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1节.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7368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第1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4章 第1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4章 第1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章 第1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4章 第1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知道世界主要环境问题。2 .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3 .掌握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全球气候变暖阅读教材P8LP82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 .表现过去的Ioo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 0.30.6。2 .主要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3 .影响(1)直接后果: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2)间接后果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正误判断:(1)大

2、面积砍伐热带雨林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2)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持续上升。()(3)全球气候变暖,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提示】(I)J 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可使CCh浓度升高,加速全球气 候变暖的趋势。(2) 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波动上升。(3)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教材整理2臭氧层的破坏阅读教材P82-P83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 .臭氧层的主要作用: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2 .现状: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3 .危害: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和海洋 生物的生长繁殖。

3、正误判断:(1)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 物所致。()(2)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3)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提示】(I)X 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氟氯麻化 合物所致。(2) 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3) 保护臭氧层的主栗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氟氯烧化合物的 排放。教材整理3大气污染与酸雨阅读教材P83P85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4 .大气污染5 .酸雨(1)定义:PH值小于5此的降水。(2)成因: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 硫

4、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4)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正误判断:(1)大气污染可能演化成酸雨。()(2)随意丢弃废旧电池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有机物污染。()(3)我国的酸雨主要属于硝酸型酸雨。()【提示】(I)J 酸雨是人们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Ch和Ne)X形成的,属于 大气污染。(2) 旧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易导致土壤污染。(3)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 解惑:疑问3: 解惑:合作探究攻重难探究点1全球气候变暖合作探讨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

5、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 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 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 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 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探讨1:材料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全球气候变暖。探讨2:材料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提示】 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 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探讨3: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发生?【提示】 减少矿物燃料

6、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核心点击1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2 .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体验评价1. 2019年4月二氧化碳浓度为410.31 ppm,是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达 到了我们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水平。下图是CO2浓度曲线与全国温度曲线 、黄河流域温度曲线、江苏省温度曲线、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Ch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 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

7、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 第(1)题,图中的C02曲线与各地的气温曲线一同走高,显然不 是负相关或者是反比的关系,据此排除C、D选项。如果是正比关系,二者应该 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升高,图中没有显示出这种关系,因此只能是正相关关系, 据此排除A项,确定B项正确。第(2)题,海拔、海陆位置、纬度因素都是影响 不同地区气温的因素,因此影响不同地区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因素并不是只有C02 浓度。因此,B、C、D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I)B (2)A探究点2臭氧层的破坏合作探讨近

8、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 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臭氧洞”。探讨1:南极臭氧空洞是怎么回事?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提示】 “南极臭氧空洞”指的是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最低值。它 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月)最明显,持续一个月左右。氟氯煌化合物是臭氧空 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探讨2:臭氧层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危害?【提示】其危害主要是大量紫外线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 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探讨3: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提示】 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开展全球协作,共同保护臭氧层。 在生活中,

9、使用无氟冰箱,空调采用环保制冷剂,不用发胶、摩丝等消耗臭氧层 的物质,并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保护臭氧层的重栗性等。核心点击1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2 .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的措施(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 统。(2)参与国际合作。体验评价2.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据此回答(1)(2) 题。【导学号:27290061】(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

10、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解析】 第(1)题,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第题,臭氧层的空洞主要出现在南北极附近和青藏高原上空,南极上空最为 严重。【答案】(I)B (2)C探究点3大气污染与酸雨合作探讨探讨1:从图中可看出,酸雨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提示】 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探讨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上述地区为什么酸雨严重?【提示】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硫氧化物等与大气中的水蒸汽结合成亚硫 酸、硫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表便形成酸雨。酸雨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栗有大量酸 性气体,二要有充足的降水。上述三个地区可从这两个条件入手分析。探讨3: 20世

11、纪50年代初,北欧国家瑞典和挪威渔业减产,经查明渔业减 产的元凶正是酸雨,并要求西欧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赔偿,原因是什么?【提示】 欧洲地处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南风,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如 英、法、德等国)工业生产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远距离移动 到欧洲北部,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探讨生为什么将大气污染和酸雨列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提示】 大气污染和酸雨可以借助风行云移,远距离输送,影响范围广, 危害大,并常常引起国家之间的纠纷,因此被列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核心点击1 .酸雨的成因和危害2 .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 开发利用,

12、如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等是有效途径。3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1)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酸性气体排放 量大;(2)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 酸缺少足够的中和;(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而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4)南方气候湿润,降水 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体验评价4 .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完成(1)(3)题。(1)下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A.贵阳、河南B.山东、河南C.上海、重庆D.上海、山东(2)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

13、雨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为酸雨区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硝酸型酸雨C.酸雨会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腐蚀建筑物,并危害人体健康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3)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有()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多云 雾,易形成酸雨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流动A.B.C.D.【解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我国的酸雨主栗是硫酸型酸雨, 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硫氧化物所致。我国西南地区 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消耗的化石燃料多,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当地多谷地,不利 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而且降水多,酸雨影响比较严重。

14、答案】(I)C (2)C (3)A图表探究世界荒漠化分布探讨1:南、北回归线附近为什么多沙漠?【提示】 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候干旱。探讨2:为什么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没有形成沙漠?【提示】我国北回归线附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探讨3: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成为荒漠化进程快的地区?【提示】(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周 围山地阻挡,降水稀少。(2)人类活动不合理,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造成土 地的退化。读图指导1 .现有的沙漠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附近。2 .荒漠化进程快的地区是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3 .荒漠化

15、进程快的土地分布面积广,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体验评价4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 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 污染问题(2)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

16、蚀作用强烈【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热带沙漠地区 和中亚沙漠区,故是沙漠化问题。在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分布最多,很可能是酸 雨问题。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可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O 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分布在 沿海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第题,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沙漠周围由 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尘不断侵袭周边地域。【答案】(I)B (2)C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固双基对点训练1全球气候变暖读图,完成13题。【导学号:27290062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国家柱状图5 .据图分析,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大洲是()

17、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南美洲6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会使全球气温显著增高。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 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C.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D.气压梯度力减小,大气环流减弱7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 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A.B.C.D.【解析】

18、 第1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最多的是美国,且北美洲 人口较少,故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是北美洲。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 全球海平面上升。第3题,我国处于发展阶段,不应限制工业的发展,应当调整 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还可以植树造林,加大碳的固定。【答案】 LB 2.C 3.D对点训练2臭氧层的破坏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 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 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大气层中臭氧层破坏而造 成的。据此回答45题。8 .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空洞出现在()

19、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9 .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燃化合物的排放D.各国共同行动,禁止C02的排放【解析】 第4题,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表现,尤以南极地区最 为严重。图示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空洞影 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第5题,臭氧层的破坏,主栗是人们使用冰箱、空调等释 放出的氟氯烧化合物造成的。【答案】4.B 5.C对点训练3大气污染与酸雨“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API)的形势报告检测

20、指标 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67题。6 . 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 大气状况能促使APl增大的是()A.晴朗无风的天气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7 .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 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8 .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解析】第6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 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 往往会使浓度增高。第7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 浮颗粒物浓度偏高。【答案】6.A 7.B我还有这些不足: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眼科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