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论文.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426701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提高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以小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技能的培养为例摘要:观察是学生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科 学核心素养之一。现阶段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学生在小学科学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笔者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渗透科学观察方法、养成长期观察的耐心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技 能培养,希望以此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观察一、培养学生观察技能的必要性(一)观察技能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 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 为一体的综

2、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能力是指人迅速、敏锐的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是智力结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二)观察技能是学生认识事物的技能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所讲:“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在细微 的观察之中。在小学阶段,科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观察的主阵地。观察是小学科学 实验探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学生获取一切知识的重要桥梁。耐 心、细致、准确的观察,是学生认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得出正确结论,做出正确决 定的基础。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必要。二、现阶段小学科学学科现状及问题在基层

3、学校,特别是在许多农村学校,科学课都会被定义为副课而不受重视。这其中固然有师资匮乏、资源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长期以为“唯分数论” 的应试教育主观思想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因素。为此,一些学校缩减科学课程的课时甚至取消科学课,造成科学教师完成教学 任务存在先天缺陷。为了在有限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也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 的教学方法,甚至是“走马观花”式的教学一一直接将知识重点或探究结果呈现给 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的教学钻研动力也遭到了打击。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也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不良学习习惯,对于 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观察,或“坐等其成、不能积极参与;或流于形式,

4、敷衍了事;或 浅尝辄止,不愿认真仔细的深入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理解不清、掌握不 牢,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知识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完全缺失。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改变这些状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 生的科学素养呢?为此,我分三个阶段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做了如下实践。三、培养学生观察技能的实践过程第一阶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培养一种习惯更难!对于从未接触过科学课程的低年 级学生来说,教师或许可以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核心素养 培养。但对于已接触科学课程课并未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甚至是形成了不良学习 习惯的学生来

5、说,教师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必须另辟蹊径才能实现弯道超车。为了更好地帮助这种学生成长,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却得从改 变教师入手一一转变传统的教学习惯:首先,在课前备课时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进行 分解安排,利用实物或模型演示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图文视频等资料展示。 更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其次,上课时不再 分发循环教材,学生手中取而代之的是活动手册或观察记录表。这种转变,杜绝了 学生通过课本直接获取结果的行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被观察事物上来。以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水沸腾了教学过程为例,沸腾是 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应该说学

6、生是非常熟悉的。但如果让学生介绍其中的 科学道理,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准确的表达,缺乏对其具体的认识。如果简单粗暴的 将科学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播放水沸腾 时水蒸气引起茶壶盖发出的声音,请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然后再展示烧水的视 频、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观看完视频后, 教师提出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出“沸腾”概念,随 后向学生提出两个关键性的问题:1、怎样才能让水沸腾?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能够想到加热会使水温上升后出现 沸腾现象。温度的测量需要借助温度计,在这里教师还会安排学生对温度计进行观 察,并对温

7、度计的使用事项做一定讲解。2、水沸腾时会有什么现象?(这里明确观察内容,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现象进行 深入观察,有助于学生发展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 着问题去进行实验,将实验过程记录到活动手册或观察记录表中,激发他们持续探 索的欲望。可以看到,这种做法效果立竿见影,从“坐等其成”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仔 细的观察,学生的观察习惯得到了初步的培养。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从常见现象中 发现新知识并积极分享,也能激发使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在 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第二阶段:传授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质量。在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学习欲望逐渐加强之后,往往对

8、更多事物充满了浓 厚的兴趣,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希望老师予以解答。为了更好的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部分解答,留出一些自学空间 让学生课下再观察、发现。可往往反馈回来的结果往往较课堂观察差了许多。与学 生交流后发现,在课堂上有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抓住观察重点。但在 课下自主进行观察时,往往计无所出,可见学生的需求已经上升到观察技巧一一观察 方法上来。观察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比较观 察、定量/定性观察、实地观察等等。在发现学生的需求之后,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 境中灵活运用、有意渗透,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有效的

9、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 导学生先全面观察蚕的外形,形成初步音响;再重点观察头、胸、腹等部位,发现 蚕的细节特征;最后通过前后记录结果的对比观察,发现蚕的生长变化。学生在环 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中,不经意间经历科学观察的过程,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学而有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在下一节课复习旧知时,学生 们既可以准确回忆起上节课的重点知识,还能够清楚的说出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 程。可见,学生在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之后能够高质量的进行观察,进而提升学 习效果。第三阶段:培养长期观察的耐心,养成持续观察的好习惯。经过前两个阶段

10、的培养,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并养成了一定程度 的观察习惯,但并不能长期坚持。在这一阶段就是要巩固前一阶段取得的成果,通过 长期观察培养学生持续观察的好习惯。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习惯不是一蹴而 就的,阶段培养也要由短变长、循序渐进。比如:在暑期开学前两周,教师通过班级群给学生发布神秘任务,每位同学需 准备两杯水(一杯封口、一杯不封口),每两天观察记录一次(画水位线),开学 后带到教室。很多学生非常好奇老师要做什么,而且假期学生学业相对轻松,完成任 务并不困难,甚至还有些期待。开学后进行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水到哪里 去了教学,学生恍然大悟。有了观察记录的结果,学生交流更加积极,课

11、堂气氛 热烈。三年级下学期进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学时,学生将在两个月时间里 坚持观察记录养蚕的过程。虽然教学任务分解在不同课时中,并不需要学生坚持两 个月观擦记录后再集中交流,但经历了这次长时间的持续观察培养,学生还是较好 的认识到坚持观察的重要性,也为以后独立进行长时间观察记录积累了经验。在升 入四年级后,教师在进行月相变化一课教学前一个月发布任务,让学生坚持每 晚观察月相并记录,一个月后在课堂上分享。这次完全由学生独立自主进行观察的 结果还是大大超出了教师的预想,观察统计结果如图:像这样由短变长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很多孩子都能够克服困难慢慢坚持下来。 通过分阶段的观察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很好地满足了 学生的学习要求。结语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 能力。观察技能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使学生在开放的小学科学教学环境中主动进行观察学习,保持求知欲 及热情,实现学生自由而优质的成长与发展,逐步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让科学教 育获得实质性的飞跃。参考文献:1毛鑫.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纪翠芳:基于观察学习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探索求知导刊2021(9)3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