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单科标准练:4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66030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单科标准练:4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单科标准练:4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单科标准练:4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单科标准练:4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单科标准练:4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单科标准练:4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单科标准练:4 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单科标准练(四)(分值:100分,建议用时:50分钟)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得分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A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B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C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D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为皇帝所专门设置的种种称谓都是为了彰显皇权

2、的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B项说法虽然本身没有问题,但材料中所提及的仅仅是有关皇帝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特殊称谓而并未有“顺应当时历史潮流”的相关表述,故B项错误;皇帝各方面的特殊称谓并不代表着封建皇权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步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皇帝专称“减少”这一变化过程的相关提及,且其减少与对皇帝的制约之间也没有任何的因果联系,故D项错误。25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省份地点铁器物种类四川绵阳斧、锸、锛四川荥经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巫山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重庆云阳铁削、铁锄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

3、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C铁犁牛耕只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下主要的生产工具和农业动力,仅依据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能推断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故A项错误;材料表格所展示的只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而非比例表,所以仅依据该表格内容难以推断铁器是否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工具,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表格内容不难看出,铁器于东汉末年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已经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西南地区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2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

4、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C西汉末年的王莽敢于代汉自立,而反观东汉末年的豪强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推断东汉时期中央集权并没有出现太多加强,故A项错误;自汉武帝之后社会对君权神授都较为推崇,故B项错误;进入东汉时期,随着儒学“三纲五常”思想的进一步理论化,才出现材料中权臣豪强对帝位觊觎野心表现的强烈反差,故C项正确;儒家“经世致用”思想最早萌生于明清之际,而非两汉之间,故D项错误。27“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

5、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A权力过于分散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权空前强化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出现那种“事难画一,缓急不辨”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导致的权力过于分散,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可知,明太祖罢丞相所导致的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非提高,故B项错误;明朝罢丞相之后出现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明朝废丞相后确实出现君权空前强化的局面,但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8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

6、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出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济现象,单单“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29

7、读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表。据此表可知,18951913年间,民营企业()18951913年设厂数(家)资本额(万元)官办和官商合办852 9476商办4659 0812合计55012 0288A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B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C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D办厂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C表格内容所展示的仅是18951913年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数量情况,面临的阻力情况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官商合办企业的存在并不代表民营企业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民营企业在这段时间的设厂数和资本额都已经居社会主导

8、地位,已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故C项正确;通过材料表格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民营企业在这段时间的设厂数和资本额远远超越了官商合办企业,但我们无从推断其是否在该时段逐渐超过官办企业,故D项错误。3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D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直至国民党政权统治崩溃,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始终采取的是扶植与支持的政

9、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没有提及有关美国舆论对中共的态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可知,这一时期国共全面内战还尚未正式爆发,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可知,南京谈判破裂而引起的国共关系紧张和一触即发的内战,这些都引发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并且对中共给予了有限的支持和帮助,故D项正确。31鞍钢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九五”期间为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效益流失问题,需投资60亿元。经过多方努力,还有7

10、亿多元缺口,基本建设资金还有20.6亿元无来源。这反映出()A国企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B国企内部的腐败问题较为严重C资金匮乏制约了国企的发展D国家在努力缓解国企资金问题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突出性的成就并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国企内部腐败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九五期间为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效益流失问题,需投资60亿元。经过多方努力,还有7亿多元缺口,基本建设资金还有20.6亿元无来源”可知,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国企的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鞍钢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九五期间为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效益流失问题,需投

11、资60亿元”可知,国家所努力缓解的是国有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效益流失问题而非单纯的国企资金问题,故D项错误。32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若遗嘱被认为不符合人伦道德,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以请求撤销遗嘱。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A对公民的财产自由进行限制B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了社会民情C要求在继承关系中近亲优先D放松了对公民财产的继承保护B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以请求撤销遗嘱”可知,该法律条文是对公民的财产自由进行调解引导而非限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若遗嘱被认为不符合人伦道德,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以请求撤销遗嘱”可知,不符

12、合人伦道德即意味着对社会民情的充分考量,故B项正确;“要求在继承关系中近亲优先”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不难得知,罗马法是加强而非放松对公民财产的继承保护,故D项错误。3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A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B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C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D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如果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就不会有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通过,故A项

13、错误;美国制定宪法的目的兼有对外和对内两方面,“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可知,美国制宪会议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故C项正确;D项表述虽然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体现,故D项错误。34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B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C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成就是电力而非电报的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

14、料“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可知,麦克韦斯和赫兹的科学理论即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故B项正确;通过材料和史实不难得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是科学理论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而非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故C项错误;“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这种表述既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也不符合相关的史实,故D项错误。35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组成到1967年六国建立欧共体,到1993年拥有12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到2002年欧元的启动,成员国扩大到15个。这一过程反映了()A经济合作仍然

15、是欧盟主流B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增强C欧盟推动了世界格局变迁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D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1993年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欧洲各国经济实力的相关介绍,这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B项错误;“欧盟推动了世界格局变迁”的表述虽然本身没有问题,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组成到1967年六国建立欧共体,到1993年拥有12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到2002年欧元的启动,成员国扩大到15个”可知,参与欧洲一体化的国家数量在不断增多且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深

16、化,这些都表明欧洲一体化程度在逐步加深,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6、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

17、而权之重”。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权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

18、所产生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不同。(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可知,既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必然选择,又是有效规范官僚队伍、防止官吏腐败的客观要求;根据材料一“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可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制君主用人失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可知,由专制君主直接控制

19、,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材料一“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可知,监察官员位卑而权重。第(2)问,根据材料二“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有利于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权力配合的缺失”可知,造成了因不同权力部门之间的推诿而带来的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第(3)问,首先,从性质方面而言,

20、中国监察体制为了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是古代专制的体现;西方的分权则是近代民主的产物,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次,就其运行机制而言,中国监察官员与其对象属于单向制约,而美国的三权分立则具有双向制约性;最后,就其制约对象而言,中国的监察体制是皇权专制下的监察,监察机构对皇帝负责,而美国三权分立具有分权与制衡性质,三大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答案】(1)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可有效规范官僚队伍,防止官吏腐败;避免君主用人失误。特点:由君主直接控制,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监察官员位卑权重。(2)影响:积极:有利于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消极

21、:不同权力部门之间的推诿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3)不同:中国的监察体制是皇权专制下的监察,监察机构对皇帝负责;美国三权分立具有分权与制衡性质,相互独立。中国监察官员与其对象属于单向制约;美国的三权分立具有双向制约性。中国监察体制为了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的体现;西方的分权是保证民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是工业部门获得各种生产要素和销售市场的前提条件,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都离不开农业部门从劳动者到产业剩余的供给。工业化进程作为现代化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来完成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解决。近来有学者认为

2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应当首先产生于工业领域而不大可能是农业领域,但这不能作为工业可以先于脱离农业而自行发展的根据。没有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任何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无从发端,更谈不上飞跃性的发展。王守谦民族工业资本家与近代中国农业发展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解析】首先,需对题干材料进行解读,通篇材料的关键点就是农业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进行观点提炼,“农业发展迅速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重大促进作用”或者“农业发展缓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这正反两方面的观点都是符合题意的;最后,根据所提炼的观点辅以必要的史实论证即可,难度较低。【答案】

23、示例:观点:农业发展缓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论述:近代中国农村中的自然经济虽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逐渐解体,客观上也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但就整个中国近代史而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主导,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广大农村更是如此。农民购买力的低下不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广阔的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使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从而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请在45、46、47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4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张之洞很早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

24、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光绪二十七年,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 “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1901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 “改罚锾” “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稍后,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

25、、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法律改革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张之洞的改革主张。(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01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稍后,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可知,学习西方法律制度和改良法制;根据材料“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

26、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可知,中国法律制度应该迅速与国际法接轨;根据材料“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可知,应加速培养法律方面的人才。第(2)问,该开放型评价题需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一方面,作为晚清中兴重臣,张之洞的司法改革思想顺应了近代化发展的要求,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无疑有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没有认识到社会体制不改变,法律改革将困难重重,故其实际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答案】(1)学习西方法律制度,改良法制;中国法律制度应该迅速与国际法接轨;培养法律方面的人才。

27、(2)其思想顺应了近代化发展的要求,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同时他没有认识到社会体制不改变,法律改革将困难重重,故其实际影响很有限。(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4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

28、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整理自国家公祭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参战国纷纷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并增强对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这已然成为一种国际惯例;

29、其次,结合历史与现实,中国曾受到日本的侵略,而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日本政府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史实。第(2)问,根据材料“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可知,有利于抚慰民心、顺应民意,体现的是对民意民愿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此外,也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再次,也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最后,也表明国家政治世俗化、平民化的一种体现,彰显着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答案】(

30、1)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中国曾受到日本的侵略,而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日本政府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史实。(2)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抚慰民心、顺应民意,体现的是对民意民愿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4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他所领导的抗倭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在其军事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德思想。戚继光强调将领要爱民卫民,热爱士卒“使之依如父母”

31、,也要善待俘虏,“战贼既败,所获子女人口,即是真达,不许杀取首级,只将生口送官” 。戚继光认为,将帅武德尽管很重要,但因为士卒人员众多,所以更应坚决防止“扎营之处,军士杀老幼、践禾稼、奸犯人妇”等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军人死于战场,虽死犹生,战场上若贪生怕死虽生犹死,军人只有死于战阵,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两军对峙,应勇于杀敌;军人更应该学习武艺,强调武艺是防身杀贼的技能,“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也”。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并把它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也都可以从戚继光武德思

32、想中找到宝贵的思想资源。摘编自丁雪枫戚继光的武德思想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武德思想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武德思想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强调将领要爱民卫民,热爱士卒使之依如父母,也要善待俘虏,战贼既败,所获子女人口,即是真达,不许杀取首级,只将生口送官”可知,注重关爱普通士卒和善待俘虏,有浓厚的民本、仁义意识;根据材料“戚继光认为,将帅武德尽管很重要,但因为士卒人员众多,所以更应坚决防止扎营之处,军士杀老幼、践禾稼、奸犯人妇等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可知,注重对将帅更注重对普通士兵的品德养成教育;根据材料“军人死于战场,虽死犹生,战场

33、上若贪生怕死虽生犹死,军人只有死于战阵,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两军对峙,应勇于杀敌;军人更应该学习武艺,强调武艺是防身杀贼的技能,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也”可知,强调培养军人的勇气和基本技能。第(2)问,首先,是戚继光武德思想的历史价值,作为明朝中后期的抗倭名将,其思想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获取群众的支持,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是戚继光武德思想的现实价值,根据材料“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并把它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也都可以从戚继光武德思想中找到宝贵的思想资源”可知,戚继光的武德思想不仅丰富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还为近现代中国军队的爱国主义、民本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答案】(1)关爱普通士卒,善待俘虏,有浓厚的民本、仁义意识;注重对将帅更注重对普通士兵的品德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军人的勇气和基本技能。(2)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获取群众的支持,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丰富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为近现代中国军队的爱国主义、民本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