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单元检测: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65564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单元检测: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单元检测: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单元检测: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单元检测: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单元检测: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单元检测: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单元检测: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第十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在其经典名著1929年大崩盘(右图)书中认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景象是一种狂热症状。所谓“狂热”,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A摇滚、爵士乐盛行B法西斯势力发展C社会经济盲目发展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2剑桥美国经济史中写道:“用今天的标准来判断,胡佛(政府)在控制税率和联邦开支水平以刺激投资和减少失业方面是一个激进分子。”这主要说明()A胡佛完全抛弃了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成为军国主义激进分子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D

2、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利3下列两幅图的寓意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相符的是()A发放紧急救济B推行“以工代赈”C调整农产品结构 D实行计划经济4美国通史:“农业调整局还运用它的巨大权力以其他方式限制生产与提高价格。除为1934年主要农作物规定生产指标,并派出10万代表去说服农民签订合同外,还于1933年10月18日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使棉花与玉米生产者可以用他们收成作担保贷款,并将收成储存起来以待善价。”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A BC D5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

3、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计划经济 B美元贬值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6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据此可知“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718世纪初荷兰医生曼德维尔出版了一本长篇讽

4、喻诗蜜蜂的寓言。他在书中宣称:“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曼德维尔的观点体现的这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强调()A政府的作用 B消费的作用C生产的作用 D道德的作用8下表是1913197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量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其中推动19501973年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代产量人均产量固定资本总额出口191319501.91.21.71.0195019734.93.85.58.6A“混合经济”的发展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新经济”的发展D“自由放任”政策 9下表是美国、欧共体

5、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年份美国欧共体日本195634.88%15.85%4.26%197327.08%27.017%18.023%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10观察“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该曲线图能够正确反映的是()A美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才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实力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C美国经济比重最高

6、峰的出现与越南战争有关D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比重的下降,表明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1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叙述()A真实反映了苏俄国内战争造成的破坏B佐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说明苏俄已经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D苏俄大规模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2“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商业。”这一论述可以论证

7、()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公开的贸易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C苏俄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苏俄全部放弃了对国家贸易的控制13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里“列宁的思想”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政策 14下表是19661985年苏联经济的增长率(%)年份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人均实际收入196619707.88.53.95.9197119755.77.42.54.4197619804.34.41.73

8、.4198119853.63.51.02.1影响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运动 B美苏争霸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15下表改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对表中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年份小麦产量(单位:俄亩)收购价农民收入(单位:俄亩)19251926年69.9普特1.15卢布72卢布19261927年37.9普特1.02卢布32卢布19271928年29.8普特24卢布A.它源于新经济政策的继续推行B它牺牲农民利益满足工业化的需求C它是后来农业改革的主要依据D它顺应了当时粮食市场的价值规律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

9、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苏联的“独特实验”为“困境”中的西方()A提供借鉴 B提供样板C提供模式 D积累经验17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这一论述()A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肯定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说明了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D否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8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后

10、期,“实行新体制的企业领导有权招聘或解雇职工,有权确定工人的劳动报酬形式以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有权处理上级拒收的多余物资,有权出售按调拨单销售不出去的超定额储备的产品”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19下面是苏俄(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即C与G所代表的历史阶段的经济体制或所有制形式是相同或相近的),那么下列成立的是()ABF BAECDM DBM20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

11、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21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

12、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教材材料2: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新政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新政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历史必修二人民版教材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就职演说(1)依据材料1概括指出,公元前6世纪古代雅典面临着怎样的

13、危机。为化解危机,雅典进行了改革。请指出它化解危机的举措对人类政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2,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中体现了哪些特点?(8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从危机的解决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6分)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

14、”发展模式的修正。罗荣渠材料2:苏联的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钱乘旦(1)据材料1,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不足之处。(2分)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4分)(2)据材料2,概括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特点。(4分)中国在成立初期仿效了苏联模式,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修正这一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相应的史实。(4分)(3)中外对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15、?(2分)纵观经济发展模式或工业转型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新经济政策时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他的阶级动机越来越弱,他要求不要“摧毁”资本主义,而是要“活跃”资本主义。1923年初的列宁的阶级动机几乎完全消失,国内和平的动机更加清晰。(俄)尤布尔金独立报三个列宁(1999年1月2021日)材料2: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表述为“淡色”。他指出,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1)体现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

16、的经典文献是什么?材料1中前“两个列宁”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2)据材料1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思想转变的背景。(4分)(3)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分别通过什么途径来“摧毁”和“活跃”资本主义的?(4分)(4)请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2的“淡色”观。(8分)单元过关检测(十)1解析:选C。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大力推行自由经济政策,经济盲目繁荣,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故选C;二战后摇滚乐和爵士乐出现,排除A;B项不符合题意;D项出现在1933年后的罗斯福新政中。2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胡佛利用政府的权力控制税率、联邦开支和减少失业,实施了国家

17、对经济的干预,说明胡佛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了干预措施,故选C。胡佛政府已干预经济,但仍然固守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胡佛不是军国主义激进分子,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3解析:选B。第一幅图体现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第二幅图片中的文字“失业劳力有事可做”,也就是失业人员重新找到工作而不再等待国家救济,与推行“以工代赈”相符,其共同寓意与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措施相符,故选B。4解析:选A。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价格”“指标”“善价”,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等方面都进行了国家干预,故正确,答案选A。材料中没有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作出规定,排除含有的B、C、D三

18、项。5解析:选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保护美国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罗斯福新政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策,故选B。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与计划经济不符,排除A;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对外政策,C、D两项都是内部政策,皆排除。6解析:选B。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1935年与1929年相比,美国税收的税率增长了3倍多,过快增长的税率使得民众的实际收入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众的消费能力,影响到经济发展,故选B项。7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信息,说明了个人的奢华消费会促进市场供求关系发展,而勤俭节约会抑制生产者的积极性,实质是倡导积极消费拉动社会经济

19、的发展,这符合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故选B。8解析:选B。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501973年基本上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B。A、C两项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D项说法错误。9解析:选A。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发展情况。依据对表格信息的分析可知,从1956年到1973年,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总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欧共体、日本则明显上升。材料没有反映美国推行福利政策的信息,并且欧共体、日本也都推行了福利政策,故A项错误,为符合题意的答案。10解析:选B。本题考查美国

20、经济的发展。根据题目示意图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美国经济实力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故B项正确。11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后的政策“社会主义的化合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逐项分析判断,A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从题干史料看,体现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当时实行实物分配制,故排除C项;D项与时间不符,排除。12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商业”等关键信息,迁移新经济政策中的措施,新经济政策规定恢复商品流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生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1、B项符合材料内涵;题干材料反映了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C、D两项说法错误。13解析:选B。解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列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暂时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以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故选B。14解析:选B。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依据题目表格的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符合题目表格反映的时间信息,选B。1937年苏联“二五”计划的实现表明苏联工业化的完成,农业集体化在1937年基本完成,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1985年以后,排除A、C、D三项。15解析

22、:选B。1924年后,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小麦产量、收购价和农民收入不断下降,这是牺牲农民利益满足工业化的需求,故选B。16解析:选A。本题考查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根据材料判断,西方经济的“一团糟”是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是指实施“五年计划”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独特实验”是指计划经济模式,这为西方资本主义摆脱“困境”提供了借鉴,即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推行一定的计划经济,而不完全采用计划经济这一“样板”或“模式”,故A项正确。17解析:选C。据材料“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可知此模

23、式能够克服缺乏资本的问题,也就是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实际肯定了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故选C项。A、B两项不符合材料中的“莫斯科模式”;D项题干材料未体现。18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60年代后期”“企业有权有权有权”,这表明苏联政府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开始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A项错在“指令性计划”;C项错在“私营企业”;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选B。19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题干已明确C和G两个阶段是相同或相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和G在经济所有制形式方面是相同或相近的,即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据此可知题目要求回答

24、的是苏俄(联)和新中国在经济所有制形式上还有哪两个阶段是相同或相近的,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可以推测出B和M两个阶段是相似的,B阶段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允许私营企业存在,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等;M阶段中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体制。正确答案为D项。20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但其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并未取得成功,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答案为C。21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制度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创新。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

25、据题目的信息“公元前6世纪”及材料1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可知是指克利斯提尼的改革。第二小问强调的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影响,需要从雅典民主政治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对材料2反映的罗斯福新政的信息进行总结、升华,如第一阶段的“应急措施”到第二阶段的“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反映了缓和阶级矛盾;第二小段反映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等。第(3)问对材料反映的两次改革进行概括总结,可从民生、阶级矛盾、法律等方面分析思考。答案:(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等改革,雅典逐步建立了民主政治,为人类提供了法治基础上的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

26、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特点:阶段上,应急措施和长期改革相结合;目的上,经济复兴和缓和阶级矛盾(关注民生)相结合;手段上,立法和行政相结合;理念上,维护自由制度和国家干预相结合。(3)要注重关注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要理念创新;要有法制保证。(言之有理,写出三点即可)22解析:第(1)问据材料1可知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依据材料1的叙述来归纳其特点和不足之处;修正“古典”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联系罗斯福新政作答。第(2)问特点依据材料2从政府的作用、侧重点、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等角度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仿效回答“一五”计划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90年代初修正

27、指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3)问共同之处可从市场作用与国家作用的关系来归纳;启示主要从经济模式要及时调整或修正,以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即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和墨守成规角度来回答。答案:(1)特点: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不足:存在基本结构性矛盾,导致经济危机。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特点: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仿效史实:“一五”计划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修正史实: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或“市场与计

28、划相结合”)。启示:任何经济模式都必须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2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第二小问考查分析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力,关键信息:“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像马克思主义者”“改良主义者”,综合组织信息即可。第(2)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材料1中“1923年初”间接告诉我们新经济政策已经实行,联系新经济政策产生背景,史论结合,从政治经济角度回答。第(3)问,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西方阶段特征,联系罗斯福新政措施和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

29、移能力。分析材料,可得出材料2的“淡色”观是指中西文化的和谐、融合、包容的意思, 结合新时期中国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个方面回答,史论结合。答案:(1)文献:共产党宣言。 两个列宁: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列宁;另一个是改良主义列宁。 (2)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引发经济凋敝,民众不满;紧张的战争形势基本结束。(3)途径: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4)说明:政治:推进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如恢复和完善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行基层民主选举)。经济: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外交: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