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系列 专题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2)解析版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6458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系列 专题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2)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系列 专题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2)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系列 专题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2)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系列 专题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2)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系列 专题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2)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系列 专题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2)解析版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系列 专题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2)解析版 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背一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耕作工具主要是石制、木制、骨制的农具(比如耒耜)和少量的青铜农具(商周时期出现的)(2)传统农业(封建社会):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初步推广,汉代普及,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在此之后没有革命性进步。(牛耕方法:西汉的耦犁,东汉一牛挽犁;隋唐的曲辕犁)二、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奴隶社会(商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属于周王私有。2、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

2、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2)确立: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土地制度。三、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四川成都)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汉代人民创造了一种“井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新疆)称为坎儿井。农业灌溉工具:来源:学,科,网曹魏时(三国时期),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3、;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四、经营方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特点:以家庭的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为满足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自给自足性等特征。五、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2)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3)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4)经营方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

4、 “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1、“工官”制度的形成:从汉武帝开始,将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由中央机构所属各“工官”的皇家工场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2、“工官”制度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皇族官府使用等。3、“工官”制度的影响(利与弊):(1)“工官”制度的实行,保证了官营手工业的延续性和生产水平。(2)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3)封闭性也往往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普及,导致先进技术失传。(4)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不利于技术创新。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成就1、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

5、芽,纺织主要原料是麻、葛、丝。(2)商代:有专门负责蚕桑的政府官员。(3)周代: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4)汉朝:纺织技术相当发达;丝绸之路开通,产品远销到罗马,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素纱禅衣:出土于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图片看课本11页)(5)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作坊也有了相当大的规模。(6)宋朝: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7)明朝: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在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2、冶金业(1)冶铜业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相当大,水平高。(如司母戊鼎,大多作为礼

6、制的象征)(2)冶铁业春秋时期:现在己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时代的遗物;战国中后期:铁器在许多地方出土。汉代: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体现在: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汉代冶铁的供风形式的变化,体现在:水力鼓风(最著名的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图片见课本14)南北朝: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3、陶瓷业(先是陶,再是瓷)(1)原始社会:开始烧制彩陶。(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3)东汉晚期: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记住书上15页的诗句)(5)宋代: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

7、一批名窑。(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7)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烧制出五彩瓷。(8)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珐琅彩)。三、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相补充,官营手工业长期占主导。(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3)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世界,享誉世界。(4)明清时期,手工业中的一些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1、早期(先秦时期)(1)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商业得

8、到了较好的发展,出现了巨商和商业中心。2、中期(汉唐至宋元)(1)汉唐时期商运活跃。(2)宋元: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时,益州(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后期(明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明清出现会馆与“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二、市的形成与发展:1、秦: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口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3、南北朝时期: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4、唐朝时:“草市”逐渐演变成了地方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5、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业活

9、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管理。6、明清:商业经济繁荣,都市中的商业区己经相当繁华。【归纳总结】宋朝前后市的特点。(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设市;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市坊分开;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贸易。(2)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春秋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了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西汉: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五均司市师”;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唐代:除长安、洛阳外,广陵(扬州)“雄富冠天下”,“扬一益(成都)二”。杭州和湖州成为江南地区经济中心。4、

10、宋代: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商市繁荣。5、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6、清代:苏州、汉口、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2)商业发展受官府抑制。(3)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式多样、区域性、季节性)。(4)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5)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较早出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开始: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2、

11、含义:强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3、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徭役的征派和赋税的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4、影响:(1)前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统一。(2)后期(明清):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3、表现:(1)明朝维护“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2)清初“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以后只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

12、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如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 ,丝织业手工工场里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另外在棉纺织业的中心松江和在广东佛山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了。3、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进一步扩大,分工更

13、加细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1)封建的自然经济的阻碍(如: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窄 ;地主和商人大量购田置地,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等)(2)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等【技能+方法】1.关于古代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简单性、落后性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封闭性(4)有利因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

14、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的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5)不利因素: 灾荒瘟疫 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2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式。经营形态经营方式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官营手工业来源:学科网ZXXK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供军队和官府贵族生活使用,不在市场流通来源:学,科,网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商

15、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卖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如何看待重农抑商政策。(1)积极作用:(前期)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影响:(后期)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如何看待“海禁

16、”和“闭关锁国”政策。(1)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等。(2)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它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等。 (3)启示:一个国家不能够关起门来搞发展,不能够搞“闭关锁国”;中国只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才能够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基础练+测】1(2015天

17、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其所盛种粒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其描述的是一种播种的工具,B项是耧车,是西汉时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2(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 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

18、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气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3(2015江苏单科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

19、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水陆失宜”,可以看出,当地水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给予合理引导,B相符合题意。A项“作物品种选择”,材料反映不出;C项“重视农田生态保护”,不符合题干“田地皆成沙土”;D项“全凭”表述绝对,以偏概全。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农业发展和土地制度唐朝水利设施及其管理4(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

20、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个体小农经济5(2015重庆文综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据“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说明墟市间日开市,不是每天开市,故A项错误;材料“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21、说明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故B项错误;“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说明官员主张乡村交易加强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因此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故C项正确;宋代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突破,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商业的发展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 7(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22、试历史试卷)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领域的成就的是: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武器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关键信息“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儒家成为蔚然大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属于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符合题意。学科网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指南针8(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史载:明代江南昆山

23、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方式9(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高三上学期12月统考历史试卷)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A. B.C

24、.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时期是16世纪前后,而此时的明朝政府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排除;中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因为中国古代的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的特征使得很少从国外进口产品,而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业领先于世界,在对外交往中丝绸等商品备受外商青睐,中国大量商品输出到国外而很少进口外国商品,因此世界上的白银不断流入中国。符合题意。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10(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

25、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C南北朝 D北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沈括描述的炼钢方法是团钢法,指用柔铁盘屈起来,再把生铁嵌裹在它的中间,用泥封好烧炼,锻打使它们相互渗入,这项技术出现于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11(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战国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这表明A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 B冶金业高度发达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D小农经济的推动【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特点12(安徽六校

26、教育研究会高三学生素质测试文综历史卷)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 ( )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抑末厚本,非正论也”说明三代时期赞扬商业发展,汉代实行抑商政策导致非正论,材料中明显是批判重农抑商政策,故项正确;A中开始解体,错误,是鸦片战争之后;C中经济观念

27、转移材料中没有体现;D中成为主流思想说法错误。学科网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3(浙江平阳县二中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C徽商资本雄厚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14(浙江杭州五校联盟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清代的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

28、,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他认为海禁政策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的动荡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C能加强沿海边防和肃清海盗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显示海禁之前,闽广家给户足;而海禁之后,百货不通,沿海居民生活困顿,导致出现游手,盗贼。前后对比,说明了海禁政策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A正确。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海禁15(浙江严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

29、明的部分成果,关于这些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A. 是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有所记载的冶铁装置,以水为动力,东汉时期发明B. 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C. 反映了唐宋时期官窑的水平,出现在河南 D. 反映了我国汉代北方丝织技术相当发达【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冶铸业的发展16(河南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三上期一练前第一次强化历史卷)汉书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

30、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反映了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B实行重农抑商有其必要性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对商人和农民的态度看出:作者对于商人没经过农夫的劳苦就坐享其成感到不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A、C虽然在材料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7(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

31、苍,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 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小农经济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耕织”“做兵”指小农经济,而“无耕”“无救”“无成”等可知是在说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破产。所以答案选B。学科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8(福建省连江县尚德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32、)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9(山西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2月考历史试卷)明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说:“尝见人家子弟,厌田产之生息微而缓,羡贸易之生息速而绕,至鬻产以从事,断未有不全年尽没者。余身试如此,见人家如此,千百不爽一。”这段话( )A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B表明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C体现了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D说明小农经济的地位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概意思是:(我)曾经看到人家的子弟,不满足于从事农业来钱太

33、慢,对从事商业来钱快各种羡慕嫉妒恨,所以把家产都卖掉去经商,从来没有不到一年不把钱赔光的。 我自己尝试了是这样,看到人家也是这样,千百个人中没有一个赚钱的。因此,作者强调人们要守本,即从事农业生产。故C正确。A不正确,因为当时社会上存在部分人经商致富的现象。B与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20(湖南株洲二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

34、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21(广东省广州市高三1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

35、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3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6 分)背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4 分)(2)不同影响: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没有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欧洲“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8 分)原因:宋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阻碍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封建地主的地位

37、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7 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革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22(陕西兴平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市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材料二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

38、,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三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39、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材料三的观点的?【答案】(1)特点: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装等服务设施;(6分,每点2分)(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变化: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3)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中的“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

40、占,不克畅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是指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反而滞销,卖不动。第二小问,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只能是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的性价比当然不高,所以也就造成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反而滞销,卖不动。(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足以证明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指的是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加速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为了

41、实现这一观点而做的努力主要包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21世纪初。其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学科网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的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历史性的跨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江苏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学情检测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

42、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二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材料三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

43、极。(宋)陈亮四弊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答案】(1)状况: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2分)政策: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1分)(2)政策:重农抑商。(1分)原因: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3分)(3)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1分)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3分)(4)关系:相互影响。(2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周时期的商业及其状况;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及其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