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现象(1).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427330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光现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4章 光现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4章 光现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章 光现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向,入射角和反射角等于O度。(3)由于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应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相反表述不符 合逻辑关系。2.两种反射类型漫反射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反射面平整光滑图示W反射 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 各个方向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 联视觉 特征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 且物体看起来明亮、刺眼能否 成像不能成像能成像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身计定律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成像 原理如图所示,兔源S向四周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3-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图中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分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找到

2、像的位置;用薄玻璃板的原 S 因是厚玻璃板会出现个像;玻璃板要与水平面谑否则找不到像; 理在 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一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合, 特点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提示】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觉得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大了,这是由于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而像的大小不 变。知识点4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 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空线一两侧一一两线分居;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增

3、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折射 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空气水广如:从池底2点射来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入射角,眼睛逆 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H点射来的,H点就是2点的变(选填“高”或“低”)的虚像【提示】光线发生折射时,在介质表面处,光线还会发生反射。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的 反射 形成的虚像。考点2 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2019年、2019年)例3 (2019 德阳中考)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给出了反射光线, 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二二二二二二二二答

4、图:【解析】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先过反射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然后再根据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方法点拨1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 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透明介质斜射 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 .(2019 扬州中考)能正确

5、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D )6 . (2019 威海中考)空杯底部有一枚硬币4由于杯壁的遮挡,眼睛在8处看不到硬币。逐渐往杯中加水至 如图所示位置时,眼睛在B处恰好能够看到硬币,请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画出一条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 线即可)。考点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7 4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光的是水;背 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请你依据所学的光的反射知识进行解释。答:迎着月光走,地上的水面对月光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强,能射入人的眼睛,地面对月光发生漫反 射,反射光线弱,所以地上发光的是水;背着月光走,人看不到水面发生镜

6、面反射的月光,而能看到地面发,生漫 反射的月光,所以地上发暗的是水。【解析】平行光射向平整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 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方法点拨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8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 去,白纸比较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做做看,并解释原因。答: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白纸照射,白纸由于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从侧面看去比较亮;而平面镜 由于光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

7、睛,从侧面看比较暗。考点4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例5 (2019 荷泽中考)下面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9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人越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有时平面镜比较小时, 我们在某一角度不能看到完整的像,但是像确实是完整的。方法点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它们的连 线垂直于镜面

8、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等距、虚像。8. (2019 德阳中考)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看见水中的鱼儿一一光的直线传播8 .太阳下人影相随一一光的反射C.近视眼镜的镜片一一凸透镜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一一平面镜成像9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看到自己的像是由光的3_形成的。他在平面镜前1 In处观察自己镜中的像,他 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l_in,他向后退的过程中,物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考点5 光的色散 紫外线、红外线例6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 带,这个现象叫 光的色

9、散;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解析】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 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方法点拨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 之外是紫外线。10 .(2019 黄冈中考改编)(较难题)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 (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一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 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例7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使荧光物质发光;

10、空调遥控器是利用发出 的 红外线 来控制空调的。(均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解析】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 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 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11 .现代智能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安装一个“遥控精灵”的APP就可以把你的手机变成万 能遥控了,这个软件需要利用手机发射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 红外线(选填“红外线”或“紫外 线”);有时手机对着墙壁发射信号也能控制电视

11、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够发生反射现象,这种 光线 能(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中考实验突破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命题点1 .选择较暗的实验环境(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透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 .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物和像重合)。4 .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玻璃板太厚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会产生重影)。5 .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6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7 .物像关系(关于平面镜对称)(2019年1次)。8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9 .眼睛观察

12、像的位置(与物体同侧)。实验结论: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 面镜成虚像。例8 (2019 南充中考)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懑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4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3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 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一关系。(3)移去蜡烛8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4置于玻璃板前5 cm,第二次将Z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 cm,再次放置B直到与 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4与8的间距为16 cm。【解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 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3)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 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据此分析判断。(4)由平面镜成像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小明第一次将蜡烛/置于玻 璃板前5 cm,第二次将2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 cm,此时蜡烛2距离玻璃板8 cm,蜡烛B距离玻璃板也是 8 cm, 2与夕的间距为16 cmo请完成精练本第910页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眼科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