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 189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 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挂篮设计与构造;5.挂篮制作、安装与拆除;6.挂 篮使用;7.主梁施工;8.施工监控;9.质量验收;10.安全与 环境保护。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 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桂林路 928号,
2、邮政编码:201103) o本标准主编单位: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兴土桥梁专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设安全协会上海市建设机械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铭邱锡宏向海静曹文根 谢亮曹淑亮金仁兴罗玲丽 叶敏柳民李申杰罗永福 阮欣王洪 新庞玉坤严训 张敏郭春强吴水根陈立生 于海祥韩兵康姚军汤坤林 严浩蒋国根戴彬朱敏 李映马
3、军伟胡仕成成克锦 陈建江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钱寅泉 周朝阳 王美华叶国强 胡震敏李传习王春生雷波 蔡新宁白唐瀛静国锋目 次1总贝U 12术语和符号21.1 术语21.2 符号33 基本规定 44 挂篮设计与构造54.1 一般规定54.2 荷载及组合64.3 材料要求74.4 承重系统84.5 锚固及悬吊系统84.6 行走系统94.7 模板及作业平台系统95 挂篮制作、安装与拆除115.1 一般规定 115.2 挂篮制作 115.3 挂篮改制 135.4 挂篮预拼装145.5 挂篮安装 145.6 挂篮拆除 166 挂篮使用176.1 一般规定 176.2 挂篮检验176.3 挂篮预压 176.
4、4 挂篮前移 186.5 挂篮就位 196.6 挂篮维护 197 主梁施工217.1 一般规定 217.2 混凝土工程217.3 墩顶梁段施工237.4 悬臂节段施工247.5 边跨现浇段施工247.6 合龙258 施工监控268.1 一般规定268.2 实施268.3 控制精度279 质量验收2810 安全与环境保护30本标准用词说明 31引用标准名录32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 22.2 Symbols 33 Basic Requirements 44 Movable Suspended Sca
5、ffolding Design and Details 54.1 General Requirements 54.2 Loads and Load Combinations 64.3 Material Requirements 74.4 Bearing System 84.5 Anchor and Suspension System 84.6 Walking System 94.7 Formwork and Operation Platform System 95 Movable SuspendedScaffbldmg Production, Installationand Disassemb
6、ly 115.1 General Requirements 115.2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 Production 115.3 Reformed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 Operation 135.4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 Test Assembling 145.5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 Installation 145.6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 Disassembly 166 Movable Suspend
7、ed ScaffoldingOperation 17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76.2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 Inspection 176.3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 Preloading 176.4 MovableSuspendedScaffolding Launching 186.5 MovableSuspendedScaffolding Locking 196.6 MovableSuspendedScaffolding Maintenance 197 Girder Construction
8、 217.1 General Requirements 217.2 Concrete Work 217.3 Pier Top Girder Construction 237.4 Cantilever SegmentConstruction 247.5 Side Span Cast -in-place Segment Construction 247.6 Closure Construction 258 Construction Monitoringand Control 268.1 General Requirements 268.2 Operation 268.3 Control Accur
9、acy 279 Quality Acceplance 2810 Safety and EnvironmentProtection 3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31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2.o.为规范桥梁的悬臂浇筑施工,做到生产安全、技术先进、 方便适用,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的悬臂浇筑施工。1.0.3桥梁悬臂浇筑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悬臂浇筑法 cast-in-place cantilever method
10、在以桥墩为中心的顺桥向两侧,采用专用设备对称平衡地逐 段向跨中浇筑混凝土梁体,并逐段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2.1.2 挂篮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悬臂法浇筑混凝土梁体时,用于承受梁体自重及施工荷载, 能逐段向前移动、经特殊设计的专用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有承重 系统、锚固系统、悬吊系统、行走系统、模板及作业平台系统。2.1.3 承重系统 bearing system挂篮的主要受力构件,一般由主桁架、底篮、销轴、竖向平 联桁架、前上横梁等部分组成。2.1.4 锚固系统 anchor system承重系统的自锚平衡装置,一般由后锚压梁、后锚调整梁、 后锚压杆等部分组
11、成。2.1.5 悬吊系统 suspension system主要用于悬吊底篮、模板系统的装置,一般由吊杆、吊杆垫 梁、内外滑梁、吊具等部分组成。2.1.6 行走系统 moving system控制挂篮移动的装置,一般由行走轨道、驱动装置、前支 座、反扣装置、轨道压梁等部分组成。2.1.7 托架 corbel墩顶梁段及邻近梁段施工时,利用墩身预埋件与钢构件拼制 连接而成的承载支撑结构。2.1.8 挂篮预压 movable suspended scaffolding preloading为检验挂篮承载力以及消除挂篮制作和安装时残留的非弹性 变形量,在挂篮拼装后对其进行的加载试验。2.1.9 临时固
12、结 temporary consolidation悬臂浇筑施工时,为使悬臂结构保持稳定,将主梁与桥墩进 行锁定的临时性措施。2.2 符 号2. 2.1作用与作用效应&精轧螺纹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Mbk.;使挂篮稳定的力矩标准值;M,; 使自锚固系统稳定作用的力矩标准值;Mk,;使挂篮倾覆的力矩标准值;Myj使自锚固系统失效的力矩标准值;Sk,i使精轧螺纹钢筋轴向受拉的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1. 2.2系数kib抗拉拔失效系数;k4抗倾覆稳定性系数。2. 2.3几何参数h弹性变形量;hn非弹性变形量;H0预压前,测点的初始标高观测值;H,-卸载后,测点的末次标高观测值;Hn+1加载完毕稳定后
13、测点的标高观测值。3基本规定3. 0.1悬臂浇筑前,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进行 现场技术交底。3. 0.2挂篮结构设计时,构件应按最不利施工工况进行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验算。3. 0.3托架、支架等应经过设计计算,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 度和稳定性,其长度和宽度等应满足模板安装和施工操作要求。3. 0.4挂篮、托架、支架使用前,应对其制作及安装质量进行 全面检查,并应进行预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1 .5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前,应完成临时固结。3.2 .6挂篮应在完成节段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后前移。3.0.7 悬臂浇筑施工应对称、平衡地进行,两端悬臂上荷载的 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超过设
14、计规定值;当设计未规定时,不宜超 过梁段重量的1/4。3.0.8对主跨跨径大于或等于IOOm的悬臂浇筑梁桥,应进行 施工监控。4挂篮设计与构造4.1 一般规定4. 1. 1挂篮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钢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和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的 规定。5. 1. 2挂篮的最大变形不应大于20mm。6. 1.3挂篮设计计算时,各构件挠度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不应大于模板构件跨度的 1/400;2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不应大于模板构件跨度的 1/250;3对受载后挠
15、曲的杆件,其承载状态弹性挠度不应大于相 应结构跨度的1/400;4对受载后挠曲的杆件,其空载状态弹性挠度不应大于相 应结构跨度的1/250。4. 1.4挂篮在浇筑混凝土状态和行走状态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挂篮抗倾覆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4. 1. 4-1)M-式中:k4 抗倾覆稳定性系数,取2.0;ZMk,i稳定力系的总力矩标准值(kNm);Msk,;倾覆力系的总力矩标准值(kNm)o2挂篮自锚固系统应符合下式要求:(4. 1. 4-2)之 M kM,*zb式中:kb抗拉拔失效系数,取2.0;My,;使自锚固系统稳定的总力矩标准值(kNm);M.;使自锚固系统失效的总力矩标准值(kNm)o4.
16、1.5 挂篮自重与最重悬臂梁段的结构自重比宜为0. 30. 5, 且挂篮的总重量应控制在桥梁设计规定的限重之内。4.1.6 挂篮几何尺寸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空间确定,并应满足梁 段现场施工作业的需要。顺桥向宜满足在墩顶梁上设置两台挂篮 的需要。4.2荷载及组合4 . 2.1作用于挂篮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永久荷 载的分项系数应取L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L 4o5 .2.2挂篮的永久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1新浇筑混凝土 (含钢筋)自重(GJ ;2模板自重G);3挂篮承重、锚固及悬吊系统自重(G。;4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组成挂篮作业平台的各部分自 重(G4 )o4.2.3挂篮的可变荷载
17、应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人员及设备机具荷载);2振捣混凝土产生的振动荷载(QJ;3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Q3);4混凝土入模时产生的水平方向冲击荷载(Q。;5风荷载(Q5 );6其他荷载(Q4. 2.4新浇筑混凝土、钢筋的自重标准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规定进行选取,对特殊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4.2.5挂篮、模板及作业平台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所采用的材 料类型按实际情况确定。1.1.1 2.6施工人员及机具的荷载标准值应按实际情况确定,且不 应小于2. 5kNm2o4.2.7 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可按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18、规范GB50666的规定取值。4.2.8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的规定取值。4. 2. 9挂篮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 载,对强度、稳定性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验算,并应取基本 组合进行设计;对刚度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并应取 标准组合进行设计,其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应符合表4. 2. 9的 规定。表4.2.9挂篮设计计算荷敏应组合计算项目强度、稳定性刚度挂篮承重、锚固及 悬吊系统G i +G2+G3+G4+Q i+Q2+Q5+QeGi+G2+G3G4+Q5+Q6模板及作业 平台系统作业平台G4+Qi+Q5+Q6G4Q1Q5+Q5
19、侧模板Q3+Q4Q 3+Q4底篮G1+G2+Q1+Q2G1+G2行走系统1 . 3(G2十G3+G4) +Qs+QeG2+ G3 G4十 Qs+ Qe注:表中的“+”仅表示各项荷载参与组合,而不表示代数相加。4.3 材料要求4.3.1 挂篮各构件钢材宜选用Q235、Q345、Q390和Q420钢, 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碳 素结构钢GB/T 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 1591的 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钢材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 规定。4.3.2 钢材选用应根据挂篮工作环境温度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确 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
20、规 定。挂篮设计时,常用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规定;精轧螺纹钢强度设计值应 按表4. 3. 2取值。表4.3.2精轧螺纹钢基本性能钢材牌号/级别抗拉强度(MPa)PSB785670PSB830705PSB9307904.4 承重系统4.4.1 4.1挂篮承重系统主桁架结构形式宜采用菱形、三角形等。4.4.2 当采用联体挂篮施工首节悬臂梁段时,应对挂篮联体结 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设计计算。4.4.3 4.3挂篮主桁架前支点与主桁架间、主桁架各杆件间宜采用 销轴连接,销孔与销轴间隙不宜大于2mm,销轴端部应有防脱 落机构。4.4.4 在施工承载状态
21、下,挂篮主桁架前支点设计位置应位于 梁体腹板上方,挂篮主桁架前支点中心距离梁端不宜小 于 50Qmn4.4.5 底篮横梁上吊点位置宜设置为可调节形式。4.5 锚固及悬吊系统4.5.1 挂篮主要承重吊杆宜采用Q345钢吊带,钢吊带间应采 用夹板方式进行连接,且连接件应具有防松脱措施。4.5.2 5.2当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做吊杆或锚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T 20065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 的规定。2吊杆或锚杆应按只承受轴向荷载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 式要求:Z Sk50.4fd(4.5.2)式中:fd 精轧螺纹钢筋抗
22、拉强度设计值(MPa);Sk, i使精轧螺纹钢筋轴向受拉的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 设计值。3吊杆或锚杆应全部配置锚垫板、套双螺母。4.5.3 锚固于斜面或曲面上的吊杆或锚杆应设置钢制斜垫块或 采用销轴方式连接。4. 6行走系统4. 6.1挂篮行走轨道宜采用整体式轨道。4. 6.2当位于弯道上的连续梁采用挂篮施工时,其挂篮行走系 统设计应满足桥面纵横坡调整的要求。5. 6.3行走轨道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挂篮行走轨道可采用接长梁体竖向预应力筋的方式进行 临时锚固;当不能利用竖向预应力筋进行锚固时,宜采用预埋件 进行轨道临时锚固;2挂篮行走时,反扣装置的前后均应设置轨道锚固点,相 邻两锚点间距不得大
23、于1m。4. 6.4挂篮行走轨道前进方向的前端应设置限位保险装置。4. 6.5前滑座与轨道接触部位宜采用滚轮结构,并应设置滚轮 止动装置。4 . 6.6反扣装置与轨道接触部位宜采用滚轮结构,各个滚轮应 均衡承载。5 .6.7挂篮行走时,应设置防倾覆保险、底篮防坠落保险及防 滑移保险。4.7模板及作业平台系统4.7.1 挂篮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外侧模和底模应减少分块。4.7.2 模板结构应经过设计计算,应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 定性,同时应便于制作、运输、安装及维护。4.7.3 7. 3模板结构形式和几何尺寸应能满足各梁段长度及梁体截 面形状变化需要。4.7.4 模板与已浇筑梁段混凝土间应搭接紧密
24、搭接长度不宜 小于IOOmmO4.7.5 端模与侧模间宜采用侧模夹端模的连接形式。4.7.6 外侧模加强背架宜采用桁架结构形式,其分节位置与模 板分节位置不宜设置在同一断面上。4.7.7 作业平台步行板宽度不应小于600mm,护栏净高度不应 小于00mm04.7.8 各作业平台间宜设置专用爬梯或通道进行连通。5挂篮制作、安装与拆除5.1 一般规定5.1.1 挂篮制作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 规范GB 50755的规定。5.1.2 挂篮结构设计中,对全熔透的对接和角接焊缝质量应满足 二级焊缝的要求,其他构件焊接质量应满足三级焊缝的要求。焊 缝质量的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
25、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 50205、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和焊缝无损检 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的规定。5.1.3 挂篮安装与拆除作业应对称进行。5.1.4 当遇雷雨、大雾或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严禁进 行挂篮安装与拆除作业。5.1.5 挂篮安装与拆除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对作业人 员进行交底,操作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5.2 挂篮制作5.2.1 挂篮宜在厂内进行加工制作。预拼装前应对单个构件进 行检查,合格后出厂。5.2.2 挂篮承重系统各构件原材料不宜进行拼接,下列构件严 禁进行对焊拼接:1主桁架斜拉杆或斜拉钢带;2悬吊系统钢吊带;3其他承受拉
26、伸荷载的重要构件。5.2.3 承重钢吊带下料时,其承载方向应与板材轧制方向一致。5.2.4 2.4当承重钢吊带采用热切割方式下料时,单边应预留不小 于L 5mm余量进行光顺处理。5.2.5 构件加工时不宜采用手工气割。5. 2.6所有孔眼均应采用机加工方式成孔,不得气割成孔,孔 壁及销轴表面粗糙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孔壁及 销轴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12. 5 mo5.2.7孔的同轴度和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各杆件、节 点宜对装后整体钻孔或像孔成型。5. 2.8当加工螺栓群连接孔时,宜制作标准样板进行配钻或采 用数控机床加工。1.2.9 对具有转动特征的装配组件,装配后应进行检查,
27、转动 应顺畅;对有润滑要求的组件应加注润滑剂。1.2.10 承重系统主桁架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测量方法应符合 表5. 2. 10的要求。表5 2.10承重系统主桁架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测量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测量方法杆件孔中心距+ 3.0用钢卷尺测量孔径直径0-2.0用游标卡尺测量圆度0-2.0用游标卡尺测量杆件全长L+ 10.0用钢卷尺测量杆件截面对角线5.0用钢直尺测量杆件焊接后直线度L1000用拉线和钢直尺检查弯曲变形L1000用拉线和钢直尺检查1.2.11 行走系统主要结构件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测量方法应符合 表5.2. 的要求。表5 2.11行走系统主要结构件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测量方法构件名称
28、项目允许偏差(mm)测量方法前支座连接法兰的孔中心距1.0用钢直尺测量反扣装置反扣轮轮壳之间间距+ 2.0用钢卷尺测量续表5. 2.11构件名称项目允许偏差(mm)测量方法行走轨道截面宽度3.0钢卷尺测量两端、中部宽度截面高度士 2.0钢卷尺测量两端、中部宽度腹板中心偏移2.0每L 5m测一次弯曲矢高L/1000每L 5m测一次翼缘板垂直度()b100,且不应大于3. 0每L 5m测一次扭曲h250,且不应大于5. 0测量两端、中部注: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1.2.12 模板制作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测量方法应符合表5. 2. 12 的要求。5.2.12模板制作的尺寸允许偏差与测量方法项目允许
29、偏差(mm)测量方法模板高度+ 3.0钢卷尺测量模板长度2. 010.0钢卷尺测量模板板面对角线差3. 0钢卷尺测量板面平整度(Inl范围)2.0钢直尺及塞尺测量相邻面板拼缝高低差1.0平尺及塞尺测量相邻面板拼缝间隙1.0塞尺测量1.2.13 构件出厂前,构件表面应进行防腐涂装处理。2 .3挂篮改制2.1.1 挂篮改制前应对承重主桁架进行承载能力检验,主要承 重构件应进行全面外观检查,对缺陷部位和焊缝应进行安全 评价。2.1.2 挂篮进行改制时,应有完整的图纸和设计计算书。当主 桁架材质不明时,应按Q235取值计算。5 . 3. 3当焊缝金属或母材的缺陷超过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时, 应按下列规定
30、进行修复:1焊缝焊瘤、凸起或余高过大,应采用砂轮或碳弧气刨清 除过量的焊缝金属;2焊缝凹陷、弧坑、咬边或焊缝尺寸不足等缺陷应进行 补焊;3焊缝未熔合、焊缝气孔或夹渣等,在完全清理缺陷后应 进行补焊;4焊缝或母材上裂纹应采用磁粉、渗透或其他无损检测方 法确定裂纹的范围及深度。确认后,应在焊缝或母材裂纹两端各 50mm长度采用砂轮打磨或碳弧气刨清除裂纹,再重新进行 补焊。1.1.4 同一部位缺陷的焊接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结构受拉 部位的返修不得超过2次。1.1.5 当作业环境温度低于一10或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大 于90%时,严禁现场进行焊接作业。1.1.6 当作业环境温度低于时,应采取加热或防
31、护措施。 对焊接接头和焊接表面各方向大于或等于钢板厚度2倍且不小于 IOOmm范围内的母材,应加热到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且不应 低于20后再施焊。1.1.7 当承重构件需通过焊接的方式加强或加长时,焊接前应 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1.8 对改制挂篮各构件,应清理干净,重新进行防腐涂装。5.4 挂篮预拼装5.4.1 挂篮构件在制作完成后,应对主桁架进行预拼装检验。5.4.2 构件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预拼装,对拼装合格的构件应 进行标识。5.4.3 在工厂制作的挂篮可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辅助预拼装。5.5 挂篮安装5. 5.1挂篮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墩顶节段纵向预应力管道压浆完毕;2墩顶节段空间尺
32、寸满足挂篮拼装设计需要;3墩顶节段上挂篮安装所需预留孔、预埋件已设置正确;4到场挂篮各构件种类和数量与设计相符;5现场吊装设备满足挂篮各构件、组件吊装需要;6挂篮安装所需设计图纸资料已准备齐全;7挂篮安装所需其他器具已准备齐全。5.5.2 挂篮应先安装桥面上部构件,再安装桥面下部构件;当 安装桥面下部构件时,桥面上部构件应已锚固稳定。5.5.3 挂篮各构件宜在地面安装成组拼构件后,再吊装至墩顶 进行拼装。5.5.4 当整体吊装挂篮组拼构件时,各吊点升降应同步。5.5.5 挂篮各构件安装过程中,螺栓群的拧紧顺序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的相关 规定。5.5.6
33、挂篮承重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片主桁架纵向应平齐,前后误差不应大于IOinn1;2后锚点应受力均匀、锚固牢靠;3前支点和前吊点应支垫稳固;4相邻主桁架与前上横梁搁置点顶面高差不得大于Iomn1;5前支点的工作平台、安全通道等构件间应紧固牢靠;6防护结构应安装牢固。5.5.7 挂篮锚固及悬吊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篮前后吊点应受力均匀,锚固牢靠;2内外滑梁的吊挂锚固应牢靠;3底篮纵梁应稳定牢固;4吊杆伸出锚固螺母长度应大于50mm;5当精轧螺纹钢作为吊杆或锚杆时,应采用塑料套管或其 他绝缘材料对精轧螺纹钢进行包裹;6精轧螺纹钢的接长应使用专用连接器;7锚杆、吊杆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预紧,各
34、锚杆、吊杆受力 应均衡。5.5.8 挂篮行走轨道安装前应对桥面安装位置进行找平。轨道 梁安装应顺直,主桁架下同截面处相邻轨道顶面高差应小于 5mm,轨间距误差应小于5mm。5. 5.9挂篮模板及作业平台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外模板与梁体的外观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模板拼接平整度偏差应小于Imn1;3模板支架应支撑牢固;4内模背楞、对拉螺杆等应锚固牢靠;5底篮人行安全通道各构件应紧固牢靠。5.6挂篮拆除1.1.1 6.1构件拆除前,应确认已无荷载作用在挂篮上。1.1.2 挂篮在最后施工节段位置原地拆除时,应按下列步骤 进行:1拆除挂篮外模、内模及其承托系统;2采用整体下放或分步拆除的方式拆
35、除底篮;3拆除承重系统主桁架;4拆除行走系统。1.1.3 挂篮从最后浇筑节段位置后退至预定位置进行拆除前, 应确定挂篮在已浇筑节段混凝土上的锚固装置已全部拆除。挂篮 后退过程中不得与其他结构相碰。5. 6.4挂篮各构件拆除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构件失稳的临时稳 固措施。5. 6.5挂篮各构件拆除过程中,当出现卡滞或其他无法正常拆 解的情况时,严禁强行拆解,应分析原因后采取措施妥善处理。5. 6.6当有多个构件连接时,应分步进行拆除,并应在拆除过 程中观察构件的稳定状态,严禁同步拆除同一构件的所有连接。6挂篮使用6.1 一般规定6.1.1 挂篮使用前,应检查相关材质证明书、质检报告和挂篮 设计计算书
36、安装完毕后,应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并应对挂篮进 行预压。6.1.2 严禁在挂篮斜拉带、各类吊杆上进行电焊作业。6.1.3 挂篮的各类设备应完好,严禁超负荷工作。6.1.4 同一T构两套挂篮应对称同步推进,推进距离相差不得 超过Imo6.2 挂篮检验6. 2.1挂篮安装完成后,应对挂篮后锚固装置、支点和吊杆等 进行检验,各构件安装及受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漏装、 错装。7. 2.2当挂篮构件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螺栓预紧力应满 足设计要求。8. 2.3当挂篮构件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时,焊缝质量 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出现假焊、漏焊等焊接缺陷。6.3 挂篮预压6.3.1 挂篮预压的荷载值应取
37、悬臂浇筑最大节段重量的L 2倍。 重物应对称加载,何载分布宜与节段自重一致,不得集中堆载。6.3.2 挂篮加载及卸载应分级进行。加载分级宜为悬臂浇筑最 大节段重量的10%、50%、100%、120%o卸载分级宜为悬臂 浇筑最大节段重量的100%、50%、10%、空载。6.3.3 挂篮预压过程中应同步测量挂篮变形,并应记录加载时 间、荷重及位置。每套挂篮测量断面不应少于3个,并应合理设 置测点。未经观测不得进行下一级加载。6. 3.4预压试验测量及变形值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挂篮安装时、调整后、预压前,应对各测点进行初始值 观测;2每级预压完成后6h,应对所有测点进行观测,并应记录 变形数据,确
38、定变形结果;3最终荷载预压完成12h后,应进行观测,确定标高值;24h内无变化应视为稳定,可进行卸载;4卸载完成后,应及时对测点进行末次观测,并应记录标 高值;5非弹性变形的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hn=H0 H+1(6. 3. 4-1)6弹性变形的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hH+1H,(6. 3. 4-2)式中:h弹性变形量(mm);hn非弹性变形量(mm);H0预压前,测点的初始标高观测值(m); H, 卸载后,测点的末次标高观测值(m);Hn+1加载完毕稳定后,测点的标高观测值(m)o6. 3.5预压过程中应对挂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 止加载,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6. 3.6每级
39、卸载完成后,应进行观测和记录,完成后方可进行 卸载至下一级。6.3.7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整理挂篮变形数据,应绘制挂篮各测 点在不同何载下的变形曲线,分析变形情况。6.4挂篮前移6. 4.1挂篮前移可采用顶推或牵引方式,前移速度宜控制在每 分钟 50mm 1 OOmm。6.4.2挂篮前移应先拆除模板支撑或拉杆,同步放松前后吊杆 锚固,使挂篮模板脱离梁体,确保挂篮与梁体之间的约束完全 解除。6. 4.3挂篮在每次行走之前应对其主要构件进行检查,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1挂篮后锚孔和吊杆孔的位置和尺寸应准确;2挂篮行走千斤顶和手拉葫芦等设备的技术性能应良好;3各类保险装置设置应完善;4挂篮与箱梁之间的约束
40、应全部解除。6.4.4不同轨道梁上的挂篮主桁架前移应保持同步。6. 4.5挂篮前移时,测量人员应跟踪观测,应及时调整挂篮行 走轴线偏差。7. 4.6当挂篮前移完成,前后吊杆调整完毕后,应将荷载转移 至支座上,不得由千斤顶长期承受施工荷载。6.5挂篮就位6.5.1 挂篮前移就位后,应立即将后锚固点锁定。6.5.2 挂篮纵向定位误差应小于20mm。6.5.3 挂篮就位后应同步均衡收紧吊杆,应测量并调整模板位 置及标高,并应核准中心位置及高程,校正中线。挂篮模板体系 轴线偏差不应大于IOmmo6.5.4 5.4挂篮施工应控制横向偏载,偏载值不宜超过挂篮设计规 定的允许值。6.5.5 挂篮就位后,应对
41、挂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锚设备应连接牢固;2前后吊杆及横梁应受力正常;3各螺栓应拧紧。6.6挂篮维护6. 6.1挂篮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其技术性能应良好。应对下列构件进行检查:1挂篮移动用的千斤顶、手拉葫芦和钢丝绳;2挂篮各关键部位设置的保险装置、各销轴的保险销;3挂篮构件及其焊缝情况;4挂篮各部位的锚杆、吊杆。6. 6.2当锚杆或吊杆发生螺纹受损、杆件弯曲等情况时,应及 时进行调换。6. 6.3高强度拉杆在使用过程中,应采取防火、防热及防腐蚀 措施,并应避免电火花、电焊等触及。6. 6.4每一节段浇筑完后,应及时清除散落在挂篮上的混凝土 废料。带螺纹的杆件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混凝
42、土散落到螺纹上 凝结硬化后影响使用。6.6.5挂篮应采取防腐和防锈蚀措施。7主梁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主梁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的相 关要求。7.1.2 墩顶梁段施工前,应对临时固结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 及解除时间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和参数。 施工期间应对临时固结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7.1.3 悬臂浇筑过程中,当发现梁体线形超出允许偏差时,应 及时进行调整。7.1.4 合龙应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受 力状态和梁体线形。7.2 混凝土工程7.2.1 钢筋制
43、作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进行腹板和底板钢筋安装时,应将底板与腹板的钢筋 连接牢固,连接方式宜采用焊接;2底板上下两层钢筋网应采用两端带弯钩的拉筋固定成一 个整体;3顶板底层横向钢筋宜采用通长钢筋;4当钢筋与管道相碰时,不得切断钢筋;5纵向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7.2.2 当采用预制钢筋网片或骨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板和顶板的钢筋应分上下层制成网片;2腹板钢筋应制成骨架;3钢筋网片或骨架应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在吊运过 程中不得松脱和变形。7.2.3 内外模位置应按梁体结构尺寸、高程和施工预拱度要求 进行安装。7.2.4 模板安装精度应高于梁体要求精度。模板间支撑和拉结 紧固件应按模板及
44、支架结构设计要求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模 板不得出现移位、变形、松动等现象。模板与施工操作平台应分 开设置。7.2.5 锚头垫板安装时,端面应与螺旋钢筋的中轴线和预留管 道垂直,锚头垫板宜采用螺钉固定在端模板上。7.2.6 箱梁底板浇筑的下料口宜设置在腹板与底板交接处。7.2.7 梁段混凝土的浇筑宜采用泵送,坍落度宜控制在90m 180mm,并应随温度变化及运输和浇筑速度进行调整。7.2.8 梁段混凝土宜采用一次浇筑,混凝土浇筑方法应符合设 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墩方向浇筑,并 应按所有梁段全部平面面积等高水平分层,纵横向应对称连续 浇筑。7.2.9 相邻标准梁段混凝土浇筑
45、其龄期差宜控制在14d之内。7.2.10 梁体混凝土拆模时间应根据养护方式的不同、季节不同 及环境变化情况确定。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 计无要求时,非承重模板拆模时强度不应小于2. 5MPa,承重结 构及悬臂梁拆模时应达到100%设计强度。7.2.11 主梁预应力施工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 技术规范JTG/T F5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7.2.12 的安装定位应准确,备用管道和长束管道应 采取措施保证其在使用时的有效性;2纵向预应力筋应两端同步且左右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 束不得超过1束;3竖向预应力筋应左右对称单端张拉,并宜从已施工端顺 序进行;4竖向预应力筋宜采用两次张拉方式;5对竖向预应力孔道,压浆时应从下端的压浆孔压入,压 力宜为O. 3MPa-0.4MPa,且压入的速度不宜过快;6预应力筋宜采用智能张拉。7.3 墩顶梁段施工7. 3.1墩顶梁临时固结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固结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不应小 于2。7.3.2当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