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提出,应承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有效培养具备各 种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奠定了基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基础, 各个学科都在以不同角度培养着学生的思维力。不同于其他学科对思维培养的侧重 单一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更能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该学 科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的都是学生未来自我发展、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 思维能力。对个体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三观、以及厚植民族情怀都有着极为深 刻的意义。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维品质,自主
2、探究学习,创设情景,综合学习力引言: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 行为的积累养成习惯,习惯的根深蒂固改变性格,性格又会左右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方式,自然潜移默化地决定了命运。归根结底,人和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思维 格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在道 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综合体现了思维品质的各个方面。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2016年之前的教材编排中不大能体现这一理念, 偏理论的表述致使教师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显然没有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及思维能力会
3、逐渐下降,缺乏 一定的能动性。现行的教材改编更注重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教材中图画比重增加,想 要传递的信息一目了然。其次,话题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再有违和感。再者, 知识脉络更加清晰,更易识记与领会。教师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打造趣味课堂。 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4课不做小马虎,教师 可以为学生排一段哑剧马大哈的一天,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看到马大哈因粗心 大意而制造的生活闹剧,学生在演绎中也能领悟到心急、马虎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从而警示我们做事要细心,不做马大哈。再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中华民 族一家亲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大草原、蒙古包的场景,同学们在老师饰演的导
4、 游的带领下,认识蒙古族兄弟姐妹的服装、饮食特点,并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以 此为范例,再让学生分组操练,演绎更多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等)的 本土导游。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汲取知识,并在演绎体验中进行知识输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可根据教材逻辑及学生特点,自行设计。加大创设 情境、游戏、表演、唱跳活动的设置,激发出学生兴趣及思维上的积极性,让他们 学会主动参与课程教学中去。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社会生活包罗万象, 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可挖掘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比如抖音、新闻、小 品、漫画作品之类的进行分析讨论,很容易做到
5、增大学生认知面,提升他们的思考 维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新编教材对知识的设置也做到了循序渐进。比如,在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讲述了校纪班规,随后第三 单元就学习了我们在公共场合,进一步了解到社会生活中也需要守规则、懂礼 让。六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得以提升,就会设置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内容。 从校纪班规、生活规则再到法律法规,这种层层递进的概念会让学生进行更广阔的 思考。课上可以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 不同情境下的规则要求,既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角度,还能使学生更 好地理解规则与法律区别、使用情形、适用范围。甚至在二年级的时
6、候就可适度拓 展到法律的知识,不是让他们当时就理解消化,更多地是灌输知识的层次和递进关 系,为以后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知识点加以分析、梳理及 拓展,让学生看到知识点之间的交互性和连贯性,他们自然就会领会得更深刻。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实就是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从知识表层,进入其 内核。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而言,深度学习尤显重要,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容易受到个别局部信息束缚,看问题片面,抓不到实质。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第一课中说到虎 门销烟,很多老师着重让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等片面信息。殊不知这里却可以 大有乾坤
7、我们可以像用讲故事的形式,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追根朔源“为什 么英国会向中国倾销鸦片?然后大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都知道鸦片是毒 品,会祸国殃民,当时的统治者以及国民为什么没意识到?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再 小组内讨论。最后请学生们设想:“如果任由鸦片长期泛滥下去,会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 从而更加凸显虎门销烟的意义。深层次的去挖掘知识现象背后的意义,不仅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也要把课堂 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甚至开展小组合作、谈论, 以增加他们思考的深度。仍旧是这个话题,在结课前也可衍生出新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感叹清政府的腐 败,受尽列强凌辱的同时,也要庆幸我
8、们生在新中国。而新中国是谁领导的?成功 之路顺利吗?在共产党出现之前,有没有仁人志士寻求过救国之路?最后为什么说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呢?问完这些问题,大家就会发现,整个单元的课题几近涵 盖一半了。要想回答,学生就要对后面知识进行预习。这样的承上启下,更能促进 学生课下开展自主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疑善问是培养学生正确思维能 力的基础。思维的培养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先 是示范着发问,为学生提供设疑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发问,为他们把握问题方向。 最后,让学生问、学生答,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从 而使综合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四、培养学生思维
9、的逻辑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力,需要老师提升自身整合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找准学 习材料与思维逻辑的结合点。如果教师可以很好地整合知识内容,有条理地讲解并 及时地归纳总结,就会让学生清晰知识点间的逻辑性,不仅记忆轻松牢固,也能强 化自身思维逻辑的缜密性。比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为例,我们通过学习了解 到身份证号码是每位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可一大串数字要想快速记 下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让他们挑战一下,能不能在两分钟内记下一个身份 证号。然后教师通过动态课件,一步步解析数字背后的含义。然后再让同学们快速 记忆,就会发展大家都能很快地背出来,前后效果对比鲜明!而且对学
10、生来说,这 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能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由此可见,逻辑性的形成依靠知识的正确解析。另外,弄清楚知识概念间的内 在逻辑,学生的学习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中,知识点比较客观,学生 没有太多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将国家机 关的职权在清晰区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能帮学生理清楚这些部门的职能及内 在逻辑,大大弱化学生记忆的痛点。当然,总结应是建立在全局上的总结,归纳是 建立在所有认知体系上的归纳。唯有如此,学生的逻辑才能基于整个认知获得严密 的思维。五、结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思维力的综合培养方
11、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 能够帮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其学科本身 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育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思维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 的思维特点,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进行尝试、总结,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 学习,从而赋予该学科更多的学科特色和价值。相信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 不止能增强了道德素养及法治素养,综合思维能力与学习力也会得到大大提升。参考文献1王淑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20 (25) : 73-75.2王芳: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D基础教育研究,2019 (6) : 32.3郭莉雅: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8 (27): 144.4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