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024年全市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 经验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孕育 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尤其在当下乡村产业 结构较为单一的情况下,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 挥“红色引擎”作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振兴、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蓄力赋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提高站位,充分认清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 现实意义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
2、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 着丰富的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等物质资源,还承载着中国共 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等精神资源,是新时代涵育乡 风文明、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红色文化是涵育乡风文明的精神引领。乡风文明是乡村 建设的灵魂,是从精神层面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标准, 对于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良好的乡村形象具有重 要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 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也蕴含着革命先辈敢于斗争、不惧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可 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引领,激发乡民的爱 国意识和使命担当,使乡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
3、文化自信, 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榜样依据,进而培育良好乡风、淳朴 民风。红色文化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力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 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 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众多以 革命遗迹遗址、纪念馆、名人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可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经济力 量,不仅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红色文化和旅 游、影视、文创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延长乡村产业链条、 优化产业结构,还有助于打造当地知名红色文化品牌,形成 红色产业集群,进而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红色文化是强化人才培养的培育摇篮。人才是乡村振兴 战略实
4、施的重要保障。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必须建设 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 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 党艰苦奋斗的革命史、披荆斩棘的奋斗史,包含着我们党在 各个时期形成的集体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充分 发挥红色精神的育人作用,将其融入乡村人才培养中,不仅 可使青年一代自觉担负起乡村振兴的使命,不断从红色文化 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自觉投身到乡村建设中,还可使青年一 代看到红色文化为乡村带来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优秀大学 生人才返乡创业,进而为乡村振兴聚人气、增底气。二、肯定成绩,
5、进一步坚定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信 心决心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积 极探索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我们加大了对红色 遗迹、革命旧址的保护修缮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对“英雄岭 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园”等一批重点红色文物进行了精 心保护修复,使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红色资源焕发出 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们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和价 值,编写了光辉足迹一一某某市红色文化读本等一批红 色文化书籍,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更 传承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此外,我们还拍摄了红色记忆一 一某某市革命历史纪实等多部红色纪录
6、片,通过生动的影 像资料,让红色文化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 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载体。(二)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 我们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精心打造了 “长征之路红色旅 游线路”、“革命老区红色体验游”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这些线路不仅串联起了我市的重要红色景点,更让游客在游 览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历史的厚重与伟大。我们推出了红色文 化体验游、研学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 光旅游。在具体年份,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达到了 某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某亿元,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市乡村 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例如,“红军长征纪念园”景区通过不
7、 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已成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游客数 十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三)红色文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成效初显。我们积极 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红 色特色的产业项目。在具体地名镇,我们以红色文化为引 领,发展了红色水果种植、红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了“红色苹果”、“红色小米”等知名品牌,这些产品不仅畅销 市场,更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企业投资乡村产业 项目,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些项目的实施不 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
8、化发展,更让红色文化在乡村产业 中得到了生动展现和传承。(四)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文明风尚深入人心。我们将红 色文化融入乡村文明建设中,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红色 文艺演出等活动,广泛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我们 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用生动的故事 和感人的事迹激发村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同时,我们 还举办了红色文艺晚会、红色歌曲大赛等文艺活动,让红色 文化在乡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 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强了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了一批文明村 镇和道德模范。红色文化已成为引领乡村文明风尚的重要力 量,乡村
9、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瞄定目标,切实推进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 各项举措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 过程,若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好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 特作用,必须从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多个方面 探讨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路径,以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是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 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二这表明乡村文化振兴既是乡村 振兴的灵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 作为广袤乡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 重要动力。然而,囿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民认知 偏
10、差等因素,目前,一些地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停留 在表象,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阐释,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此背景下,应组织动员 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科学系统地对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进行 挖掘、保护和利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一方面,加 强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乡村文化和旅游部门既要 借助现代化手段对回忆录、遗迹遗址、人物事迹等资料进行 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也要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 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节点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定级, 从而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据。另一方 面,通过乡村文化长廊、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举办各种文化 活动等,
11、积极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和乡村文化振兴。二是拓展红色产业链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 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仅 是吸纳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且 是拓宽乡村产业链条、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有效方式。 红色文化拥有革命纪念馆、文化馆、革命遗址等物质资源, 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当地红色文化 特色,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之路。一方面, 康续红色文化、点燃文旅新引擎。乡村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结 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特色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和路线, 比如红色研学旅游、红色观光旅游等,形成“红色+旅游
12、的 产业形态,由此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并在此基础上充 分利用社交媒体加大对乡村文化和旅游的宣传力度,以提升 乡村红色旅游知名度,从而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另一方面, 鼓励地方开展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红色+” 的产业模式推动红色文化与影视、动漫、游戏等各个领域的 深度融合,以形成多元交融的红色产业集群,从而为农民增 收、农业增效提供新动能。三是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 人才是关键,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质量和成效。 近年来,尽管全国各乡村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引导 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激发青年人才内生动力,但受制于乡村 教育、收入等各方因素,人才外
13、流状况在一些乡村地区还未 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乡村地区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 育引领作用,通过红色教育培训、红色主题活动等方式为乡 村振兴汇聚强大的人才力量。一方面,加强红色文化主题教 育培训,以强化人才使命担当、厚植人才家国情怀,从而为 乡村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具体应通过提供红色文化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等培训课程,采用专题讲授、情景模拟等形式 引导参训的青年人才融入其中,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红色精 神,争做时代新人。另一方面,组织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具 体可通过阅读红色经典、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演讲等形式加深 青年人才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以此为乡村振兴培养 高素质人才队伍。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 持续实施,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不仅 是涵养乡风文明的重要引领,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力抓手, 更是强化人才培养的培育摇篮。在我国逐步迈向中国式现代 化的新征程中,我们更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 产业链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以实现乡村文化、产业、人 才的全面振兴。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