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篇第五单元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9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 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据此回答12题。B.高山草甸带D.冰川带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1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B )A.山地针叶林带C.高山苔原带2 .阿尔泰山南坡(D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C.此时季节为冬季解析:此题组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能力。由材料信息 可知,教授站在高山草甸带;阿尔泰山的南坡主要为针叶林;山上也存
2、在山地牧场;根据“花 草相映”可判断此时应为夏季,阿尔泰山南坡的降水主要为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35题。3 .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C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4 .城市P是在某原料基地建立的新工业中心,该原料是(B )A.非金属B.有色金属C.棉花D.石油5 .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C )A.灌溉条件较差B.日照时间太长C.气温较低D.土壤盐碱化严重解析:第3题,甲地区是河西走廊,这里水源充足,有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加之光照充 足,有利于农
3、业发展。第4题,城市P是金昌,是以锲矿发展起来的城市。第5题,丙位 于3皇水谷地,这里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业发展。(2019合肥高三质检)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哈密盆地年均降水量35. 3mm,年蒸发量 3089mmo这里河沟水量少、渗漏大,出山口后消失于山前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哈密盆地绿 洲不同时期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据此完成67题。6 .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多B.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增多C.农耕季节,灌溉用水量增加D.风力增大,地下水蒸发增加7 .应对哈密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变化的有效措施是(A )A.修建河沟防渗工程,推广根灌技
4、术8 .营造河流上游人工林,涵养水源C.采取人工增雨措施,缓解水源不足D.建设灌溉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较易。从图中可以看出,37月, 哈密的地下水位是不断下降的。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加,下渗量也会增大,因此地下水 埋藏深度会变浅,A项错误;山地迎风坡降水增多,下渗量也会增大,地下水位会上升,B 项错误;37月,正是哈密农业生产的旺季,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地下水位下 降,C项正确;春、夏季风力比冬、春季要小,且风力主要影响地表水的蒸发,对地下水的 影响不大,因此D项错误。第7题,本题考查应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措施,较易。由于该 地的蒸发量远远大
5、于降水量,因此修建河沟防渗工程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蒸发,而农业上采 取根灌措施可以节约农业用水,减少抽取地下水,A对;在哈密这样十分干旱的地区营造人 工林,因树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地下水,反而有可能使地下水位下降,B错;人工增雨需 一定的气象条件,而哈密气候干旱,难以满足人工增雨作业的要求,C错;抽取深层地下水 会进一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D错。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全年多大风。2014年1月27 日,作为疆电东送”战略第一个工程的哈密南一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直达输送)输电工 程正式投入运行。回答810题。8 . “疆电东送”最有利于新疆哪种新能源的就地转化(B
6、A.煤炭B.风能C.核能D.地热能9 .在哈密800千伏换流站建设时对设备安装最不利的因素是(C )A.地基不稳B.水资源严重短缺C.强劲的风沙天气D.科技力量不足10 .哈一郑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投入运行,对郑州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D )A.扩大了经济生产规模B.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C.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D.降低了用电价格解析: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能源状况,较易。煤炭属于常规能源,A项错误;新 疆距冬季风源地近,尤其在一些山口地区,风大,风力资源丰富,风能属于新能源,B项正 确;核能属于新能源,但从我国目前核电站分布来看,全部位于我国东部能源缺乏地区,C 项错误;新疆地热能资源并不
7、丰富,且地热能发电量小,D项错误。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 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较易。换流站设备安装肯定会选择在地基比较稳固的地方,A项错误; 换流站设备安装工作不需要水资源,B项错误;新疆多沙漠,多大风,因此,风沙天气多, 对工作人员和设备安装工作会造成一定影响,C项正确;换流站设备安装不属于高新技术行 业,D项错误。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难度中等。由于电力变得 较为充足,工厂开工率足,扩大了生产规模;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变,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产业 萎缩,以电能为主要能源的产业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由于电能属于清洁能源,不 排放任何废弃物,因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这些都属于
8、间接影响,A、B、C项错误;由 于电能供应更加充足,所以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导致用电价格下降,D项正确。根据下图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读图回答11-13 题。.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B )A.平原一高原一高大山脉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干旱半干旱湿润D. 一*年两熟一两年二熟一 一i年一*熟12 .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B.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湿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13 .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B )A.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环境污染D.
9、湿地破坏解析:第题,从沿海向内陆,水汽难以深入,气候越来越干旱,植被从草原一荒漠 草原一荒漠过渡。第12题,自东向西水汽难以深入,气候越来越干旱,所以影响因素是水 分,第13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又加上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和采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使得荒漠化问题严峻。二、综合题14 . (2019全国卷I)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IOOO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 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说明瓜州建
10、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2)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答案:(1)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2)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距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 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解析:第题,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资源、土地、地形等方面。但是,对 于风电场来说,风力资源是主导因素,图中的经纬度信息提示学生应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 的角度说明风力资源的丰富度。其次,设问中的“大型”两字,以及图例中的沙
11、漠和戈壁, 提示学生应从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第(2)题,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 然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应说明气候、地貌的恶劣性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社会经济区位则需要从交通、市场需求和市场距离等角度展开分析。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2015年6月21日新华网电 上海与喀什之间的农业合作化正在深化,继续推进 “疆果东送”计划。近日,“2019上海喀什宣传周”系列活动新疆喀什特色农产品展销 会暨上海西郊国际特色农产品端午大联销在沪举行。(1)与上海相比,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2)喀什附近盛产长绒棉。简要评价该地区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3)简述在
12、喀什兴办棉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答案:(1)喀什纬度位置较高;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周边接壤国家较多。(2)有利条件:地处暖温带,热量充足;地处内陆,光照充足;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 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绿洲位于盆地边缘,地势平坦。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3)地价便宜;接近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靠近中亚,国际市场 广阔。解析:第题,从图中喀什所在的经纬度可知,喀什位于西北内陆边境地区,纬度高 于上海。第(2)题,评价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西北内陆 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条件。第(3)题,喀什附近棉花产量大,为棉纺织工业提 供原料,且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等。