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新背景下音乐与舞蹈大单元备课的教学探索摘要:双新对音乐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论文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结 合音乐舞蹈教学实践,从什么是大单元备课、大单元备课的必要性、大单元备 课经验等方面探索了大单元教学实施可行性,实践表明,双新背景下的大单元备课 提升了教学成效,是对教材的科学统筹和二次开发。关键词:双新大单元备课音乐与舞蹈核心素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明确了 “目标”一一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2017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实施,紧接着新教材、 新高考带来了新一轮教育改革。从双
2、基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双新大背景 下,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教师转变思想,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打破固有的思维定 势及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大胆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大单元备课势在必 行。一、什么是音乐与舞蹈大单元备课本文中所指“大单元”是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 体系建构的最小的学科教学单位,是对音乐与舞蹈模块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的 整体设计和二度开发。“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 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 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 学设计。如在对
3、音乐与舞蹈教材的整体设计中,把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舞和 第五单元芭蕾舞(外、中)整合成为一个单元,以同样具有典范意义的中、外 古典舞作为大的主题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了明确的主题一一古典舞。围绕着这一主题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评价标准,通过欣赏、体验、编创、表演 等环节构建了新的凸显音乐与舞蹈这一学科性质的单元结构构架。二、音乐与舞蹈大单元备课的重要性2014年习近平总主席提出“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 学识、有仁爱之心,对新时代优秀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教师应把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作为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更有大局观地处理教材,从关注微观的每一节课 的课堂教学设计,转
4、变为对教学内容的总体思考以及大单元设计。本着整体性的原 则把握教学目标,二次开发教材内容,优化组合教学资源,有逻辑、有顺序地开展 大单元中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任务。音乐与舞蹈作为普通高中音乐必修课程, 在教学中使用大单元备课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音乐与舞蹈学习能力的养成,能更有 效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 养的培养意义重大。三、音乐舞蹈大单元备课的几点探索1、教材的整体把握和科学设计。整合教材,进行整体设计,结合学科特点从人文主题出发,以贯穿审美活动为 主线,着重单元实践活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体设计。系统分析音乐与舞 蹈教材,针对教材的九个单元进行
5、分类与综合,完成对教材的大单元整合。每个大单元的设计和课时规划,都建立在对新课程标的理解、对核心内容的把 握和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在实施课时教学以前,进行大单元整 体规划,遵循确定大单元主题一一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一一逆向设计(评价早于活 动设计)一一构建任务活动。单元内容是对单元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对单元的基本要求,怎么落实这些要 求的探讨。如笔者通过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音乐与舞蹈教材第 四单元中国古典舞和第五单元芭蕾舞(中、外)的整合,将这两种经过长 时间历史积累形成的、具有典范意义的舞种综合成为一个大单元,确立了课题一一 古典舞(中、外)。根据大单元主题确
6、定了单元内容是:了解古典舞的基本知 识和文化背景,能随音乐表演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理解音 乐与舞蹈关系,通过肢体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和情感。(2)单元学情单元学情是对学生已知学习方法、学习内容,遇到学习中的障碍如何解决,对 本单元有什么兴趣点等情况的分析。在古典舞这以单元中,高中生具有相关文 化知识的积累,具备鉴赏舞蹈作品的能力,并且能通过肢体律动进行艺术表现、分 组编创。(3)单元目标深入研究单元内容、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评价逆向设计单元目标:通过欣 赏古典舞代表作品,学习表演古典舞片段,达到审美感知;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能够根据音乐进行舞蹈编创;在深刻地理
7、解古典舞的内涵的同时增强了对中西方不 同舞蹈形式的文化理解。(4)单元评价站在教师角度,提前做好教材难易度分析,设计单元重点、单元难点如何解决, 结合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水平描述,确认了单元评价:掌握欣赏古典舞作品的基本方 法,通过舞蹈实践、舞蹈编创活动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拓展世界多元文化理解。单元实施是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包括课时分配、课型、达成评价等。古典 舞单元设计在完成了对单元内容、目标、学情、评价的分析后形成了单元实施的 具体教学活动:古典舞计划四个课时,包括中国古典舞、外国古典舞一一芭蕾 两大块内容,其中中国古典舞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芭蕾舞也分为两个课时,分别 是外国芭蕾舞、中国芭蕾
8、舞。大单元教学目标起着全局性、统领性的重要导向作用,我们需要调整教学思路, 从学生学的角度入手,根据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水平质量描述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 的评价,从评价入手逆向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比如质量描述中对舞蹈的艺术表现水 平1的表述能够随音乐表演代表性舞种的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那么在设计社交 舞这一单元目标中,学生通过单元的学习应该掌握1-2种社交舞的舞姿和动作,明 确了评价,可以逆向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学习华尔兹、探戈 的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以完成“学一教一评”一体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要从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发,通过欣赏代表性舞蹈经典作品,学习舞蹈动作和组 合并
9、且随音乐进行表演、根据音乐编创舞蹈片段,合作讨论探索舞种不同风格形成 的文化背景等方式,关注单元目标中的审美感知,强调大单元目标中的艺术表现, 重视大单元目标中的文化理解。3、以学生为主体,精心编制导学案,体现舞蹈学习特点,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 培养。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 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通过学案导学,学 生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分学习小组互助学习,交流探讨,互帮互教, 能够举一反三进行艺术创作,提升学习能力。比如在芭蕾舞这一课
10、时的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导学案,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搜集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资料、观看最后 的一天视频并进行交流探讨芭蕾舞的审美原则,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对所学 内容做到预先思考,在教学流程中提出思考讨论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 作探究天鹅湖三段舞蹈的的异同点总结和芭蕾舞审美标准的理解,课后练习与 拓展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芭蕾舞的相关知识,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的主动学 习模式。大单元备课要求对教材有全局性的把握,在对教材的深层次挖掘的基础上,对 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全局把握能力,而 且要对微观的每一节具体课时的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进行科学的设计,
11、 这就要求教师既具有整体观又要有细节处理能力,既要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又要有大 胆的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各种课型的重组规划和创新设计。完成大单元教学设计对 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与舞蹈教材中包括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社交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外国民间舞蹈、现代舞七个不同的舞种,教 师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比如笔者有中舞协舞蹈教师资格证、ZIZI 芭蕾舞蹈教师证,华彩中国舞教师证,对大部分古典舞、民族舞都有涉猎,但是现 代舞、社交舞接触很少,碰到教学中的盲区就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通过各种途径 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大单元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教师 们
12、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尤其网络通讯便利的今天,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各 种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加强交流,集思广益让大单元备课更加科学有效。”大单元 教学”是新一轮教育改革,双新背景下教育深度变革的必然,是全面提升高中生音乐 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线教师们的必备技能,让我们从现 在出发,从我做起,从大单元设计”开始行动起来,不断探索、勇于尝试,让高中音 乐课成为学生真正需要的美育课程。参考文献:1“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是新时代教师必备技能(华师教育研究院)(2017年版 2020年修订)2学科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於萍(中小学音乐教育总第347期)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