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11.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63671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11.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双基限时练(十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纶巾(ln)樯橹(l)还酹江月(li)B舞榭(xi) 佛狸(b) 封狼居胥(x)C华发(hu) 浪淘尽(to) 寻常巷陌(hn)D元嘉(ji) 拍岸(pi) 金戈铁马()解析A“纶”应读un;C.“华”应读hu,“巷”应读xin;D.“拍”应读pi。答案B2下列几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强虏灰飞烟灭B廉颇老矣,尚能饭否?C才下眉头,却上心头D数目项王解析A是名词作状语,B、C、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答案A3下列诗句节奏停

2、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答案B4下列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解析正常语序是: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答案C5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3、是()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对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史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解析首先明确典故的本意: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

4、,顷之三遗矢矣。”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答案B6下面是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写的推荐语,请你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有文采,不必拘泥于所给例句的形式,要突出该词的特点,不少于50字。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答:_答案这是一幅气吞万里的江山图景,一部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它用窥民疾苦的目光取景,用浩然正气构图,用报国热情调色,再用如画的语言将其装裱得浑然天成!7在下

5、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答案示例: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他不仅爱好美食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8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形成句式相似、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无论身处顺境还是身陷逆境,你都可以走进诗歌的意境,与诗

6、人神交,来净化心灵,升华灵魂。名利双收的时候,你可以感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通达,获得淡泊的心境;_;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可以品味“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睿智,保持头脑的警醒;_ _。答案示例:不堪重负的时候,你可以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安闲,卸去沉重的压力;遭遇困厄的时候,你可以品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跳出困窘的泥潭。二、课内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7、,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乱石穿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便纵有千种风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因自度此曲自胡马窥江去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ABC D(3)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沙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怒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

8、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4)下列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解析(1)诗词中对词语的理解必须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是在理解了整首词的意境、情感的基础上的理解。(2

9、)“风流”古不含贬义,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今含贬义。“风情”:古今都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含贬义。度:古义,作,创作。今常用义为:经历;揣测,估计。江:古义,专指长江。今常用作一般河流的通称。(3)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风流人物”,指杰出的英雄人物。(4)C项拟人手法错,这里并不是拟人,而是用了一个形象化的动词。答案(1)冲刷杰出的或英雄的说陡峭不平的样子(2)A(3)C(4)C三、能力提升

10、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赤壁怀古(南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1)“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_(2)“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答:_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答:_答案(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地描绘出吴蜀联

11、军的高昂士气,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2)“谈笑间、强虏(樯橹)灰飞烟灭”;极言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3)以景结情,拟人(“设问”亦可);景存世迁;以无心赏柳表达对国势衰微的感伤。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注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果然求得甘霖。初夏,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使君:苏轼。收麦社:夏天麦收后的祭祀谢恩仪式。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12、”。(1)上片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旋抹红妆”写得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答:_ (2)下片用什么描写方式表现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加以分析。答:_答案(1)上片写了一群农家女聚在家门前争看州官的情景。“旋抹红妆”的“抹红妆”表现对“使君”的敬重、“看使君”的隆重,“旋”表现“看使君”心情的急切。(2)下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农家丰收后的富足与欢乐的喜悦心情。第五句写祭品的丰厚表现百姓的喜悦,第六句写一喝醉的老翁表现百姓的喜悦,从而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1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

13、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赏析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简述表达效果。答:_ (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1)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2)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京口陆龟蒙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注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盛赞宋武帝北伐的是哪两句?答:_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 (3)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答:_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春风微寒,夕阳斜挂,落叶飘零,一艘客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抒发了惜别、怅惘之情。(3)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