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3 原子与原子核-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273607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8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密13 原子与原子核-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密13 原子与原子核-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密13 原子与原子核-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密13 原子与原子核-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密13 原子与原子核-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密13 原子与原子核-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13 原子与原子核-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核心考点核心考点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应方程 结合能、质量亏损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考点考点 1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 一、光电效应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现象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逸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称为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c)。 (2)入射光的频率不变时,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光电流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 数)与入射光的

2、强度成正比。 (3)入射光的频率不变时,存在一个使光电流减小到 0 的反向电压,即遏止电压(Uc)。表明光电子 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4)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逸出几乎是瞬时的,精确测量为 109 s。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光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频率为 的光的能量子为 h,即光子,其中 h 普朗 克常量。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W0 其中 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eUc=mev2,h 为入射光子的能量,W0为金属的逸出功 1 2 4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与入射光

3、的频率 有关,而与光的强弱无关。只有当 hW0时,才有光电 子逸出,截止频率 c= 0 W h (2)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所以光电流几乎在瞬间产生。 (3)对于频率 相同的光,光较强时,包含的光子数较多,照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较多,因而饱和 光电流较大。 二、光电效应的图象分析二、光电效应的图象分析 1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IU 图象) (1)电压范围足够大时,电流的最大值为饱和光电流 Im;图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为遏止电 压 U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eUc (2)频率相同的入射光,遏止电压相同;饱和光电流与光照强度成正比。 (3)不同频率的入

4、射光,遏止电压不同;入射光频率越大,遏止电压越大。 2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Ek 图象) (1)函数方程为 Ek=hW0=hhc (2)图线斜率等于普朗克常量 h;横轴截距等于截止频率 vc;纵轴截距的绝对值 E 等于逸出功 W0=hc 3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Uc 图象) (1)函数方程为 Uc= h e 0 W e h e c h e (2)图线斜率与电子电荷量的乘积等于普朗克常量 h;横轴截距等于截止频率 c;纵轴截距的绝对值 与电子电荷量的乘积等于逸出功。 (2018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用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 率的单色光照射光

5、电管的阴极 K,电流计 G 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A该单色光光的频率一定小于阴极 K 的极限频率 B增加单色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 G 的指针发生偏转 C若将变阻器滑片 P 向左滑动,有可能使电流计 G 的指针发生偏转 D交换电源的正负极可能使电流计 G 的指针发生偏转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D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 电流计 G 指针不偏转, 有可能是电流太小或者由于两极板间电压太大, 光电子不能达到 A 板,故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即该单色光的频率有可能大于阴极 K 的极限频率,若将变阻器滑片 P 向 左滑动,电流增大,所以该情况下有可能使电流计 G 的指针发生偏转,A 错误 C

6、正确;如果是该单色光光 的频率小于阴极 K 的极限频率,则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而增加单色光的强度只会增加光电子数目, 仍旧不会发生光电效应,即不会使得电流计发生偏转,B 错误 ; 若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交换电源的正负极, 则光电子受到电场加速,故可以使得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D 正确。 1(2018河南省鹤壁市)1916 年,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完全肯定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 程,并且测出了当时最精确的普朗克常量 h 的值,从而赢得 1923 年度诺贝尔物理 (1)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谱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2)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光谱分

7、析 (1)特征谱线: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原子只能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 位置不同,说明不同院子的发光频率不一样,这些亮线被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2)明线光谱,又叫发射光谱。物质(原子)发光,特征谱线为亮线。 (3)暗线光谱,又叫吸收光谱。物质(原子)吸收白光,特征谱线为暗线。 (4)光谱分析: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用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1885 年,巴耳末(J.J.Balmer)分析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写出了表示谱线波长关系 的巴耳末公式。 2巴耳末公式:=R(),n=3,4

8、,5,其中 R 为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 1 2 1 2 2 1 n 3由巴耳末公式确定的一组谱线称为巴耳末系。氢光谱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的波长也满足与 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三、经典理论解释原子问题的困难三、经典理论解释原子问题的困难 1原子的稳定性 (1)经典理论: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核转动,会产生变化的电磁场,电子的动能以 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最终电子会落向原子核。 (2)实际现象:原子是个很稳定的系统。 2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1)经典理论:电子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就是电子绕原子核转动的频率,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是连续变 化的,则原子辐射的各种频率的光

9、,即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 (2)实际现象:原子光谱是分立的线状谱。 四、玻尔的原子模型四、玻尔的原子模型 1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能级。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定态。 定态中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基态,其他状态叫做激发态激发态。 通常用一个或几个量子数来标志各定态, 如用 n=1, 2, 3,对应的 E1, E2, E3,表示氢原子基态 (n=1) 和激发态(n=2,3,

10、4,)的能量值。 (2)频率条件 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E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En,mn)时,会放出能量为 h 的 光子,有 h=EmEn,其中 h 为普朗克常量。 2氢原子的能级 (1)氢原子的能级 (2)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1(n=1,2,3,),其中 E1为基态能量,E1=13.6 eV 2 1 n (3)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 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r1=5.31011 m 3玻尔模型的意义与局限性 (1)意义: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 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

11、)局限:对稍微复杂一点的原子如氦原子的光谱现象,玻尔理论无法解释。玻尔理论仍保留了经典 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作经典力学中轨道运动。 (3)实际上,原子中电子的坐标是概率的,其概率分布可通过电子云形象地表示出来。 五、能级跃迁五、能级跃迁 1氢原子的能级跃迁 (1)低能级高能级 吸收能量,原子能量变大;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大,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变大,电子动能变小。 (2)高能级低能级 放出能量,原子能量变小;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变小,电子动能变大。 2电离 (1)定义: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电离态:n=,E=0 氢原子基态电离态,吸收

12、 13.6 eV 的电离能;激发态(En)电离态:吸收 En+13.6 eV 的电离能。 如过原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自由电子还将携带一部分动能。 3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发出的谱线数 (1)一个氢原子从高能级(n)向各低能级跃迁发出的谱线最多有 n1 条。 (2)一群氢原子从高能级(n)向各低能级跃迁发出的谱线最多有=条。 2 Cn (1) 2 n n 4入射光子和入射电子的区别 (1)若入射光子使原子跃迁,则入射光子的能量一定等于原子的某两个能级差,或大于等于原子的电 离能。 (2)若入射电子使原子跃迁,则入射电子的能量只需要大于等于原子的某两个能级差或电离能。如弗 兰克赫兹实验中,汞原

13、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的动能会被汞原子以 4.9 eV 的整数倍吸收。 (2018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氦原子被电离出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离子,其能能级示意 图如图所示,当分别用能量均为50 eV的电子和光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 A当用能量为50 eV光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可能辐射能量为 40.8 eV 的光子 B当用能量为50 eV光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一定不能辐射能量为 40.8 eV 的光子 C当用能量为50 eV电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可能辐射能量为 40.8 eV 的光子 D当用能量为50 eV电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一定不能辐射能量为 40.8 eV

14、 的光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C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当用能量为 50 eV 光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能量为54.4+50.0 eV=4.4 eV,不 能跃迁,一定不能辐射能量为 40.8 eV 的光子,故 A 错误,B 正确;当用能量为 50 eV 电子作用于处在基态 的氦离子时, 基态的氦离子吸收部分的电子能量, 能跃迁到第二能级, 可以辐射能量为 40.8 eV 的光子, 故 C 正确,D 错误。 1(2018内蒙古集宁一中)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图乙为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 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图象。 若氢原子从 n=3 能级跃

15、迁到 n=2 能级放出的光子 刚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 h=6.631034 Js,1 eV=1.61019 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乙图知普朗克常量 h= 0 E v B乙图中 E=h0=1.89 eV C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 5.41014 Hz D用氢原子从 n=2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释放的光子去照射该金属,打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0.2 eV 【答案】B 考点考点3 原子核与放射性原子核与放射性 一、原子核的组成一、原子核的组成 1天然放射现象 (1)定义: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首先发现。 (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物质发射

16、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3)意义: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2三种射线 名称本质来源速度电离能力穿透能力 射线氦核流原子核可达 0.1c强较差,用纸即可挡住 射线高速电子流中子质子+电子可达 0.99c较弱较强,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射线 电磁波,波长 小于 0.1 nm 原子核能级跃迁c最小 最强,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3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 1919 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质子用符号 p(或)表示,带正电,所带电荷量大小等于元电荷。 1 1H (2)中子 卢瑟福通过质子的发现猜想了中子的存在

17、。1932 年,查德威克实验证实。 中子用符号 n 表示,其质量与质子非常接近,不带电。 (3)质子和中子除了带电的差异及质量的微小差别外,其余性质十分相似,都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故统称为核子。 原子核用符号表示,X 为元素符号,Z 为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A 为原X A Z 子核的质量数等于核子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互称同位素。 特别提示: 原子核的电荷数不是它所带的电荷量,质量数也不是它的质量。 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放出 粒子或 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分类 衰变:,

18、如 衰变实质是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整体从原子核中被抛射出来。 衰变:,如 衰变实质是原子核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3)衰变时,原子核会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能量,能量以 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所以 射线经常伴随着 射线和 射线产生。 当放射性物质 (如) 发生连续衰变时, 原子核中既发生了 衰变, 238 92U 又发生了 衰变,同时伴随着 辐射,这时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有 、 和 三种射线。 2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原子核发生衰变是概率的,半衰期描述的是大量原子核发生衰变的统计规律。 (3)元素的放射

19、性与其存在于单质或化合物中的状态无关,不受温度、外界压强、元素的化学性质影 响。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也是由核内部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4)公式:质量为 m0的物质(半衰期为 T)经过时间 t 后剩余未衰变物质的质量 m=m0()t/T 1 2 (5)应用:碳 14()测年技术。 14C 三、射线的探测三、射线的探测 1射线与物质作用的现象 (1)射线粒子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蒸气会产生液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2)使照相乳胶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威尔逊云室 (1)原理:云室内充满过饱和酒精蒸气,射线使云室内的空气电离,

20、过饱和酒精蒸气以离子为核心凝 结成雾滴,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2)现象: 粒子的径迹直而清晰,高速 粒子的径迹又细又直,低速 粒子的径迹又短又粗而且是 弯曲的,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 粒子的径迹。 3气泡室 射线通过气泡室中的液体时,使过热液体沸腾产生气泡,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4盖革米勒计数器 射线使计数管中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形成脉冲放电。 四、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四、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 (1)卢瑟福发现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3)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和正电子: , 2放

21、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 (1)应用:消除静电、射线测厚、工业探伤、放射治疗、培育优种、放射杀菌、作示踪原子等。 (2)防护: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生活环境中辐射的强度要控制在安全剂量以内。 (201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对于 射线、 射线、 射线这三种射线而言,波长越长,其能量就越大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D黑体辐射的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由于天然放射性是原

22、子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则说明原子核是 有内部结构的,AC 错误 ; 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根据Eh可知能量越低,B 错误 ; 黑体辐射的实验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D 正确。 1 (2018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育德中学) 在 粒子轰击金箔的散射实验中, 粒子可以表示为, 4 2He 4 2He 中的 4 和 2 分别表示 A4 为核子数,2 为中子数 B4 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2 为质子数 C4 为核外电子数,2 为中子数 D4 为中子数,2 为质子数 【答案】B 【解析】中的 4 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即质量数,2 为质子数或电荷数;故选 B。 考点考点4 核

23、力与结合能核力与结合能 一、核力一、核力 1核力定义: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原子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的力。 2核力特点: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的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的数量级为 1015 m; 核力既能表现为引力,也能表现为斥力,引力束缚 核子,斥力使核子不会融合在一起。 (3)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 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较重的原子核的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元素 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相差越多。 原子核大到一定程度时, 质子间的距离较远, 核

24、力不足以平衡库仑力 ; 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没有库仑斥力, 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所以增加中子数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 4弱相互作用(弱力) (1)引起原子核 衰变,即引起中子质子转变。 (2)短程力,作用范围的数量级为 1018 m。 (3)作用强度:强力电磁力弱力万有引力 二、结合能二、结合能 1结合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自由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即核能。 类比:基态氢原子的电子逸出原子所需要的电离能(13.6 eV)即基态氢原子的结合能。 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其结合能越高 2比结合能 (1)定义: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2)不同原子

25、核的比结合能不同,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3)核能释放的两种途径 由于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故核能释放可以: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 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大;使较轻的核结合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大。 3质量亏损 (1)质能方程:E=mc2,其中 E 为能量,m 为质量,c 为真空中的光速 1 原子质量单位(1 u)相当于 931.5 MeV 的能量。 (2)质量亏损与核能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 m,释放能量 E=mc2 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质量增加 m,吸收的能量 E=mc2 (3)应用质能方程解题的流程

26、书写核反 应方程式 计算质量 亏损 m 利用 E=mc2 计算释放的核能 三、核裂变三、核裂变 1重核裂变 (1)定义: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 (2)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 (3)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4)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及相应的质量。 2核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核电站(核反应堆)。 3核电站 (1)核燃料:铀棒(其中的) 235 92U (2)慢化剂:使快中子减速成为慢中子(热中子),被铀核俘获,发生核裂变。 常用慢化剂:石墨、重水、普通水(轻水)。 慢化剂的

27、原子核质量数应较小,以使中子与其碰撞后有较好的减速效果。使用石墨作为慢化剂是因为 其不吸收中子,重水中的氘不易吸收中子,普通水中的氢核容易吸收中子。在可以制造高浓度的核燃料后, 慢化剂一般使用普通水。 (3)控制棒:调节中子数目,控制反应速度。 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当反应过于激烈时,将镉棒插入深些,以多吸收中子,减缓链式反应的速度。 (4)防护层:很厚的水泥防护层。 (5)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同时冷却反应堆。 (6)反应堆放出的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四、核聚变四、核聚变 1轻核聚变 (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核反

28、应。 (2)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把它们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原子核具有足够的动能克服库仑斥力。因 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3)典型的聚变反应方程: (4)恒星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2聚变与裂变相比的优点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3)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实现核聚变需要高温,一旦出现故障,高温不能维持,反应即自动终 止。聚变反应堆比裂变反应堆生成的废物数量少,容易处理。 3受控热核反应 (1)产生高温的两种方案: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2)环流器(托卡马克,tokamak) 利用带电粒子在强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约束反应物的性能最好的装置。能在短时间

29、内实现受控热核 反应,尚无法投入实用。 (2018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等于将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能量的最小值 B原子核衰变成 粒子和另一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小于原来原子核的 结合能 C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故 A 错误;原子核衰变 成 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要释放能量,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故 B 错误;铯原 子核()的比结合

30、能与铅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差不多,而铯原子核( )的核子小于铅原子核() 的核子,故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故 C 正确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 定,故 D 错误。 1(2018广东省七校联合体)以下关于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既有能量,又有 动量 C某原子经过一次 衰变和两次 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了 6 个 D普朗克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答案】B 1(2018天津卷)氢原子光谱在可见

31、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 子数 n2 的能级跃迁到 n=2 的能级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 A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 H B同一介质对的折射率最大 H C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H D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也一定能 H H 【答案】A 【解析】根据分析前后能级差的大小;根据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分析折射率的大小;根据 判断传播速度的大小;根据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光的极限频率判断是 c v n 否会发生光电效应。波长越大,频率越小,故的频率最小,根据可知对应的能量最小, HEhH 根据可知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A 正确 ;的频

32、率最小,同一介质对应的折射率 H H 最小,根据可知的传播速度最大,BC 错误 ;的波长小于的波长,故的频率大于 c v n H H H H H 的频率,若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不一定能,D 错误。 H H 2(2018天津卷)国家大科学过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 2017 年 8 月 28 日首次打靶成功, 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 子的是 A俘获一个 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14 7 N 17 8 O B俘获一个 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27 13Al 30 15P C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1

33、1 5 B 8 4Be D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6 3Li 3 2He 【答案】B 3(2017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 a、b的单色光 a、b 照射到同种金属上, 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 Ua和 U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 Eka和 Ekb。h 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若 ab,则一定有 Uab,则一定有 EkaEkb C若 Uab,则一定有 haEkahbEkb 【答案】BC 【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 Ek=hW0, 又由动能定理有 Ek=eUc, 若 ab, 则有 EkaEkb, UaUb, A 错误,B 正确;若 UaUb,则

34、有 EkaEkb,C 正确;同种金属的逸出功不变,则 W0=hEk不变,D 错误。 4(2017北京卷) 2017 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 100 nm(1 nm=109 m) 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 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 密度高, 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 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 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 据此判断, 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 (取普朗克常 量 h=6.61034 Js,真空光速 c=3108 m/s) A1021 J B1018 J C10

35、15 J D1012 J 【答案】B 【解析】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的能量约为,由题意可知,光子的能量应比电 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稍大,因此数量级应相同,故选 B。 5 (2016新课标全国卷) 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 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 有光电流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答案】ACE 6(2016天津卷)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

36、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 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 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14 7N 17 8O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AC 7(2016上海卷)卢瑟福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答案】D 【解析】卢瑟福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只有极少 数的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在原子的中央存在一个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物质,将其称为原子 核。故选项 D 正确。 8(2016北京卷)处于 n=3 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A1 种B2 种 C3 种D4 种 【答案】C 【解析】因为是大量处于 n=3 能级的氢原子,所以根据可得辐射光的频率可能有 3 种,故 C 正确。2 C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