颌韧带有防止关节向侧方脱位的作用。47 .【答案】B48 .【答案】A【解析】面总静脉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前支汇合而成,最终汇 入颈内静脉。49 .【答案】B50 .【答案】E51 .【答案】A52 .【答案】E53 .【答案】E【解析】上颌动脉为颈外动脉的终末支之一。由下颌骨牌状突颈 部的后内方发出,经牌突颈部深面前行至颍下窝,通常在翼外肌的浅 面或深面,行向前上,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主要分支分布于硬脑 膜,上、下颌骨,牙齿,腭,鼻窦,咀嚼肌和鼻腔等。54 .【答案】E

30、55 .【答案】E56 .【答案】E【解析】颈内外动脉的鉴别:位置。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 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分支。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 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搏动。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 颍浅动脉或颌外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实所阻的是颈外动脉(颍浅 和颌外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57 .【答案】D【解析】舌动脉于甲状腺上动脉起点的稍上方,舌骨大角尖处发 出。58 .【答案】D59 .【答案】C60 .【答案】E61 .【答案】B62 .【答案】E63 .【答案】D64 .【答案】B65 .【答案】E66 .【答案】C67 .【答案】C68 .【答案】A69 .【答案】B

31、70 .【答案】D【解析】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距皮肤表面23cm向前外,并稍 向下经外耳道软骨和三腹肌后腹之间,在腮腺覆盖下,经茎突根部的 浅面,进入腮腺,形成五组分支,由上至下依次为:颍支:分布于 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上肌和耳下肌。额支:分布于眼轮匝肌、 额肌和上唇方肌。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为上颊支,位于导 管下方的称为下颊支。分布于额肌、笑肌、上唇方肌、尖牙肌、口轮 匝肌和颊肌等。下颌缘支:分布于三角肌、下唇方肌。颈支:分 布于颈阔肌,并有分支与颈皮神经交通。71 .【答案】C72 .【答案】A73 .【答案】A74 .【答案】A75 .【答案】C【解析】面神经从茎乳孔到开始分支的

32、这一段,称为面神经主干, 长1.52cm此段在茎乳孔附近发出分支分布于耳后肌、二腹肌和 茎突舌骨肌。76 .【答案】C77 .【答案】B【解析】舌神经支配舌前2 / 3感觉;舌咽神经支配舌后1 / 3感 觉;舌下神经支配舌体运动;鼓索神经为副交感神经,支配味觉及腺 体分泌;下颌神经为三叉神经分支,主要支配面下部感觉及咀嚼肌的 运动。故答案C是正确的。78 .【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为颌面部间隙的界限以及内容。翼下颌间隙位 于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外侧面之间,故答案为A。79 .【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下颌下间隙的内容和毗邻。面动脉在舌骨大 角稍上方起自颈外动脉,向前内上方走形,经二腹肌后

33、腹深面进入下 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在咬肌前缘绕过下颌骨下缘行至面部。面 静脉在面动脉的后方并列于咬肌前缘,越过下颌骨下缘进入下颌下间 隙,走形于下颌下腺后部的浅面,经二腹肌后腹前面进入颈动脉三角。 故选答案B。80 .【答案】C【解析】咬肌间隙位于咀嚼肌与下颌支外侧骨壁之间。故选答案Co81 .【答案】E【解析】颍下间隙位于颅中窝底,其解剖特点是处于颌面深部诸 间隙的中央,间隙中有翼静脉丛,上颌动脉,三叉神经第、口I支 走行,颍下间隙借翼静脉丛与海绵窦相通。故选答案E。C.大量牙骨质覆盖在牙釉质表面D.大量牙釉质覆盖在牙骨质表面E.牙釉质与牙骨质端端相接(6-8题共用备选答案A.管周牙本质

34、B.管间牙本质C.球间牙本质D.前期牙本质E.骨样牙本质6 .牙本质小管数量少面弯曲内含细胞的牙本质是7 .刚形成尚未钙化的牙本质是8 .矿化程度最高的牙本质是9 .托姆斯颗粒层位于A.釉牙本质界内侧10 牙本质小管周围C.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D.根部牙本质接近牙骨质处.E.冠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10 .釉质和牙本质相交的釉牙本质界是A. 一条直线分隔釉质和牙本质B.一条曲线,形状不规则C.一条弧线,凹面向牙本质D.若干短弧线凹面向牙本质E.若干短弧线凹面向釉质,11 .决定牙齿形态的重要的结构是A.成釉器B.牙囊E、其中的胶原纤维排列方向与牙本质小管平行16.釉质呈淡黄色的原因是A.釉质钙化不

35、良B.釉质缺损,露出牙本质的颜色C.釉质本身的颜色口D.釉质钙化程度高,不能透过牙本质颜色E.釉质钙化程度高,透过的牙本质颜色17.形成牙骨质的结构是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牙板E.前庭板1 .【答案】E【解析】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 表面1 / 3较直,而内2 / 3弯曲。在牙齿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 明显,称为绞釉。2 .【答案】E【解析】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 在釉质中,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浆突起的末端膨大。3 .【答案】C4 .【答案】E【解析】前期牙本质是指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 层未矿化的牙本质。球间牙本质指牙

36、本质钙化不良时,钙化球之间遗 留未被钙化的间质,这部分叫做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釉牙 本质界处。透明牙本质是指牙本质受到刺激以后,牙本质小管内的成 牙本质细胞突变性,变性后矿物盐沉着矿化封闭小管,管周的胶原纤 起决定性作用。这在移植实验中得到证明,如将切牙的成釉器与磨牙 的牙乳头相结合,最后形成的是磨牙。出12.【答案】E13 .【答案】E14 .【答案】C【解析】牙本质小管不与牙齿表面相通,而与牙体内侧的牙髓腔 相通,牙髓的感受是痛觉,并没有压力感觉。15 .【答案】A【解析】牙本质的钙化是由许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的。在牙本质 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钙化的间质,其中仍有牙本质

37、 小管通过,此未钙化的区域称为球间牙本质。小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 牙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不规则,其边缘 多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16 .【答案】E17 .【答案】C【解析】牙胚由牙板及邻近的外胚间叶组织发育而来,牙板的发 生是牙齿发育的开始。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牙胚将形 成4种牙体组织和部分牙周组织,其中成釉器形成釉质,牙乳头形成 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部分牙槽骨。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根鞘E.上皮隔6.牙根形成的多少取决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根鞘E.上皮隔1 .【答案】C【解析】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

38、和牙囊构成。牙胚将形成4种牙 体组织和部分牙周组织,其中成釉器形成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 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部分牙槽骨2 .【答案】E3 .【答案】D4 .【答案】A5 .【答案】D【解析】因为牙胚冠向生长,上皮根鞘诱导其内侧的牙乳头细胞 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进而形成根部牙本质,使牙根发育。6 .【答案】E【解析】上皮隔是牙发育中,与牙根发育有关的结构;它是上皮 根鞘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长出的盘状结构,与未来的牙长轴成约45 的弯曲。上皮隔的增生方式决定牙根的数量和形态。周组织的薄弱之处。由于此上皮表面直接与牙面附着,因此不形成角 化。故答案应选A。7 .【答案】D8 .【答案】B【

39、解析】口腔黏膜上皮的主要细胞是角质形成细胞,构成上皮的 基本形态。除此细胞外,还有数种非角质形成细胞,其中之一是梅克 尔细胞,位于口腔上皮的基底层。与上皮内的神经末梢关系密切,是 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细胞。9 .【答案】A【解析】朗格汉斯细胞位于上皮的棘层和基底层,有较多的树枝 状细胞突起。此种细胞表达多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抗原,具有抗原呈 递功能,被认为与口腔黏膜上皮的免疫功能有关。10 .【答案】C11 .【答案】E【解析】口腔扁平苔群的鉴别诊断:盘状红斑狼疮;白斑; 口腔红斑;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苔葬样反应; 多形性红斑。第二章第四节涎腺1 .属纯黏液腺的小涎腺是A.唇腺B.颊

40、腺C.味腺D.磨牙后腺E.腭腺2 .基底部有纵纹、能主动吸收钠的涎腺上皮细胞是A.闰管细胞8 .肌上皮细胞C.分泌管细胞D.浆液性腺泡细胞E.黏液性腺泡细胞(35题共用备选答案)A腮腺9 .颌下腺钙C.舌下腺D.唇腺E,腭腺3 .大涎腺,纯浆液性腺是4 .大涎腺,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是5 .大涎腺,混合性腺以黏液性腺泡为主的是6 .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病理特征是A.细胞学上的一致性和组织学上的多形性8 .细胞学上的多形性和组织学上的一致性C.细胞学上的异形性和组织学上的多形性第二章第五节口腔颌面部发育1.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时间起于胚胎A.第1周8 .第3周C.第16周D.第2个月E.

41、第3个月9 .面部的发育来自A.第一鲤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B.第二鲤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C.第三鲤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D.第四鲤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E.第五鲤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10 神经崎是指A.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B.神经板的外侧缘隆起C.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D.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E.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11 两侧球状突在中线处联合形成小A.上唇B.鼻翼C.人中D.鼻泪管E.上颌骨12 耳屏前形成的皮肤盲管可能是由于D.黏液细胞和中间细胞均少于10%E.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均少于10%14 .腺样囊性癌愈后最差的组织学类型是A.管状形B.

42、筛孔形C.小条索形D.乳头状形E.实体形15 .含牙囊肿的囊壁附着在牙齿的A.根尖部B.根部C.颈部D.冠部E.任何部位16 .下列成釉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不包括A.滤泡型B.从状型C.梭形细胞型D.基底细胞型E.棘皮瘤型17 .下列关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口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B.男性多于女性C.以口底鳞癌最多见D.血液转移少见E、口腔后部鳞癌较易转移18 .恶性混合瘤可以分为D.黏液呈黏液卡红和PAS染色阴性E.肉芽组织中存在胆固醇结晶和异物巨细胞23.癌细胞包括导管衬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神经周和血管周间 隙扩展而无间质反应的肿瘤是A.恶性混合瘤B.腺泡细胞癌C.黏液表皮样癌

43、D.腺样囊性癌E.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24.下列牙源性囊肿的概念,错误的是A.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形成的一组囊肿B.是发育性囊肿,不是炎症性囊肿C.牙板上皮剩余可发生根尖周囊肿D.缩余釉上皮可发生含牙囊肿E.马拉瑟上皮剩余可发生根尖周囊肿25.下列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复发率高的原因,错误的是A.壁薄,易碎B.指状突起沿抗性小的途径(骨小梁间)浸润性生长C.可能来源于口腔黏膜基底细胞的增殖D.囊壁含有子囊或卫星囊肿E.其他牙板剩余可发生新囊肿26.下列关于成釉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3049岁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B,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大C.常见于下颌磨牙和下颌升支D.可单囊或多囊

44、多囊仅为10%E.局部浸润性生长的多形性良性肿瘤27.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特征性表现是A. 2060岁均可发生B,下颌比上颌多见C.可见颌骨逐渐膨胀D. X线下可见放射透光区E.肿瘤组织内含淀粉样物质,可发生钙化1 .【答案】D【解析】舍格伦综合征的唇腺病理改变在镜下见病变从小叶中心 开始。早期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之间,将腺泡分开,进而使腺泡破坏、 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形成滤泡。病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 而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但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腺小叶内 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此表现可区别于腺体其他慢性炎症。小叶内 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质性上皮团片即上皮肌上皮岛,细胞呈圆形或

45、多边形,具有泡状细胞核。上皮团片内可有嗜伊红无定形物质。小叶 内导管增生扩张,有的形成囊腔,衬里上皮呈扁平或因变性液化而残 缺不全。2 .【答案】E【解析】多形性腺瘤的组织病理表现为包膜不完整且厚薄不一的 肿瘤,其特征是结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多形性。上皮和变异肌上皮与 上皮黏液样、间叶黏液样或软骨样组织相互混合。上皮和肌上皮成分 构成导管、条索、片块或细胞成群密集排列。鳞状化生约占25%。3 .【答案】A【解析】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除手术方法因素外,主要与肿瘤 解剖特性有关。有些多形性腺瘤可以液化,手术时容易破裂;肿 瘤包膜厚薄不等、不完整甚至缺乏或瘤细胞侵入包膜,肿瘤可穿破包 膜而膨出或直接延伸至邻近组织内;瘤细胞,特别是软骨样瘤细胞 生存条件低,当这些细胞留存伤口内时可发生肿瘤种植。4 .【答案】C【解析】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以前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其中 包括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临床上较常见,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但 其转归很不相同。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 分清楚,可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 关:先天性发育异常。该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