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0讲 第1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66199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0讲 第1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0讲 第1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0讲 第1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0讲 第1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0讲 第1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0讲第1课时1(2015四川18)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B)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不正确;C、D两项的“国人尚未”“决定时人”,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带有夸大性

2、,排除;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故选。2(2015北京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B)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析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提倡“剪辫蓄发”是把辫子当做了清朝统治的象征;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剪掉辫子是脱离清朝统治的象征,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2014新课标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

3、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C)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近代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的比较,也未涉及京、津、沪三地对外来事物热情度的比较,故排除A、B、D三项;由题目中的信息“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的比例可知此时由于军阀混战致使中国电影的

4、流通税费较重,故本题应选C项。4(2014江苏6)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C)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可以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崇尚西洋,还保留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这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选C项。5(2016蚌埠)从1874年至1877年,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反映了(C)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B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C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D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解析申报连续刊载了

5、“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不能说明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故A项错误;“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不属于时政事件,故B项错误;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说明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司法制度改革,故D项错误。6(2016晋中)民国时期,一些国货广告也以洋货为其诉求方式,即便是国货也要取洋名。甚至许多人放弃很好的绸缎不穿,都去穿外来的洋布。这些穿着方式的出现说明(A)A人们的心理影响消费B西方的商品质优价廉C广告宣传效应影响大D当时崇洋风尚开始形成解析这些穿着方式的出现反映出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带来“国货也要取洋名”,“都去穿外来的洋布”,影响消费的选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商品的质价,故B项错误;广告宣传效应是影响人们消费的因素,但材料没有体现其影响大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当时崇洋风尚,但不能推断是其开始形成,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